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鹅业产业化与技术路线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中国鹅业生产、贸易与研究现状1.1养鹅业在国内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第一鹅业生产大国。据中国农业年鉴1998~2001报道:中国养鹅数量和屠宰量每年以5%~6%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中国鹅存栏量为2.08亿只,占全球存栏总量的86.3%;肉鹅年屠宰量为4.50亿只,占世界屠宰总量的92.0%。养鹅业每年为社会提供鹅肉约110万吨,羽毛(绒)约5万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产品出口东南亚、日本、南韩、台湾和香港地区。可见,中国鹅业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地位,将成为中国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养鹅必将飞速发展,效益将会越来越好,必将为广大农民不断增加收,让全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和向更高水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中国发展养鹅业,只有解决好品种问题,进行产业化商品生产和不断开展鹅产品深加工,养鹅生产才能不断增产、增值,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养鹅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养鹅生产中,培育苗鹅是养鹅的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到养鹅的经济收益;我市是中国白鹅之乡,养鹅数量之多,流通频繁;近几年来,笔者经过实践,摸索出应用中草药饮培育苗鹅的经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家庭种鹅场的生产技术象山县是浙东白鹅的主要产区,也是浙江省生产和出口商品鹅的重要基地。全县有一批种鹅饲养户,但规模最大的是东陈乡沙岗村的陈庆伦户。他自1984年试养28只种鹅开始,经过十一年的扩群、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到1993年底,种鹅已经发展到...  相似文献   

5.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鹅,又叫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 1.育雏季节的选择:育雏季节要根据种蛋的来源、当地的气候状况与饲料条件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市场的需要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市场需要尤为重要。一般都是春季抓苗鹅,这时正是种鹅产蛋的旺季,可以大量孵化;气候由冷转暖,育雏较为有利;百草萌发,可作雏鹅开食的青饲料;当雏鹅长到20日龄左右时,青饲料已普遍生…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06,(6):30-30
1.选鹅 选用优质鹅皮是生产高档鹅裘皮的基础。①选体大的成年鹅。鹅体重应达4千克以上,其产出的皮张大,结构致密耐磨性强;②选绒毛多的鹅。主要看鹅的腹部,手触毛茸茸,眼观腹部绒毛丰满;③选取毛色。可根据厂家需求而定,一般多为白毛色,也有厂家生产花色品种的要杂色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鹅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饲养鹅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距今大约有31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的国家,据统计90年代初鹅存栏数已超过1亿只,1995年出栏鹅近4亿只。但长期以来,养鹅生产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且饲养管理技术及卫生防疫措施较差,因而...  相似文献   

8.
(一)2011年的养鹅业特点 1.养鹅主产区稳定发展,新增养鹅区域进一步扩大。我国养鹅主产区的江苏、广东、四川、安徽、山东、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养鹅业稳定发展,种源建设、种鹅繁育、商品鹅饲养等工作都有所进展,肉鹅产品加工也开始了各种小规模的探索。在一些以前有养鹅传统但养鹅数量和区域并不大的省市,养鹅数量和地域有所扩展,如江西、湖南、贵州、江西等省,小区域的养鹅生产逐步发展;新增养鹅区域进一步扩展。河南、山西、陕西、内蒙、湖北、海南等地养鹅规模也开始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养鹅历史非常悠久,大约4500多年,古埃及的壁画中就发现埃及人填鹅的情景。据考证,我国饲养鹅历史大约有3100多年(曾凡同等,1997)[1]。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的国家,据统计90年代初鹅存栏数已超过1亿只,1995年出栏鹅近4亿只。中国具有丰富的鹅种资源,分布遍及全国。但长期以来,各地方品种闭锁繁育,没有形成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加上饲养管理条件和卫生防疫制度较差,从而限制了养鹅业的发展。因此,探求鹅的品种资源,不同鹅种的生产性能,研究鹅的遗传特性以及改良各地方鹅种的生产性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鹅业生产主要良种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属于草食性家禽,其主要产品为鹅肉和鹅羽绒。鹅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白鹅羽绒洁白柔软,绒朵大而轻盈,价格高,供不应求。河南省鹅业生产良种覆盖率低,鹅羽绒品质低下,为了提高养鹅效益,要求品种选择时鹅肉和羽绒并重,适当进行配套杂交,推广活体拔羽绒技术。1皖西白鹅为中国地方品种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于安徽西部丘陵山区和河南省固始县,在河南当地也称固始鹅。具有生长速度快、觅食力强、耐粗饲、耗料少、肉质好、羽绒品质优良等特点。皖西白鹅全身羽毛洁白,胫和蹼为橘红色。头部中等大小,前额有发达而光滑的肉瘤,肉瘤…  相似文献   

11.
一 内容设置合理,关注宏观与微观发展 本次会议从宏观经济运行、种鹅繁育、商品鹅饲养、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环境控制、市场流通等方面,对我国鹅业经济与生产管理、市场形势与产品流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讨。会上,何军教授做了《宏观经济波动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专题报告;赵万里教授就《发挥种鹅生产性能提高鹅业经济效益》的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武冈铜鹅是湖南省一个体型中等、生产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的著名地方品种。有羽毛全白和青灰两个品系。羽毛全白的鹅,喙为桔黄色、跖、蹼呈橙黄色,似黄铜;羽毛青灰的鹅,颈部表面、翼羽、尾羽呈灰褐色,喙、跖、蹼均呈青灰色,似青铜,趾为黑色;故分别有黄铜鹅和青铜鹅之称。  相似文献   

13.
浅谈朗德鹅雏鹅营养需要及日粮配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智  杨世友 《中国家禽》2004,26(8):33-34
朗德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朗德省,体型中等,成年鹅活重6~8千克;雏鹅生长速度快,8周龄体重可达4.5千克左右;肉用仔鹅经填肥后活重达到10~11千克,肥肝重700~800克,为世界著名的肥肝专用鹅品种。许多国家引入该鹅,用以杂交提高肥肝的生产性能。我国目前也从法国  相似文献   

14.
《山东饲料》2005,(9):6-7
一、中国鹅业生产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鹅的饲养数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鹅疾病的防治是养鹅的重要环节。随着工厂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养鹅业的日益发展,预防和控制鹅疾病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养鹅生产中,应高度重视鹅疾病的防治工作,严格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确保鹅群健康和养鹅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水禽世界》2008,(3):56-56
自2000年起,笔者曾根据全国养鹅产业的发展大势及鹅本身的生理、生物、生产和繁殖规律和特性作出“全国鹅业大发展,全国鹅苗大短缺”的预测,8年的全国养鹅产业发展过程中,鹅苗繁育生产和销售供应的现状,也基本上验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鹅苗生产数量的增加和鹅苗需求数量的不同步和难成正比所致”。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18.
昌图豁鹅属中国白色鹅种的著名小型鹅,具有产蛋多、生长快、肉质好、耐粗饲等特点,其中产蛋量居全世界鹅中之最,有“鹅中来航”之称。1984年在全国鹅种评比会上被誉为“王牌鹅种”和“国宝”;1998年荣获埃及“金字塔”奖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鹅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鹅饲养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家禽产品卫生和食品保健要求的提高,鹅业生产的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仔鹅主要采用散养或放牧饲养,饲料以青草为主,很少使用合成添加剂和动物性饲料原料,保证了其肉质的优良。从传统中医观念看,鹅肉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之功效。加上鹅的羽绒质量和价值高,血具有药用潜力,养鹅投资相对较少、抗病力强等综合优势,就构成了鹅业生产发展的坚实基础。1鹅的存栏量从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国内的发展看鹅的存栏量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世界鹅的饲养量比1998…  相似文献   

20.
徐德瑞 《中国家禽》2005,27(14):36-37
鹅舍是鹅避风雨、休息的场所,也是鹅生长的地方。干燥、舒适的鹅舍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肉鹅的生长性能,减少鹅病发生。鹅场场址应选择在远离交通要道、居民住宅区和畜牧场的地方,可大大减少疫病的传播和发生,便于卫生防疫和避免干扰居民生活。鹅舍建造要选择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没有污染;满足鹅饮用、洗涤和玩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