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通过对散烟、烟夹、挂竿三种装烟方式的对比,研究了安康烟区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挂竿烘烤和烟夹烘烤烤后烟叶桔黄烟比例明显提高,挂竿烘烤中上等烟比例(93.70%~98.37%)最高,烟夹烘烤次之,散烟烘烤最低。烟夹烘烤能耗成本(0.93~1.02元·kg-1)最低,烟夹烘烤较散烟烘烤节省能耗成本0.85元·kg-1。挂竿烘烤烤后烟叶均价下部叶和上部叶最高,分别为20.50元·kg-1和22.93元·kg-1,烟夹烘烤中部烟叶均价最高,为23.20元·kg-1。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上部烟叶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的经济效益及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对其与普通砍采挂竿烘烤烤后烟的等级比例、化学成分、内在质量以及烘烤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砍采挂竿烘烤相比,上部烟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的烟叶上等烟、柠色烟、橘色烟比例显著提高,中、下等烟比例显著降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感官评吸质量提高;烤房装烟量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干烟烘烤成本减少1.67元/kg,均价提高0.56元/kg,利润增加2.23元/kg。采用上部烟叶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可简化烟叶生产操作环节,减少用工量,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降低光滑烟比例的密集烘烤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密集烘烤的光滑烟比例,以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为对照,开展凋萎期慢烤定色、变筋期慢烤定色2种烘烤工艺对光滑烟比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2种烘烤工艺均能有效提高烘烤质量,下部叶以凋萎期慢烤定色烘烤工艺为佳,有利于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烤后烟叶组织变疏松,光滑烟减少;中、上部烟叶烘烤技术以变筋期慢烤定色烘烤工艺为佳,有利于烟叶烘烤质量提高,明显减少中、上部烟叶青筋烟比例,降低叶片密度,组织结构更加疏松,叶面皱缩感强,光滑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烟叶进行烘烤试验,结果表明:适熟的烟叶,容易烘烤,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最高.适熟烟叶在烤后颜色、光泽、油份、厚度、叶片结构与各种化学成分的合理协调性及评吸质量都优于其他成熟度烟叶.  相似文献   

5.
不同散叶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完善散叶烘烤的工艺条件,对不同温湿度组合对烤烟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温中湿条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叶片厚度和叶质重最大,挂灰烟比例、杂色烟比例最低,上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感官评吸总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烘烤工艺对上部叶烘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通过改进现有上部烟叶烘烤工艺,探讨其对烘烤耗时、外观质量及烤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上部烟叶烘烤工艺,其总体烘烤耗时减少6.1%,烤后烟以橘黄、深橘黄为主,色度强,油分多,身份厚至稍厚,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中上等烟比例增加明显,上等烟比例增加8.6%,中等烟比例增加2.8%。总体上,改进后的上部烟叶烘烤工艺大大提高了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水城主栽品种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采用2种烘烤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烘烤工艺在烘烤耗能方面相当,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较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有利于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对烟叶的香气质、吃味、杂气方面有改善作用,同时对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烘烤工艺对湘烟5号烤烟烘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以处理T_5(当地常规烘烤工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烘烤工艺条件对烟湘烟5号烘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4(稳温慢烤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含青率、黑烟比例、杂色烟比例较低,疏松程度、叶片结构和身份较好,中上等烟比例最高,达96.86%,总均价最高,达27.2元/kg。处理T_1(低温中湿烘烤工艺)烘烤含青率较高,均价较低;处理T_2(中温中湿烘烤工艺)烘烤质量及经济效益仅次于处理T_4;处理T_3(中温高湿烘烤工艺)烘烤质量及经济效益最差。故综合看,处理T_4是湘烟5号的最适宜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9.
2009年在云南省曲靖市了进行了不同编烟方式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烟夹和编烟机编烟能够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烤后烟烟叶等级比例,增加经济效益,烤后烟外观质量指数和以烟夹的83.85最高,常规化学成分最接近优质烤烟适宜的范围,评吸综合效果以使用烟夹的烟叶最佳.综合各项指标,以烟夹编烟方式效果最佳,适宜在烟叶...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陇县烟区烟叶成熟期干旱条件下中烟202上部烟叶不易烘烤的问题,通过改变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湿球温度和烘烤时间,对上部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变黄后期与定色前期的湿球温度,协调烘烤时间,可提高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单叶重,使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总体上,改进后的烟叶烘烤工艺提高了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测试闭式热泵密集烤房的烘烤效果,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热泵密集烤房与闭式热泵密集烤房的对比试验,对两类烤房的烘烤工艺、排湿量、关键点温度差、烤后烟等级、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闭式烤房的升温和排湿过程更加稳定,平面温差小,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烘烤耗电量和烘烤时长波动小。(2)闭式烤房烘烤排湿量在变黄和凋萎期、定色期、干筋期分别占比37%、47.93%、15.06%,排湿规律与开式烤房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定色期大量排湿的情况。(3)实验烤房中部叶及上部叶每公斤干烟成本较对照烤房分别降低了0.03元/kg、0.23元/kg。(4)闭式烤房烤后中部及上部烟叶均价分别提高2.6%、9.27%,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7.4个百分点,柠檬黄烟比例有所提高,青杂烟比例明显降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有所提高,主要包括身份、油分、色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提高上部烟叶品质和上等烟叶的比例。[方法]以云烟87烟株上部7片叶为材料,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与传统分批采烤对上部烟叶成熟度、外观品质、可用性及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成熟采烤上部烟叶与传统分批相比,提高了烟叶成熟度,改善了外观品质,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值均显著高于传统分批采烤的数值,产量和产值均有提高。[结论]一次性成熟采烤能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品质和等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烟叶不同部位成熟度与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部位烟叶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相互关系,以确定田间烟叶成熟度标准和直观的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上、中部烟叶烘烤前后的鲜干比有随成熟度提高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成熟度处理对烟叶烤前和烤后长宽比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从中上等烟比例、均价、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评吸结果来看,下部烟叶7~8成黄处理最好,中部烟叶8~9成黄处理最好,上部烟叶8~9成黄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4.
定色后期稳温时间对烤烟中部叶和上部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烤烟烘烤过程中延长定色后期稳温时间对烤烟中部和上部叶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对比研究了54℃不同稳温时间对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定色后期54℃延长稳温12~16和16~20 h,中部叶和上部叶的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高2.33~3.37和1.44~1.64个百分点,上部叶的叶绿素降解率较对照高0.02~0.04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的评吸得分分别比对照高出1.08~2.33和2.08~2.75分;另外,定色后期54℃延长稳温20 h时,上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对照低3.16和4.22个百分点。这表明定色后期延长稳温时间,能够提升烤烟中部与上部叶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和感官质量,降低上部烟两糖含量,并促进叶绿素降解。  相似文献   

15.
在费县和沂南县对上部4~6片叶带茎烘烤、上部4~6片叶一次性采烤、常规采收烘烤3种方法对烟叶产质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带茎烘烤能明显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等级结构更趋合理,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烟农效益增加,是一项实用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烤方式对上部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安康烟区上部烟叶组织结构特点,对上部烟叶一次带茎采烤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部烟叶带茎一次采烤与不带茎采烤方式相比,上中等烟比例极显著提高18.94%,均价极显著提高18.19%,原烟外观质量明显改善,橘黄烟比例明显增加,结构更加疏松,油分增多,色度增强,但用工、用煤、用电等总成本显著增加,每千克干烟增加1.14元。  相似文献   

17.
变黄期不同烘烤时间及温湿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变黄期烘烤时间长短和湿球温度高低对烟叶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的变黄期烘烤时间及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38℃变黄阶段,适当拉大干湿球温差,延长38℃变黄阶段烘烤时间,烤后烟叶质量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高,杂色烟比例较少;42℃变黄凋萎阶段烘烤时间控制在10~20 h、湿球控制36℃的处理较好,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较少,湿球温度低,虽有利减少杂色烟叶,但青筋烟较多,湿球温度高的处理杂色烟叶比例加大,颜色深暗;变黄时间中下部烟叶以60 h较为适宜,上部烟叶以65 h较为适宜,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比例较少;评吸质量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评吸质量逐渐变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明显减少,烟碱增加,其他化学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对K326上部6片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和上等烟叶的比例。[方法]相同栽培技术措施等条件下,研究一次性采收后,应用121烘烤和习惯性烘烤2种不同的烘烤方式对新品种K326上部6片烟叶内在的化学成分、品质和等级的影响。[结果]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不同叶位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值均显著低于农民习惯采烤的数值;烟叶香气质好于农民习惯采烤的;烟叶的杂气和刺激性比习惯采烤的均要轻,劲头适中,余味要好;同时,上等烟比例达到了87.5%,显著高于习惯采烤8.3%。[结论]一次性采收后,采用121烘烤工艺能显著提高烟叶品质和等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提高红花大金元上部叶烘烤质量的采烤方式。[方法]研究对比了上部叶(46片)逐片一次性采收、带茎一次性采收、分2次采收(每次采收23片)3种模式,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经济性状及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上部叶分2次采收模式相比,逐片一次性采收和带茎采收模式,叶片单叶重有所降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经济性状及感官评吸质量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对改善第46叶位烟叶整体质量效果明显。综合评价,上部叶逐片一次性采烤表现最好,其次为带茎采烤,分2次采烤表现较差且存在烘烤难度大、杂色比例高、香气质含量低等问题。[结论]在保山植烟区红花大金元上部叶可采取"逐片一次性采烤"或"带茎一次性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