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1992,18(2):17-22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性研究,着重阐述各种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文献共65篇。  相似文献   

2.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Ⅰ.形态特征及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研究了6个茶树品种芽叶茸毛长度、粗度、密度、分布以及单位面积(mm~2)上茸毛体积等性状的差异性,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浙农12、浙农21,浙农109等新品种(系)在茸毛性状方面确为优于当前生产上广为种植并为人们所公认的多毫良种福丁大白茶的新良种。  相似文献   

3.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育种新技术、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鉴定、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的发展。同时讨论了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茶树育种早期鉴定中与产量、品质、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分子标记选择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手段加以利用,必须与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内部生化成分等其他遗传标记相结合,才能达到准确、高效、缩短育种过程的目的。建立包含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细胞标记、分子标记的综合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是今后茶树早期鉴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选育优良新品种所需年限较长。为了缩短其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果,国内外都十分重视茶树性状与产量、品质、抗逆性的相关性的研究,并以此在育种上应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早期鉴定,来选拔有希望的个体或类型。笔者曾在《茶树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根据我所新品种比较试验,所调查的茶树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情况,统计分析了茶树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树高、树幅、复盖度、分枝数、节间长、叶片大小、年梢长、一芽三叶长、一芽三叶重、混合梢重、每平方米芽数等11个主要经济性状与茶树(3~8龄)6年平均产量的相关程度和性质,有关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性质。为了进一步揭示茶树的树高,树幅,每平方米芽数,混合梢重,叶片大小等五个主要经济性状对茶叶产量的直接效应,以及各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茶叶》2001,27(1):3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50亩,苗圃350多亩,年可供茶苗5000余万株。基地繁育的茶树良种有浙农117、浙农139、浙农113、平阳特早、元霄绿、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菊花春、迎霜等30多个品种。   热忱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指导、采购。同时,基地受理预订业务,可根据客户要求预订茶苗品种与数量,有计划地安排繁育、供苗。   联系单位及地址: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 负责人:陈新 立邮编:312540   传真:0575-6071059 联系电话:0575-6071126 0575-6668006 手机:13506753319  相似文献   

10.
1983年7月下旬,浙江省农业厅在宁海县召开了茶树良种生产座谈会。来自全省24个地县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农大茶叶系等有关单位的40余位代表畅谈、交流了各地茶树良种发展的情况与经验;讨论、研究了今后茶树良种生产的方针与措施;品评了良种制作的茶叶;参观了当地良种母本园和繁育基地。代表们认为,近年来本省茶树良种生产是有成绩的。选育和推广了迎霜、翠峰、劲峰、龙井43、碧云、浙农12、浙农21、浙农25等十几个新品种;提纯复壮了鸠坑原种;各地区及重点产茶县、国营茶场建立了良种选育、繁殖  相似文献   

11.
不同茶树种质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RAPD分析发现,它们可以分为4组,日本引进茶种有性后代4个单株JP1~4和福鼎、乌牛早、浙农139遗传距离接近。对12份种质资源的发芽期和生化成分进行比较鉴定,筛选出发芽早,并且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的JP-1、JP-3、J-2及J-3,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早生、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J-1,J-2和JP-4咖啡因含量较低,是培育低咖啡因品种的良好素材;S-1和S-2是培育高儿茶素品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主栽茶树品种工艺白茶的滋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摘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迎霜、鸠坑和安吉白茶6个浙江省主栽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白茶,跟踪测定加工过程中茶叶主要滋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福鼎大毫茶品种为对照,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萎凋过程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福鼎大毫茶的鲜度、苦度、涩度均为最强,安吉白茶甜度最强。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感官审评综合品质最优,且喜好度最高。不同品种白茶间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酯型儿茶素与白茶的苦度、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感官审评与滋味品质成分,春雨1号与传统白茶风格最为接近,浙农113与春雨2号可以用于开发浙江白茶新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鸠坑群体种为对照,用感官审评与生化呈味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乌牛早、浙农139、龙井长叶、茂绿、白茶等5只无性系茶树良种所制径山茶的品质特征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品质排序前三位的均为无性系茶树良种,依次为浙农139、茂绿、龙井长叶,说明科学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仍是提升径山茶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本世纪以来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研究、茶树新品种鉴定技术、特殊性状茶树育种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1978~1987年广泛地进行了茶树亚种、变种间杂交,少量变种内品种间杂交。研究了杂交授粉技术、茶树杂交亲和性、茶树的孕性及F1遗传窥测,选育出一批优质绿、红茶茶树新品种。展望提出了21世纪茶树杂交育种在选育无性系品种的同时,开展双无性系组合选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鹧鸪茶是具有海南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已开发成为广受欢迎的特色旅游产品,但大规模的人为无序开发对野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通过对海南野生鹧鸪茶进行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保护利用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全省10个市县共13个调查地点中,仅2个地点的野生鹧鸪茶基本未受到人工影响,其余地点的野生植株长势较弱,人为破坏较严重,部分生境已受到人工开垦的影响;先后收集保存285份鹧鸪茶种质资源,并在异地建设种质资源圃安全保存;对收集保存的285份资源进行5个描述性状和6个数值性状的植物学鉴定评价,其中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69~1.74,数值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93~2.11,说明收集保存的鹧鸪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可为人工培育优良鹧鸪茶无性品系提供了资源基础和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茶树SNPs分型效率,促进SNPs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了SNaPshot技术进行茶树SNPs分型的可行性。从实验室前期确证的SNPs中,选择10个作为目标SNPs;使用SNaPshot技术在不同的茶树品种中进行分型;然后,对分型结果进行比对和统计,以验证SNaPshot技术检测茶树SNPs的准确性、重复性以及在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可用性。结果发现,6个SNPs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准确率为60%;目标SNPs在龙井43及其重复实验中的分型结果完全一致;6个SNPs的等位基因数都是2,期望杂合度(He)介于0.37~0.52,观测杂合度(Ho)介于0.32~0.7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36~0.50;结果表明,SNaPshot技术对茶树SNPs的分型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茶树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茶树无性系育苗周期长以致不适应茶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的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质育苗技术,将育苗周期由传统的14-18个月缩短到2个月,加速茶树育种进程.同时,对40个不同茶树品种的扦插发根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浙农121'发根最快,而'竹枝春'发根最困难,为品种推广提供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