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将秸秆加工处理,使其变成饲料、肥料、原料、能源等,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保障农业的循环发展。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评价了农村地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资源来源的广泛化和集约化、农业资源种类的多元化、用能结构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并且针对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西安市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其特点和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采取清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按一定抽样比例确定的典型农户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农作物秸秆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农作物总的氮、磷、钾施用比例(1:0.71:0.19),与旱地农作物需求的最佳比例(N:P:K=1:0.32:0.59)相比,明显不够合理,粮食、蔬菜、果树在施肥上存在偏重施用氮肥和磷肥,而钾肥施用量明显偏低等问题;农药用量与一般推荐用量相比,超标7.3%~33.3%;农作物秸秆年生产量320万t左右,约有22%的秸秆被当做燃料焚烧或田间焚烧;地膜年用量为1800.16 t,残留量为531.93 t,残留率为29.5%。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化肥施用结构、用量、比例不够合理,农药用量明显超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农膜回收率较低,这些问题是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进程,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农业的集中化污染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也在遭到持续不断的恶化。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牲畜养殖废弃物的堆积以及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污染,导致农村的面源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在当前环境背景之下,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依然是我国首要治理问题,是为了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简要分析化肥过度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对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剖析,提出通过遏制化肥使用量来合理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左永明 《种子世界》2021,(7):0171-0173
巍山县是大理州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宝贵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秸秆产量增加以及煤、电、液化气的普及,巍山县开始出现秸秆利用过剩问题,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山林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性社会问题,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推进综合利用水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对秸秆能源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秸秆利用途径主要有:农用肥料、养殖食料、发电及农村新能源、工业原料及作为基料等。同时,也存在秸秆利用措施不到位、不能适应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等问题。笔者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启动实施"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记者走访了山西省高新农业技术市场,一些农药、化肥经销商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和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发展高效、低用量、污染环境小的农药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以及新技术不断更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比例逐年递增,呈现多  相似文献   

7.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开征化肥税的政策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受到考验,开始向都市农业转型,进而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断升级;在农村面源的污染源中,化肥污染的态势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已经形成了以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为主的化肥面源污染域。化肥的污染治理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已经由传统的行政手段和微观管理为主的模式向宏观、间接手段为主,直接手段为辅的多元化模式转变。通过课征化肥税来保护环境,已成为保护农业环境尤其是面源环境的必然要求。研究面源环境治理,以相关理论基础为立脚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开征化肥税的必要性,根据化肥税设立的原则提出了化肥税的基本思想,并探讨了开征化肥税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促进各级政府有效发挥其职能,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管制,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6月中旬,河南省农村市场被监测的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中,化肥价格全部上涨,地膜、棚膜价格上涨,农用柴油价格略降,农药价格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府河流域污水灌溉状况和农户对土壤污染的认知程度,为府河流域污灌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河北保定府河污灌区已有60多年的污灌历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清苑县府河流域9个村庄农户及其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分析。66.7%的农户主要灌溉水源为地下水,8.33%的农户主要采用地下水和污灌水混灌,25.0%的农户主要使用府河污水进行灌溉,在所调查村庄中有22.2%的村民完全使用府河水灌溉至今;72.2%,83.3%和79.2%的农户不清楚污灌对土壤环境质量,作物产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16.7%,11.1%和10.7%的农户认为污灌可能会对土壤环境质量、作物产量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只有5.56%的农户认为污灌造成的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产量;仅有10.1%的调查农户能认识到污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仍有5.54%的调查农户未意识到污灌对土壤污染的影响。污灌在府河流域依然存在,污灌区农户对污灌及其与土壤污染的关系认知程度较低,对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业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农作物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对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是荒漠、半荒漠人工垦荒绿洲灌溉农业区,缺水问题尤显突出。要使垦区农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节水扩灌,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粮、棉、果、牧的产量和品质;只有通过农业节水才能满足“生态维护用水”的需求,防止生态脆弱区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各种自然灾害(大风、沙尘暴、浮尘等)发生的频率,减少农田沙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申源源  陈宏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291-294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磷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等有机物质,是一种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及保水、肥、气、热的能力,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结构趋于合理;秸秆还田能够节约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北京地区的秸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将其应用于双孢蘑菇栽培领域作为生产资源。在传统双孢蘑菇麦草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玉米秸、菇渣代替部分麦草,以干燥称重法、凯氏定氮法、灼烧重量法等对3个不同配方双孢蘑菇栽培期培养料的理化性状进行分析,以DGGE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特征。添加玉米秸、菇渣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含碳量有所提高;培养料的含氮量越高其产量也越高,产量高低依次为传统麦草配方>玉米秸配方>菇渣配方。不同配方栽培时期共有的优势菌有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微小杆菌属(Microvirga sp.);在原基形成时不可培养细菌(b13)占有绝对优势,可能与原基形成有关;全麦草配方的细菌群落演替最慢。传统麦草配方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状和稳定的细菌群落,玉米秸、菇渣代替部分麦草的配方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械化进程,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2季作物秸秆还田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提高给产区土壤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系统介绍了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现实背景以及不合理处理方式对产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从玉米秸秆还田机具选择与应用、田间操作规格、配套栽培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麦田养分管理与施肥等方面,综述了新生产条件下的管理技术。为丰富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从土壤与气候条件、联合机械运用、肥料养分与添加剂施用、土壤微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下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南秸秆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温热裂解生物质炭化与生物质农业应用成为秸秆资源化的新方向。笔者以越南广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走访农村并发放调查问卷,采集农业废弃物利用信息,特别是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估算农户规模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炭化收益最高可达1275元/(hm2·a),生物质炭的碳交易收益可达117元/(hm2·a)。笔者还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炭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以期为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秸秆炭化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有机及常规草莓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密切相关,其环境影响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系统全面评价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对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分析和比较了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有机草莓和北京市昌平区常规草莓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环境影响指标中,常规草莓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分别是全球人均基准值的 3.45%、 2.11%、 27.09%和 280.16%,而有机草莓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分别是全球人均基准值的 1.22%、 0.44%、 15.17%和 202.76%,均低于常规草莓。常规草莓生产中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富营养化、水体毒性和土壤毒性,造成常规草莓水体毒性危害严重的原因是种植阶段农药残留迁移至水体所致,而土壤毒性是由于化肥和有机肥所携带的重金属残留所致。有机草莓生产中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主要是由于有机草莓农作阶段施肥过程中的磷流失和重金属残留所引起的。总体上看,有机草莓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 0.22,而常规草莓为 0.43,说明常规草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明显高于有机草莓。因此,施用生物源农药与优质有机肥是控制草莓生命周期负面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秸秆丰富,秸秆年产量约7.9亿t,但大部分被就地焚烧,还田率极低,这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秸秆资源、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平衡作物营养、减少化肥投入、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强作物抗灾稳产能力,故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类型、应用、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处于中国中西部内陆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出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形成生态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不相一致,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形成。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生态改良、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对策,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