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土壤液化原理的荸荠采收船是集挖掘、清洗、装箱于一体的荸荠采收设备,可大大提高荸荠的采收效率,其核心结构是挖掘器。挖掘器的挖掘齿和振松齿周期分布在筒体上,即挖掘器是周期对称结构。但因各种因素,实际上的挖掘器并不是理想化的周期对称结构,而是存在小量失谐的类周期结构,即失谐周期结构,失谐使结构出现模态局部化现象。为此,分别建立了质量失调和刚度失调有限元模型,用ANSYS Workbench分别研究了质量失调和刚度失调对挖掘器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挖掘器微小的失调量会产生模态局部现象,且对各阶模态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加长的捡拾器对捆包机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但捡拾宽度2.2m的捡拾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实际问题,对捡拾器内经常出现故障的零部件进行分析,找出损坏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设计,主要方法是使用SolidWorks软件从结构、形状等方面重新建模,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将改进前零部件和改进后零部件进行对比,找出最优结果,为捡拾器易损零部件的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甜菜块根的收获方法、甜菜收获机的挖掘装置和分离器(杆条升运链式清理输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挖掘装置和分离器的参数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马铃薯收获机的结构、性能参数和工作原理,对设计确定马铃薯收获机的挖掘铲、链杆式分离器和横向输送器相关部件的参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我团进行了番茄半精量膜上点播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操作:采用3膜6行播种机,重新设计了取种器,将原来的三角形喇叭口式取种器,改为圆  相似文献   

6.
自走式三七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丘陵山区三七收获时费工费时、无机械化等现状,设计了一种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自走式三七收获机。该机主要由挖掘铲、刮土机构、升运器、拍土机构、收集箱等组成,利用解析作图法对挖掘铲进行分析,确定了三七和土壤混合物顺利通过挖掘铲的铲刃夹角为96°;对升运器运动学分析得出升运器的倾角为25°时三七与土混合物的破碎率最高;以升运速度、振动分离筛振动频率、碎土轴的转速为试验因素,以伤根率、收净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振动分离筛振动频率、升运速度、碎土轴转速,当升运速度为0.78m/s,振动分离筛振动频率为10Hz,碎土轴转速为2.5r/s时,伤根率、收净率分别为1.6%、96.32%。以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行验证:试验得伤根率、收净率分别为1.6%、96.8%,与计算结果一致,且符合农艺要求的收获指标。该研究为产品级的三七药材收获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挖掘收获部件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挖掘部件是块茎类收获机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挖掘铲形状的研究是挖掘部件首要的研究内容。为此,首先提出了挖掘部件的设计要求,对国内外挖掘铲的形状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对收获机械中常用的摆动式挖掘部件中不同摆动方式的收获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正在研究的新式挖掘方式——组合式挖掘部件的工作原理,并对挖掘部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CFD数值模拟技术已在灌水器研发中被广泛应用。齿型流道是齿型流道灌水器设计的核心部位,而栅栏区和下游的蓄水槽常在数值建模时被忽略,数值模型的预测精度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针对同一齿型流道灌水器,建立了具有不同计算域的三种模型,在Fluent 14.5中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最接近原型的灌水器模型的压强和速度云图,可找出不同区域的压强损失规律。通过对比三种模型的流量差异,可分析得出蓄水槽和栅栏区影响程度的差异。根据研究结果,优化计算几何域,重新建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几何模型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运算量,还能保证模型具有很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木薯收获的因素进行分析,借鉴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思想,在铲面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土壤压缩和破坏理论,建立了运动条件下挖掘铲的碎土性能分析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平面挖掘铲进行了碎土性能分析,得到了最佳的平面铲倾角,提高了木薯挖掘铲的碎土性能,为木薯挖掘铲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装置进行了设计,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用Pro/E软件建立其实体模型,并根据挖掘装置受力情况,利用ANSYS软件,对铲架及挖掘铲的变形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挖掘装置易产生损伤部位,为后续挖掘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谐响应方法的某载货车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NSYS环境下建立了某载货车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确定了该车出现异常振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翼展式厢式货车车厢骨架强度与模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NSYS 10.0软件,建立了以梁单元和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翼展式厢式货车车厢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该车厢骨架进行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计算结果可为车厢骨架结构设计、改进和轻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开沟装置是液控精量施肥机的关键装置,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影响着施肥机的开沟效果和施肥精度。为此,运用ANSYS和EDEM软件对施肥机开沟装置进行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沟犁犁柱下端与犁铲的连接处受到较大应力,但满足强度要求;约束模态振型与对应振频比较,发现在约束模态下能有效提高其强度,降低犁柱和犁铲的变形,为施肥机开沟装置的优化设计和提高施肥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山药收获机下支撑支架是根据主旋转支撑装置的离地高度和开沟深度设计的,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链刀切削阻力、螺旋刀切割阻力、输送机构支撑力、油缸的推拉力最终都由下支撑支架承载,作用力较为复杂,容易发生变形和断裂;且链刀切入土壤产生的振动、链节和链轮齿的啮合会给链传动带来工作的不平稳性和有规律的振动,可能会引起共振。为此,在进行山药收获机工作装置设计时,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下支撑支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并在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预应力模态分析,以评估设计的合理性,对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某型汽车仪表台模态及刚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汽车仪表台的动静态特性,对仪表台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刚度分析,获得了各阶振型、各阶频率及位移分布,并将分析结果与允许值进行了对比,为后续的结构改进及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型甘蔗收获机砍蔗机构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砍蔗机构的动态特性为目的,采用虚拟设计的方法,在CAD软件中建立砍蔗机构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进行模态分析后,得出机构的低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分析各阶振型对甘蔗切割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模型与试验台切割器固有频率的关系,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可能存在的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和结构改进,并绘制改进后的砍蔗机构二维工程图,为甘蔗收割机物理样机的制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室三七收获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七种植新农艺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温室种植模式的三七收获机。为提高其工作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在静载荷作用应力、变形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发生在电机安装位置及车架纵梁连接处,最大变形发生在车尾处,机架强度符合要求。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并进行谐响应分析,分析可知:在频率15Hz时电机安装位置处可能发生共振,此时电机安装位置处应力和位移达到最大,最大应力为4.34MPa,最大位移为2.03mm,机架满足激励载荷下的强度要求。对挖掘铲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挖掘阻力5 000N,挖掘铲最大变形量为1.334 4mm,最大应力为20.894MPa。本文为后续温室三七收获机的减振以及机架、挖掘铲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究明振动对免耕播种机排种性能的影响,采用Pulse LAN-XI振动测试系统,对2BM-5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在莜麦茬地作业状态下排种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用Mat Lab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播种机在作业状态下田间振动信号的时域图及频域图。试验结果表明:在免耕播种机作业状态下,随着速度的提高,振动主频率对应的最大幅值有所提高;排种器的振动主频率主要集中在0~10Hz和40~60Hz;在莜麦茬地播种,2BM-5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作业速度为4km/h时振动较弱。  相似文献   

19.
自定心中心架是保证加工轴类工件时自定心性能和夹紧性能的关键部件,其中心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基于此,通过建立多刚体系统运动学方程,利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自定心中心架作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及动力学仿真,在有、无磨削力作用下模拟实际工况,研究了不同驱动力对中间滑块的中夹头及上、下夹头与工件的夹紧力的变化曲线,为自定心中心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柴油车车身的动态修改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法,对试装柴油发动机的国产微型汽车进行了模态分析,把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模态参数进行比较,经确认或修改,便可建立一种比较精确的动态设计模型。在相似性估计的准则上,提出了一种频率对比的新方法,对车身的局部振动进行修改并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