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种群构件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围栏封育对放牧采食目标植物资源分配格局和生态策略的影响,以新疆伊犁绢蒿(Seri 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种群为研究对象,从构件的数量特征、形态可塑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伊犁绢蒿构件大小和构件数量显著增加(P<0.05),地上同化构件和生殖构件分配增加,种群的更新能力和可利用性得到改善;围栏封育后伊犁绢蒿种群采用了生殖投资增加、营养生长减少和储藏分配不改变的生物量分配对策,在围栏封育和发育时期改变后均存在生物量分配的权衡,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伊犁绢蒿可以在放牧压力下通过增加其形态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来适应变劣的环境,而围栏封育后,则通过增加生殖生长投资提高其适合度.因此,围栏封育是伊犁绢蒿维持其种群持续更新能力和恢复其在群落中地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退化梯度对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重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正常样地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RAPD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扩增条带总数、多态位点比率、种群内稀有位点数、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均是正常种群>轻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种群。用Shannon指数估算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其中72.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26.89%存在于种群间。重度退化与轻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与正常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993和0.8159。在重度退化情况下克氏针茅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杨晓梅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9,(8):53-56
对青海省铁卜加牧草试验站区域内不同退化程度的紫花针茅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样地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演替度、物种丰富度、草地质量指数,随着退化程度的减轻而增加。根据测定的结果简要讨论了对其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丧失竞争能力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增加,致使天然草地质量下降,利用率降低,大面积草地退化,影响到整个环湖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1],直接威胁着高原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2].试验以青海湖西滨铁卜加牧草试验站为中心,选择了9个不同退化类型的紫花针茅(Stipa purea)草地进行了定点、定位,分3期测定,对该地区紫花针茅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特征及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紫花针茅草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及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丧失竞争能力、更新能力而逐渐降低,毒杂草比例增加,天然草地质量下降、利用率降低,大面积草地退化,影响到 相似文献
6.
放牧和围封对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群落生物量分配及碳、氮、磷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围封工程是改善退化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典型高寒草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由放牧、围封4年和围封8年3块样地,比较分析不同草地管理方式下群落生物量分配和碳(C)、氮(N)、磷(P)储量差异。结果表明,自由放牧、围封4年和围封8年的群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46.12、146.40和256.44 g·m-2,0-15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274.74、214.87和764.59 g·m-2,15-3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17.80、17.56和31.64 g·m-2;围封显著促进了植被群落的增长(P<0.05),其中对围封4年的优势种紫花针茅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总生物量影响最显著(P<0.05)。围封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地上部分C、N、P储量,其中围封8年样地营养元素储量最高(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草地围封工程对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群落物质分配的影响,为评估该区域退牧还草的生态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群不同土层深度根系生物量的分析,探讨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的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cm的根系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成"N"字形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同一月份内,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影响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放牧影响下根系生物量在5,6,8三个月增加,比对照增加0.35%~16.52%,重度放牧压力下根系生物量最小。根系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T"字形分布,即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火生态因子对大针茅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草业与畜牧》2017,(2)
以补播于丝茅草坪中的小苜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3种微生境下小苜蓿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性、根冠比、生殖投入率及收益率,分析小苜蓿在不同生境中的表型可塑性,旨在探究小苜蓿在种群构件水平下的生存策略。结果表明:微生境对小苜蓿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累积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生境S3小苜蓿根、茎、叶、花果和总生物量均最大,生境S1的均最小;微生境对小苜蓿种群的根、茎生物量分配比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微生境下根冠比大小顺序依次为S1S2S3,生殖投入率及收益率大小顺序依次为S1S2S3。小苜蓿株高与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他构件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小苜蓿在不同生境中通过调整构件性状和权衡分配生物量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退化梯度克氏针茅种群形态及等位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l退化系列种群分析表明,形态变异随退化程度而异.营养枝和生殖枝长度随退化的加重变短,中、小株丛减少,生殖分配减少,生殖枝数量减少.重度退化种群,植株小型化明显.等位酶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均在100%;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是2.25,有效等位基因数(Ae)和遗传多样度指数(He)在种群内的分布规律是中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种群》无退化种群》轻度退化种群,当放牧压力达到一个阈值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36 4,退化系列克氏针茅种群间出现一定的分化.克氏针茅退化种群,生产力衰退明显但遗传多样性并未丧失,反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遗传结构适应环境(放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5种基质和5个遮阴梯度,对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扦插苗进行交叉处理,经3个月的冷季生长后,测定幼苗的存活率、生长特性、构件性状及生物量等指标,分析基质和遮阴对冷季生长结缕草幼苗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对结缕草存活率、干重、鲜重及生物量分配均有极显著影响,利于结缕草冷季存活与生长的基质顺序为成熟紫色土 > 建渣土 > 粗砂土 > 石谷子土 > 腐殖土;遮阴度对结缕草存活率有极显著影响,30%左右遮阴利于结缕草在冷季存活与生长;基质和遮阴度互作对结缕草幼苗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基质是影响主要因子,遮阴度次之;基质和遮阴协同作用对结缕草构件生物量分配影响为叶 > 根 > 茎,结缕草可依据基质和遮阴采取相应的形态塑性和生长策略,以提高适应性和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18.
干旱和遮阴对荩草构件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边坡草坪开发潜力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材料,设干旱[饱和持水量的81.75%(水分充足,W_0)、65.18%(轻度干旱,W_1)、43.64%(中度干旱,W_2)和27.88%(重度干旱,W_3)]和遮阴(0,10%,30%,50%,70%)及交互组合分析干旱和遮阴对荩草构件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遮阴、干旱和遮阴协同处理对荩草构件形态有显著影响(P0.05),干旱对根的影响大于茎叶,遮阴对茎和叶影响大于根,协同处理对叶影响大于根和茎;W_2或W_3处理下单株叶数、叶长、叶宽、节间长和分枝数显著降低(P0.05),根长显著增加而单株气生根数显著减少;≥10%遮阴降低单株叶数、单株总节数、根长和单株气生根数,但株高显著增加,W_1×70%遮阴交互处理时单株叶数下降了66.94%,株高和节间长增加了86.11%和46.17%,W_3×70%遮阴交互处理时单株总节数和一级分枝数下降了62.43%和76.47%,根数下降了54.55%,且无气生根。干旱、遮阴、干旱和遮阴互作对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W_2和W_3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单株和茎叶生物量及分配比,增加根生物量及根冠比应对中轻度干旱,W_3下单株及构件生物量下降约50%,而增加茎分配比以逃离重度干旱生境。≥30%遮阴显著增加叶生物量及分配比而降低根生物量及分配比,50%遮阴时根分配比及根冠比降低了81.48%和86.79%。干旱和遮阴协同处理可抵消或延缓干旱或遮阴造成的生长失衡,W_2×50%遮阴下荩草的生物量累积和分配与W_0×0遮阴相近。荩草可通过改变构件数量和质量性状及生物量分配,调整生长策略以应对干旱和遮阴胁迫,干旱和遮阴的协同影响,提高了荩草的抗逆性和生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揭示典型高寒地区紫花针茅草原退化进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变化规律,在具有典型特征的高寒草原设置了不同退化程度的研究样地,进行了野外观测、土壤样品采集、室内冻融作用处理,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了不同冻结时间、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退化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较长冻结时间处理下,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重组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从未退化到重度退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增幅范围分别为1.34%~3.00%、7.75%~34.48%,重组有机碳含量减少幅度为1.83%~6.08%;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轻组有机碳含量则呈增加趋势,从未退化到重度退化,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减少幅度分别为4.65%~35.68%、10.99%~55.17%,轻组有机碳含量的增幅范围为12.41%~51.11%。说明不同冻结时间、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影响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总体上较冻结时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影响更明显;草地退化程度不同,对冻结时间、冻融循环次数的响应不同,冻结时间、冻融循环次数对重度退化程度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影响更显著,反映出高寒草原退化程度越重、土壤冻融循环次数越多越不利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并对土壤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