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新疆喀什采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在室内建立实验种群,以点滴法测定了该种群对3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毒力数据,对所测得的毒力基线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喀什棉区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部分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如久效磷、丙溴磷、辛硫磷、甲胺磷、蔬果磷和甲基对硫磷等表现敏感;对氨基甲酸酯类的灭多威敏感度接近敏感毒力基线。而对有机磷酸酯类的另一些品种如亚胺硫磷、氧乐果、倍硫磷、敌百虫及其他品种如硫双灭多威、异丙威和硫丹等却表现高度耐性。最后,就新疆棉区棉铃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基因保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程,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近20年来新疆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效果的回顾性评价,对施工迹地生态保护措施,风蚀、沙化防治措施等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区域投资环境的组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资源、经济、市场、科管文教(科技、管理与文教)、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六方面构建包括1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新疆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均方差法等三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进行了新疆区域投资环境状况研究,通过计算新疆15个地州市的投资环境组合指数,分析了新疆区域投资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4.
新疆第四纪环境演变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疆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行探讨和讨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新疆地区第四纪下限年代的给出目前仍有失完善;(2)新疆地区末次冰盛期以来高 湖面的环境指向不同于我国季风影响区,其产生机制各有不同。(3)干旱区生物地层学的应用某些指标的选取;(4)干旱区特殊表生环境制约下的地化元素迁移、富集规律;(5)未来环境演变趋势探讨。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新 相似文献
5.
新疆经济发展及其资源环境协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6):6-12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新疆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新疆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还不到全国均值水平的20%,组合结构上也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新疆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50年来人地压力增长了8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新疆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预计在未来30年之内,新疆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要较目前增加将近2倍。为了使新疆社会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新疆雪冰水资源的环境评估 总被引:16,自引:19,他引:16
新疆是世界上唯一环绕沙漠 ,戈壁荒漠分布着大量山岳冰川的特别地区。境内有现代冰川 184 99条 ,冰川面积 2 5 342km2 ,冰储量 2 6 831.1× 10 8m3 。冰川面积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 4 2 .7% ,占西北地区冰川总面积的91.4 % ,是世界中纬度地带山岳冰川最多的地区。新疆山岳冰川具有拦截和凝结外来水汽与内循环系统中的水汽 ,增加山地降水的作用。它是干旱山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忠实“捍卫者” ,更是新疆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稳定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随着新疆气候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出现由暖干向暖湿转变 ,特别以天山西部最为典型和明显 ,这就为新疆山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机遇。同时 ,为未来冰川生命的健康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因此 ,不必为其消失而担忧。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资金已经成为影响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阐述了新疆旅游业的投资概况,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旅游业投资环境的差异性非常大,且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环境预警是防止旅游环境系统向无序化方向发展和进行旅游环境系统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新疆旅游环境日益恶化背景下,针对新疆绿洲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把生态安全理论和生态预警的方法应用到旅游环境预警系统中,建立了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和完善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的配套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研究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工作中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所依据的评价模型在权重和分级阈值的设置以及某些参评指数的设计和选择上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而导致评价结果与一些实际情况不符。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特别指出评价应增加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沿线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9月对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分布的植物和植被进行了考察,经初步整理和统计,该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2科223属48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5种,被子植物49科220属483种。对222属488种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植物分布区类型有10个正型13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86属227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45.75%和61.36%,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及旧世界温带交流最多,其次与热带有一定的交流,而与温带亚洲和东亚交流很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沙漠公路不同时段和地段风沙危害的特点 ,找出了从北向南风沙危害强度趋于减弱 ,公路及防沙体系受害程度逐渐降低的规律。注意到防沙体系所受风沙危害类型和程度在公路东西两侧和不同地貌部位差异明显。并且查明随着时间推移 ,公路受害面积扩大 ,重型沙害所占比例明显增长的公路沙害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和室内浸水的方法,对4种定植年限不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内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不同定植年限防护林内凋落物储量依次为:13 a林带 (42.3 t•hm-2) >6 a林带 (39.6 t•hm-2) > 10 a林带 (39.1 t•hm-2) > 7 a林带 (16.2 t•hm-2)。② 沙漠公路防护林的林下未分解层凋落物持水量的排序为:梭梭 >柽柳>沙拐枣;而半分解层凋落物持水量的排序是:柽柳>梭梭>沙拐枣,且防护林内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半分解层均大于未分解层。③ 各林龄不同树种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呈对数关系,最佳拟合关系式为W=b+a lg t,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V=ktn,凋落物吸水速率在0~1 h内急剧下降,4 h以后下降平稳,其吸水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家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及人为和鼠类干扰下的4种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芦苇群落>胡杨群落>梭梭群落>羊草群落;蛋白酶为羊草群落>芦苇群落>胡杨群落>梭梭群落;蔗糖酶为芦苇群落>梭梭群落>胡杨群落>羊草群落;② 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的时间变化中,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5月或10月,蔗糖酶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然后逐渐降低,到10月有所增加;③ 在垂直变化上,脲酶、蛋白酶在芦苇群落、梭梭群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蔗糖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④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全N、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各个酶反应之间既有专一性,又有关联性;⑤ 与无人践踏区、无人开垦区和无人放牧区相比,践踏区对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影响较大,开垦区对各种酶活性都有影响,且各种酶活性均增强,以脲酶和过氧化氢酶表现显著;放牧区对脲酶、蛋白酶影响较大。此外,各影响区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均在8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峰值;⑥ 与无鼠害区相比,前者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含量均降低,以脲酶表现最为显著,且鼠害区在5~10月各种酶活性的增幅小于无鼠害区。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耗水特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利用植物茎流计,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乔木状沙拐枣茎干液流变化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3株乔木状沙拐枣在一个生长季内的日平均耗水量为4 183.4 g;在现行的灌溉管理条件下,4~10月3株基径为3.6,3.1,1.9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 203.5,4 829.1,1 517.5 g;7月份是耗水量最大的季节.乔木状沙拐枣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有所波动;液流高峰值出现在12: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3:00,夜间仍保持较高的液流速率.乔木状沙拐枣液流速率与基径呈正相关关系,在6月底,3株基径为3.6,3.1,2.1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耗水量分别为9 521.2,5 803.1 g/d和1 818.8 g/d.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拐枣日平均率日耗水量的排列顺序为:小雨<阴天<浮尘<沙尘暴<多云<晴天.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耗水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沙害主要取决于两个系统因素的共同作用 :动力系统—风力和响应系统—下垫面状况。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地貌形态类型复杂多样 ,沙源充足 ;起沙风频数高 ,作用时间长 ,防沙难度极大。已建成的高立式芦苇阻沙栅栏和 1 m× 1 m半隐蔽芦苇草方格固沙沙障结合的“阻固”体系 ,有效控制了沙害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定位观测表明 ,沿线起沙风和输沙方向集中于 NE、ENE、E三个方向 ,占 46%~ 68% ,从理论上说 ,应加大风侧 (路东侧 )防护力度 ,而实际上固沙带内部强烈的风蚀与沙埋过程 ,使其有效年限与设置宽度关系不明显 ,宜采取窄宽度勤维修原则 ,上风侧宽度控制在 3 0 m~ 40 m,每 3~ 4年更新一次并及时维修。下风侧可不设置高立式沙障 ,固沙带宽度控制在 1 0 m~ 1 5 m为宜 ;高立式沙障与半隐蔽方格沙障前沿之间空留宽度控制在 8H以内较为适宜。依沙害程度 ,以单一原状芦苇固定沙障、复膜沙袋阻沙体活动沙障及固定沙障与活动沙障有机结合加强前沿阻沙力度 ;不同沙害部位设置不同规格不同高度的半隐蔽方格沙障、固化路肩边坡创造输沙断面等技术 ,形成立体防护体系 ,足以控制沙害。 相似文献
17.
18.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沿古丝绸之路修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基于生态、美学、文化与安全角度,构建了中巴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权重,通过已有资料分析和专家法获取指标得分,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中巴公路全线微观层面的景观质量(每隔15km)。提出的评价方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指标体系加入了安全因素(考虑到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多发),二是景观取景采用360°全景照片。评价结果显示:中巴公路总体景观质量较好,尤其是红其拉甫国家公园段生态价值突出,从Passu到Hunza段是经典旅游线路,美学、生态、文化价值都很高,应重点保护和利用。部分路段由于地质灾害严重,景观质量较低,应在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利用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