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VH是发生于1-3周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自1949年Levine等报道美国纽约长岛发生此病以来,世界各地也相继有所报道。在我国,上海地区某鸭场于1983年首次爆发DVH。这几年来,DVH已呈广泛性分布,对养鸭业造成严重危害。今就其防制方法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2.
陈士友 《畜牧与兽医》1989,21(6):282-283
<正>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Hepatitis,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自从1950年P.P.Levine和J.Fabricant首次在美国报道此病以来,世界各地先后均有本病发现,我国首次于1963年由黄均建在上海报道。各国研究者在此病的防治上作了大量工  相似文献   

3.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945年Levine和Hofstad首次在美国发现此病,以肝肿大并有出血引起鸭急性死亡,并继而分离到了鸭肝炎病毒(DHV),随后在英国、加拿大、德国、苏联等相继报道本病,我国由上海畜牧所黄均健等于1963年首次报道本病,随后我国其它地方相继报道.现在,此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对国内外在这几年来对此病诊断、防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简称 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历史和分布1950年,Levine 等首次报道此病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生,并从流行病学、症状、病变、病毒分离及鉴定、人工发病、免疫接种及用康复鸭血清治疗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 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和接触传染性疾病 ,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本病于 1 945年首次在美国长岛发现 ,以后在英国、德国、加拿大 ,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国家都报道了 DVH的流行。我国最早报道是 1 963年在上海 ,其后北京、福建、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西藏、深圳、四川和新疆等地都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此病现已成为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四川省自 1 985年引进种鸭后 ,全省各地时有 DVH的发生。 1 999年秋季到 2 0 0 0年春季 ,四川雅安、成都、绵阳、广汉、洪雅、乐山等地养鸭场的雏…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evine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报道最早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我省(1989)某两养鸭场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证实了本病不但在樱桃谷鸭中发病、流行以及本地杂交鸭雏人工致病试验时也可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自首次报道美国纽约地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DVH)以来,世界许多地方相继报道发生DVH。我国早在1960年即有临床病例的报道,近年来,DVH在我国已呈广泛性分布,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危害。1病原特性1949年有人首次用鸡胚分离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目前,发现DHV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2002年又分离到了不同于以上3个型的  相似文献   

8.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脏肿大,出血。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视角弓反张。自1949年Levin等观察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报道过此病。目前世界上主要流行Ⅰ、Ⅱ、Ⅲ型鸭病毒性肝炎;我国1963年最先报道上海地区某些鸭场发生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此病。我省近几年来养鸭越来越多,鸭病毒性肝炎危害较为严重,笔者就此进行了如下探讨:1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我省尉氏、扶沟县每年从杭州引进三十多万只雏鸭,因病毒性肝炎而死亡的病例较多。死亡的…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cvin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最早报道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1989年黑龙江省某县的两个养鸭场发生雏鸭大批死亡之后,来我所求诊。经笔者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养鸭场于1989年8月分别由某地引进樱桃谷鸭一日龄鸭雏1500只和1700  相似文献   

10.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 Levin 等(1949)观察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目前世界上主要流行Ⅰ、Ⅱ、Ⅲ型鸭病毒性肝炎。我国黄均建等(1963)最早报道上海地区某些鸭场发生过 DVH,随后,许多省、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d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Levine等(1949)最先在美国长岛白色北京鸭群中发现,并于1950年首次用鸡胚分离出鸭肝炎病毒。1953年以后,本病一 蔓延至世界许多养鸭地区。我国黄均建等(1963)首次报道了上海某些鸭场于1958年秋和1962年春发生该病。王平等(1980)在北京地区首次分离上炎病毒。郭玉璞等证实我国当地流行的DVH多为I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随后研制出DVH的弱毒苗和相应的卵黄抗体,使该病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但最近随着我省养鸭业的发展,该病仍时有流行。对我省养鸭业造成亚重威胁。1999年,我省某市禽业公司雏鸭发生一起以肝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观察、病原分离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通过免疫卵黄液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继续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此病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历史和分布1950年,Levine 等首次报道此病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生,并从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描述了1948年该病已经在长岛的存在,并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人工发病、免疫接种及采用康复鸭的血清进行治疗试验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随后,许多国家陆续有发生此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自 1 932年美国Hendrickson等人首次报道在纽约州长岛 3个鸭场发生该病以来 ,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相继有此病的报道。我国 1 982年由郭玉蹼在北京首次报道鸭疫巴氏杆菌病后 ,广东、黑龙江、湖北、上海、广西等地相继发生此病。2 0 0 1年 5月 ,山东省荷泽市郓城县某商品代肉鸭养殖场发生此病 ,造成严重损失。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 ,…  相似文献   

14.
DVH是发生于1—3周龄雏鸡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自1949年Levime等报道美国纽约长岛发病以来,世界各地也相继发病。我国于1983年在上海地区某鸭场首次爆发DVH。近几年,DVH已呈广泛性分布,对养鸭业造成严重危害,今就其防制法作如下简述: 一、疫苗的研制 1、组织灭活苗:取病死雏鸡的肝、脑组织制成1:10生理盐水悬浮液,以2000转/分离心沉淀20分钟,  相似文献   

15.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幼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排黄绿色稀粪,运动失调和头颈震颤;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历史和分布此病在国外早有报道。1932年 Hendrickson 和 Hilbert 首次报道在美国纽约州的长岛发生此病,由于是新发现的疾病,故称为“新鸭病”,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业发达的地区。在国内,邝荣禄等1975年于广州地区首次提出本病在我国的存在。郭玉璞等于1980~1981年在北京郊区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16.
鸭丝虫病,学名鸟蛇线虫病,李明忠等同志曾在《中国兽医杂志》等刊物上多次报道了四川宜宾、乐山地区幼鸭发生该病的情况。我省对此病未见于报道。1983年夏秋间,我县路桥、金清、新桥三个区的四个毗邻公社九群3678只幼鸭,首次地先后发生此病。现  相似文献   

17.
广西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病程短、死后尸体呈角弓反张。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肝炎。 Levine等(1950)首先报道该病在美国长岛雏鸭中的流行及诊断。黄均建等(1963)首次报导我国上海发生本病,以后,北京(1980)、福州(1981)、广东(1984)、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且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世界主要养鸭国家均有本病的流行[1]。国内已开展了大量的有关DVH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DVH特异性预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多采用高免血清和高免鸡或鸭蛋黄匀浆进行被动免疫和防治,亦有用中草药治疗的报道,如邹海棠等用田基黄治疗雏鸭DVH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常有鸭肝炎并发病毒或细菌病的报道[2]。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穴DVH雪俗称“揹背瘟”或“背脖病”,是由鸭肝炎病毒穴DHV雪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急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多发生于1~5周龄的雏鸭,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雏鸭突然发病,身体侧卧,两腿痉挛后踢,角弓反张。鸭肝炎病毒Ⅰ型、Ⅱ型、Ⅲ型都可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由于Ⅱ型DHV和Ⅲ型DHV可引起免疫了Ⅰ型DHV的雏鸭发生病毒性肝炎,因此,它们是独立的病原体。目前我国以血清Ⅰ型为主,在北京、广西等地有血清Ⅱ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程安春等1998年首次发现Ⅲ型DVH在我国存在。这三型病毒,如果防治不当,…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本文就鸭肝炎免疫血清对雏鸭的保护力和维持期等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