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鸭茅为世界重要禾本科牧草之一,多为四倍体或二倍体。快速鉴定其倍性可为鸭茅遗传背景研究及多倍体材料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育种进度。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4种细胞核DNA解离液,对比2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最终建立鸭茅倍性鉴定高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解离液处理后的细胞核DN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Otto制备鸭茅细胞核悬浮液效果较理想,峰型完整,碎片峰较少且样本峰信号清晰,其荧光变异系数为5%左右。内外标法检测各有优势,外标法检测更快速更简便,而内标法准确性更高。在以外标检测为主的基础上,共在46份鸭茅材料中鉴定出二倍体鸭茅22份,四倍体鸭茅24份,为鸭茅遗传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2.
鸭茅为世界重要禾本科牧草之一,多为四倍体或二倍体。快速鉴定其倍性可为鸭茅遗传背景研究及多倍体材料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育种进度。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4种细胞核DNA解离液,对比2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最终建立鸭茅倍性鉴定高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解离液处理后的细胞核DN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Otto制备鸭茅细胞核悬浮液效果较理想,峰型完整,碎片峰较少且样本峰信号清晰,其荧光变异系数为5%左右。内外标法检测各有优势,外标法检测更快速更简便,而内标法准确性更高。在以外标检测为主的基础上,共在46份鸭茅材料中鉴定出二倍体鸭茅22份,四倍体鸭茅24份,为鸭茅遗传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是种质资源评价和多倍体育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综述了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的常用方法,包括染色体计数法、植株形态指标鉴定法、细胞形态学鉴定法、流式细胞术鉴定法、分子标记鉴定法、同工酶鉴定法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法,并概述了上述方法在桑树种质资源研究及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同时针对各种鉴定方法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以期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创新与育种材料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倍性鉴定是开展桑树进化研究及多倍体育种的基础。选择11份只开雄花的雄株桑种质资源,以其有丝分裂中期的造孢细胞为材料,利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染色体数目。按照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x=7)的理论,在11份桑种质资源中鉴定得到9个四倍体(2n=4x=28)、1个六倍体(2n=6x=42)和1个十八倍体(2n=18x=126)。试验结果表明,造孢细胞是鉴定雄株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植物染色体倍性,但需要针对不同植物样本的制备及具体操作对应用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为了建立适合桑树染色体倍性快速鉴定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方法,以桑树幼叶为材料,比较以不同解离液及机械解离方法和不同离心漂洗次数制作样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效果,并用不同染色体倍性桑品种的幼叶为材料,以效果最佳的方法进行验证试验。优化的样本制备方案为:采集0.2 g桑树幼叶,置于预冷的平面玻璃上,加入Mg SO4解离液后,用双面刀片快速切碎,转移至培养皿中静置3~5 min,用300目细胞筛网过滤至1.5 m L离心管中,得到500μL单细胞核悬浮液,再加入PI溶液(最终质量浓度为50μg/m L)和RNase A溶液(最终质量浓度为30μg/m L),4℃避光环境下染色30 min,经300目细胞筛网过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如果采集叶片后不能立即进行检测,可在-80℃下保存待测。试验结果还表明,用在-80℃保存10 d和40 d的冷冻幼叶与用新鲜幼叶制备的样本所得到的检测效果相似。初步建立的适合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方法效果最佳,具有细胞碎片少、主峰清晰、杂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从桑树多倍体育种的意义为出发点,主要概述了物理、化学等常见的桑树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的方法。桑树多倍体鉴定主要从桑树多倍体基本表型特点、气孔和花粉粒等形态特征和桑树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等方面进行判断;细胞结构的判断主要从直接的染色体计数法和间接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文章还对多倍体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营养物质、活性成分等进行了简要的整理,并对我国多倍体育成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从注重观赏、食用、药用等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桑树多倍体育种,为桑树多倍体鉴定、育种效率提高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树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对天然多倍体的选拔及人工多倍体的培育早就受到国外桑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并选出一批三倍体桑品种.本所1988年春季开始列题进行桑树多倍体育种,虽然起步晚,但进展比较迅速.我们从改进多倍体育种技术、提高多倍体育种效率入手,开展了桑树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多倍体杂交,混倍体诱导与分离,以及无性系三倍体与四倍体新品种快速选育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鉴定了广西和广东两省的桑树种质资源共446份的染色体倍数性,其分属于广东桑、鸡桑和华桑,其中二倍体桑414份,三倍体桑20份,六倍体桑12份,344份桑树种质资源中的染色体数属于首次鉴定。  相似文献   

9.
1.本文研究了四川省桑树品种资源163份材料染色体的倍数性,发现其中三倍体13个,四倍体2个,六倍体12个,八倍体1个,其余135个为二倍体。 2.在163份材料中,栽培型119个,野生型44个,栽培型中三倍体6个,其余113个皆为二倍体。野生型中三倍体7个,四倍体2个,六信体12个,八倍体1个。多倍体数占野生型总数的一半。表明野生型中有极为丰富的多倍体。 3.在已进行分类鉴定的104份材料中,分属桑树8个种。在不同种群中多倍体数量和倍性均有很大差异,华桑中发现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倍性丰富。在蒙桑和鬼桑中有六倍体,为首次报道。在园叶桑、鸡桑、白桑中有三倍体。 4.多倍体研究在研究桑树起源,分化,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价值。四川省桑树野生资源中,倍性极为丰富,表明四川省在桑树起源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多倍体具有许多特殊优良性状。多倍体育种是现代桑树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不同倍性的种质为材料,对流式细胞仪测定牧草多倍体的技术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旨在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快速确定供试牧草的染色体倍性。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确定鸭茅‘北绿’品种和多花黑麦草‘Mammoth B’品种为四倍体,以这两个品种的相对核DNA含量和核内DNA复制的平均周期值作为参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鸭茅‘早生绿’品种和PI316209种质材料为四倍体,种质PI237602和PI368880为二倍体,PI316209种质的倍性与种质背景信息所提供的倍性存在差异;多花黑麦草‘Musashi’品种为四倍体,‘Tachimasari’和‘Wasehope Ⅲ’两个品种为二倍体。研究结果为流式细胞仪如何在同一物种范围内检测不同倍性样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各地区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丰富,为选择理想倍性育种材料,本研究以18份无芒雀麦为供试材料,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统计奇台野生无芒雀麦BL-01根尖染色体数目为28条,依据染色体组基数是7,确定其为四倍体(2n=4x=28)。运用流式细胞仪以奇台BL-01材料叶片的相对核DNA含量峰值为参照,测定18份供试材料的G1期、S期和G2期及变异系数,计算出各材料的细胞周期值,旨在快速鉴定无芒雀麦不同群体的染色体倍性。研究结果表明,18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中有四倍体和八倍体两种倍性,其中四倍体共12份、八倍体共6份,对品种乌苏1号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为八倍体。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各地区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丰富,为选择理想倍性育种材料,本研究以18份无芒雀麦为供试材料,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统计奇台野生无芒雀麦BL-01根尖染色体数目为28条,依据染色体组基数是7,确定其为四倍体(2n=4x=28)。运用流式细胞仪以奇台BL-01材料叶片的相对核DNA含量峰值为参照,测定18份供试材料的G1期、S期和G2期及变异系数,计算出各材料的细胞周期值,旨在快速鉴定无芒雀麦不同群体的染色体倍性。研究结果表明,18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中有四倍体和八倍体两种倍性,其中四倍体共12份、八倍体共6份,对品种乌苏1号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为八倍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桑树不同叶位的叶片、同一叶位的不同部位、叶芽和种子胚根等进行倍性测定,筛选合适的桑树倍性鉴定材料。结果表明,未完全展开幼叶的检测效果优于第1叶位叶和第2叶位叶,第1叶位叶的检测效果优于第2叶位叶;同一叶位幼叶叶基部分的检测效果优于叶尾部分;叶芽的检测效果最好,而且制备样品的杂质较少,是用于流式细胞术研究的最佳材料。胚根也可以作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材料,这为更早检测桑树的倍性提供了候选材料。研究结果为选取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材料进行桑树倍性检测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植物倍性鉴定取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野生桑染色体倍数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酸解法去壁染色压片法 ,对贵州 117份野生桑种质资源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研究。结果为 :二倍体 (2 n=2× =2 8) 6 2份 ;六倍体 (2 n=6× =84 ) 4 2份 ;混倍体 (二倍体与六倍体 )13份。简析了野生桑多倍体的形成及用途  相似文献   

15.
流式细胞术鉴定黄花苜蓿染色体倍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份黄花苜蓿种质材料的染色体倍性水平,同时结合传统的根尖染色体制片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7份黄花苜蓿种质材料中45份为四倍体(2n=4x=32),核DNA含量为1.85±0.09 pg/2c;2份为二倍体(2n=2x=16),核DNA含量为1.016±0.021 pg/2c.研究结果为黄花苜蓿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苜蓿属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十四五"新阶段更好地开展广西桑树育种工作,推进蚕桑产业的高速发展,从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多倍体诱导方法与鉴定方法、果桑种质资源的研究、育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十三五"期间广西桑树育种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提出应继续深入开展桑树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与利用的研究,继续加强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提升桑树育种水平,继续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多元化育种的发展方向,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桑树育种工作中,往往可以看到,园叶和裂叶品种杂交的后代,出现园叶,但也有部分裂叶,由广东桑和湖桑杂交,后代表现出发芽早,发芽率高,生长势旺的特性,这些都是遗传的关系,遗传是通过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我们想要分析遗传变异规律,鉴定桑树品种的倍数性,开展多倍体育种及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分类都离不开染色体的观察和研究。研究染色体,首先要制作染色体的玻片标本,以便进行砚察。下面介绍桑树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多倍体(2n=7x=49)种质资源云7组培苗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处理一定时间后进行组织培养,观察、鉴定萌发多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不定芽经2 g/L秋水仙碱溶液(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浸泡2.5 d后,其死亡率为53.76%。以此接近半致死率的诱导条件诱导供试桑树不定芽的染色体加倍,并对其组培苗的腋芽持续多代分离筛选,经过染色体计数观察与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倍性,最终得到2株稳定的十四倍体(2n=14x=98)长穂桑植株。诱变植株移栽至室外环境后生长状态良好,由此实现了对野生长穂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人工加倍。  相似文献   

19.
陈正余 《中国蚕业》2005,26(4):35-37
多倍体桑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桑树营养器官(桑树顶芽、幼苗生长点等),使桑树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从中获得许多变异芽,然后经过单芽培育,选拔出实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西南农业大学桑树育种研究室自1985年以来,对该室保存的桑树品种资源材料60份,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鉴定,已获得初步结果,现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