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1998~2003年间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特点。结果表明:37个完成两年区试的参试品系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 6%,湿面筋32 9%,吸水率57 3%,面团稳定时间4 5min;15个审定品种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湿面筋33 4%,沉降值为34 3ml,吸水率58 0%,面团稳定时间6 9min;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 0%和3 74%,其中7个强筋小麦审定品种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2 6%,其他审定品种增产4 7%。优质小麦品种产量由过去的显著减产变为平均增产是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重要突破;面粉吸水率偏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是今后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衡4399是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独家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8002)。该品种参加了2010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21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7.09%。参加2011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试验,平均亩产583.42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6.87%。  相似文献   

6.
陕22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229是以当地推广种小偃6号、高产品种陕7853及澳大利亚春小麦品种TB902为材料,通过阶梯式复交,经异地加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兼抗条锈、雪霉、根腐等多种病害.1992~1993年经黄淮麦区国家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561kg/hm2,比对照冀麦30增产8.4%;陕西省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288kg/hm2,比对照小偃6号增产16.7%.均居参试品种之首位.  相似文献   

7.
姜晓清 《农家致富》2014,(18):22-23
一、镇麦10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2013年度参  相似文献   

8.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辉教授主持选育的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 2 2 0 8”,日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审定。“西农 2 2 0 8”为弱冬性 ,抗旱耐冻 ,分蘖性较强 ,成穗率高 ,高抗倒伏 ,成熟落黄好 ,高产性能突出。 1 997~ 1 999年 3年校内产量试验表明 ,该品种平均产量为 74 1 4.5kg/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 2 7.5%。 2 0 0 0年陕西省杨陵、武功、蒲城、富平等县 (区 )大田种植试验表明 ,其平均产量分别为 81 82 .5,82 54.5,70 38.0 ,791 2 .5kg/hm2 ,分别较对照产量提高2 8.7% ,36.6% ,1 4.2 %和 2 4…  相似文献   

9.
由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历经10年精心选育而成的“北麦1号”、“北麦2号”两个小麦新品种,2005年3月正式通过了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与现有的小麦品种相比,“北麦1号”、“北麦2号”最明显的特征是产量高,其每公顷产量分别达到4780.5kg和4639.9kg,比“垦红14”增产12%,比C K“龙麦26”增产8.1%。容重平均810g以上。品质好,经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化验,两个品种蛋白质含量都在17%左右,湿面筋最低38%,最高达44%,沉降值40~50m l,面筋形成时间2.5~4分钟,稳定时间6~10分钟。抗逆性强,历经研究单位1995~2004年与福建南平我国赤…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吉农12号”是以“公交84112”为母本,以“延院7808-15”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822.5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增产6.9%,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656.7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增产14.9%,该品种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计,其主要特点是油份含量较高,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无褐斑。  相似文献   

11.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于1980年经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早5×掖选1号)F_3×7832110—1。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株型叶姿特优。1988~1989年度在莱州市试验,平均亩产430公斤,比烟农15增产3l%,居10个品种之首;同年在烟台市品种联合试验中,9个县(市)试点平均亩产464公斤,比烟农15亩增60.75公斤,增产14.9%,居10个品种之冠。1988~1990年烟台市两年区试,仍居首位,平均亩产459.58公斤,比烟农15亩增46.5公斤,增产11.3%。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于2015—2016年在濉溪县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柳麦6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最高,2016年获准进入安徽省生产试验,宜扩大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储备种源;淮麦33、徐麦33、安科157、乐麦L598平均产量较对照烟农19增产3.19%~4.95%,宜加速推广;淮麦21和良星99虽平均产量较对照烟农19略有减产(-2.91%~-0.82%),但3点增产,且在濉溪地区种植多年,表现较好,宜稳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4.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5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麦15在参加2005-2007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片冬麦组区域试验中,2年共计33点(次)中有24点(次)增产,增产点(次)率达73%,8点减产,1点平产;2年平均产量421.94 kg/667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2%.在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中,5省8试点7增1减,其中鄂皖苏浙4省7试点中有6试点增产,增产幅度为6.38%~11.0%,1试点减产0.60%,平均产量424.88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7.10%;河南信阳试点产量471.70 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6.79%.各地大面积生产的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可达450 kg/667m2左右.2年品质分析结果,籽粒蛋白质含量13.53%/13.42%,湿面筋含量29.7%/29.9%,面团稳定时间5.9 min/4.7 min,品质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58.宁麦15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白粉病也较轻;该品种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前中期生长较快,成熟期较早,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及河南南部部份地区和浙江省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尤其适合上述地区的中晚熟水稻茬选用.  相似文献   

15.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二垄。”种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增产潜力很大,不同品种增产幅度不同.早熟品种增产幅度小些,中熟品种差些,晚熟品种大些,一般平均增产10-15%左右,种地既要有当家品种,又要早、中、晚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做到“地尽其力,种尽其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4个小麦品种组成 11个混播群体 ,对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1个混播群体平均较对照增产 2 .0 3 % ,有 2个混播群体较对照增产 5 %以上。混播产量效应大小与参与混播的品种数目及品种的冬春性有关。利用品种混播可改善小麦品质 ,使品质指标更趋均衡与合理。强筋与中筋或中弱筋品种混播可改善中筋或中弱筋品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镇麦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广适型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33个试点汇总,28个试点增产,平均产量430.97 kg/667m2,较对照种扬麦158增6.56%,居参试种(系)首位;2008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中,7个点第一,1点第三,8点全部增产,其中鄂皖苏浙四省平均产量432.82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10%,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482.90 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9.33%,居4个参试种(系)首位.文章简要介绍镇麦8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技术、适宜种植区域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协优5968”(“协青早A”/“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3、2004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单晚和连作晚稻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在省内外共种植35万亩。1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8.40、561.80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0%、16.2%,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7、5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6.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云麦7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度进行杂交,组合为:98D4-12/云麦42,并采用穿梭育种方法,经过11年选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新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445.30kg/hm2,比对照增产13.83%,增产点率75%; 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460kg/hm2,比对照云麦56增产9.9%。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9002。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260-2140米的山区、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吉麦4号”是通过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结果表明: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6.96%;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4.79%。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是中熟水浇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