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了解决优质高产苦荬菜新品种缺乏的实际问题,试验以龙牧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为原始群体,选择优异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开放授粉、多元杂交及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历经11年育成龙牧10号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 No.10)。该品种株型直立,花期平均株高为198 cm,生育期为120 d左右。平均鲜草产量为109 767.00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20.69%,平均种子产量为534.55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4.64%,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锦屏苦荬菜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2018年,笔者以地方品种锦屏苦荬菜为材料,以"龙牧苦荬菜"和"蒙早苦荬菜"为对照,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对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鲜草产量、种子产量、茎叶比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锦屏苦荬菜综合性状优良,鲜草平均产量为5057.42 kg/667 m~2,种子平均产量为8.2 kg/667 m~2,锦屏苦荬菜抽苔、开花、结实晚,全生育期长(282 d左右),比对照晚54 d~64 d。  相似文献   

3.
苦荬菜又名苦麻菜、凉麻、鹅菜、山莴苣、八月老.苦葜菜产量很高,在泰来县一年刈割3~4次,亩(667 m2)产鲜草6 000 kg.苦荬菜脆嫩多汁,全期不老,不仅适口性好,而且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含量约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川畜1号苦荬菜新品系的优良特性,在四川省成都市进行了川畜1号、龙牧、川选1号和SA96等4个苦荬菜品种(系)的比较试验,对不同苦荬菜品种(系)的物候期、抗性、田间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动态营养成分等多项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苦荬菜品种(系)中,川畜1号、川选1号和SA96生育期相对较长且为晚熟型,而龙牧为早熟型;在抗倒伏方面,川畜1号倒伏率为10.2%,远低于龙牧的44.5%;在干草产量方面,川畜1号产量最高,且各茬草产量相对稳定;在茎叶比方面,川畜1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0.72;在营养成分方面,川畜1号三茬草平均粗蛋白和首茬草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3.57%和26.71%,平均中性洗涤纤维为27.08%,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1.19%。说明新品系川畜1号产量更高、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5.
苦荬菜667 m2产量6 000~10 000 kg,适口性好,猪、牛、鸡、鹅、鱼、兔都喜食,利用率可达100%,有祛火、排毒、健胃、增进食欲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是夏、秋季的优良青饲料.其风干茎叶内含粗蛋白质19.74%、粗脂肪6.72%、粗纤维9.63%、无氮浸出物44.02%.苦荬菜生长期长、产量高,无公害栽培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苦荬菜     
苦荬菜又称大苦菜、苦麻菜、苦苣菜等。苦荬菜原为我国野生植物,经过多年选育、培植,现已成为广泛栽培的饲料良种。苦荬菜特点是,生长快,产量高,柔嫩多汁,适口性好,且具有清凉、助消化、祛火、健胃等功效。苦荬菜种子小而轻,顶土力弱,因此播种时要将土壤平整、耙细、土壤水分要适当。播种时多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种的时间,山东一般可在3月底或4月初,直播时可开沟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25~30厘米,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千克左右。如育苗移栽可提前播种在苗床上,  相似文献   

7.
饲料苦荬菜是菊科一年生高产优质饲料作物,植株高大,一般可达1.5-2.5米,最高可达3.6米。叶片宽且叶量大,茎叶内含有白色乳汁,脆嫩可口,各种畜禽都非常喜食。苦荬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促进畜禽食欲,帮助消化,祛火防病的作用。据观察,一些病猪、病鸡在不采食其他饲料情况下,投喂苦荬菜仍非常喜食,而且会使病情逐渐好转直至痊愈。饲料苦荬菜饲喂简单,切碎后即可直接投喂,无需任何加工。饲料苦荬菜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可达4000-5000千克,而且再生性强,一年可收割2-3茬。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9.
苦荬菜原为我国的野生植物,别名良麻、苦麻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经多年驯化选育,已成为优良高产的饲料作物。现简介苦荬菜的种植方法。1选种一般选择宽叶、株高的品种种植。2整地  相似文献   

10.
黑麦草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在春秋季生长繁茂,大多不能过夏。苦荬菜喜温耐炎热,夏季生长十分旺盛,所以黑麦草和苦荬菜可以解决种鹅和商品鹅牧草的常年供应。昆山市城北镇新乐村养鹅专业户范新春等种植牧草养鹅,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1 黑麦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1.1 特点黑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欢排水良好的饲肥沃湿润土壤,适宜土壤pH值为6.0~7.0,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气候及土壤状况很适宜种植黑麦草。该草在昼夜温度为12~27 ℃时再生能力强,生长最快,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多青饲料,是春秋季商品鹅良好的饲草资源,但天热后再生性差。 1.2 栽培利用自留地、责任田种植黑麦草,一般在9月上旬撒播,覆土1~2 cm;也可在10月稻田收割前直播,每亩播种量1.5~2 kg。待草长至35~45 cm高时,可进行刈割,留茬高5 cm,每年刈割4~5次,每亩总产量可达6 000~7 000 kg,每亩田可饲养250只鹅。黑麦草对氮肥敏感,每次刈割后应追施20 kg速效氮肥,并及时浇水,以促进氮肥吸收。根据鹅每天的喂量,黑麦草可分块轮流收割,错开收割期。 2 苦荬菜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2.1 特点苦荬菜又叫山莴苣、鹅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苦荬菜茎直立,茎上多分枝,喜温耐炎热,能耐36 ℃高温,夏季生长良好。苦荬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各类土壤均能种植。其茎叶柔嫩,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20%左右,味稍苦,适口性特别好,能促进食欲,提高利用率,是种鹅和商品鹅在夏季采食的理想牧草。 2.2 栽培苦荬菜种子小而轻,出土力弱,因此,播种前要求精细整地。同时为了增加产量,需施2 000 kg厩肥作底肥。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撒播,每亩播种子1~1.5 kg,覆土1~2 cm。条播行距25~30 cm为宜,通常不间苗,2~3株一丛也生长良好。苦荬菜生长快,5月上旬即可开始刈割,株高40~50 cm时可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10 cm,每年可刈割4~6次,于9月最后一次齐地割完。每亩可产鲜草8 000~9 000 kg,每亩可饲养150~200只鹅。还可采用剥叶利用的方法,不断剥取外部大叶,留下内部小叶继续生长,每亩产量为6 000~7 000 kg。为调节利用时间,可分期播种,分期刈割。苦荬菜由于生长快,产量高,所以需肥量大,每次刈割后浇水并施速效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龙牧803(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 803)苜蓿群体中选择优秀单株,通过无性扦插繁殖,3次混合选择、开放授粉及品种比较试验、区域与生产试验,历经12年育成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807)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在黑龙江省地区4月中下旬返青,生育期120 d左右,开花期株高75.7~105.3cm,成熟期株高98.5~133.8 cm。2年生干草产量为11739.14 kg·hm-2,比对照龙牧803苜蓿(9797.99 kg·hm-2)增产17.10%;种子产量284.60 kg·hm-2,比对照(230.00 kg·hm-2)增产18.25%。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9.38%,适口性好,饲用品质优良。其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期对黔草4号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黔草4号鸭茅在贵州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播种期,开展了5个不同秋播期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尽量提早播种不仅可使刈割次数增加,还可以提高鲜草产量,且干鲜比和叶茎比均较高;黔草4号鸭茅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旬,其鲜草产量可达75 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牧场沙化草地,通过苗期追施0、10.00、20.00、30.00、40.00kg/hm~2氮肥(纯N,下同)对沙地燕麦(Avena sativa)分蘖力、株高、茎粗、功能叶长度、植株重量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分析沙地燕麦苗期追施氮肥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苗期追施氮肥在10.00~40.00kg/hm~2燕麦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分蘖率、株高、叶长、干重和鲜重值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茎粗则在追施2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苗期追施氮肥增加到40.00kg/hm~2时,燕麦各生长指标较追施30.00kg/hm~2氮肥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苗期追施10.00~40.00kg/hm~2氮肥均促进叶绿体色素合成,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含量最高,并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在科尔沁沙地苗期追施30.00kg/hm~2氮肥,明显促进燕麦生长及叶绿素体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Zea mays)×墨西哥大刍草(Z.mexicana)饲草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的饲草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饲草产量发生变化。饲草产量与绿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呈负相关,与密度、施氮量、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单株鲜质量呈正相关,与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鲜质量与密度、草长、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叶面积相关显著。密度、单株鲜质量、草长对饲草产量直接作用分别在0.05、0.05、0.1水平差异显著,是影响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40 000株·hm-2、施氮量45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9 444.74 kg·hm-2;干草产量达到最高时(12 374.39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40 000株·hm-2、600 kg·hm-2。说明,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7年定位试验,研究了败蔸对中苎1号(Zhongzhu-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原麻产量与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产量和鲜皮出麻率共7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年定位试验下3个苎麻品种的平均败蔸率达到14.71%,原麻产量比高产期下降14.94%。随着年份增加,苎麻株高、有效株率和鲜皮出麻率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为株高年增长0.0181 m,有效株率年增长0.2925%,鲜皮出麻率年增长0.1792%;苎麻茎粗、分株数、鲜皮厚度、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呈下降趋势,线性拟合结果为茎粗年降低0.0089 cm,分株数年降低0.1057×104株/hm2,鲜皮厚度年降低0.001 mm,鲜皮产量年降低0.6439×103 kg/hm2,原麻产量年降低0.3634×102 kg/hm2。苎麻原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鲜皮产量(r=0.9108)、株高(r=0.4226)、鲜皮厚度(r=0.4176)、分株数(r=0.2777)、有效株率(r=0.2640)、鲜皮出麻率(r=0.1235)和茎粗(r=0.0395),其中株高、鲜皮厚度和鲜皮产量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中,鲜皮产量对原麻产量的直接通径作用最大(P=1.0446),鲜皮出麻率的直接通径作用次之(P=0.4262);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分株数和有效株率对原麻产量的直接通径作用都相对较小,但通过鲜皮产量对原麻产量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叶茎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种植第2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龙牧806,其次是飞马、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等,这些苜蓿品种均为适宜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而肇东苜蓿、龙牧系列、公农1号与敖汉苜蓿越冬率相对较高,生产性能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其全面的特点更适合在赤峰市气候偏冷的北部旗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宜青海旱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引种了3个品种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豫玉2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株高314.80cm,单株鲜重1 148.67g,单株干重257.96g,单株绿叶数13.60片,鲜草产量121 066.95kg·hm-2,较金穗3号和金凯3号分别增产44.70%和6.74%,干草产量分别增产11.42%和11.09%。干草中粗蛋白含量达6.94%,粗脂肪含量达13.87g·kg-1,钙含量达3.82g·kg-1。以上结果说明,豫玉22号可在青海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对15个苦荬菜品种(系)在川西南地区进行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新品系川选1号和L5-4生育期相对较长,与对照品种龙牧差异极显著(P<0.01),属于晚熟品系。 2)产草量以新品系川选1号产量最高,在刈割第2茬产量有明显优势,且刈割后再生性好。新品系川选1号在2013-2014两年平均干草产量达5585 kg/hm2,比对照增产64.75%,差异极显著(P<0.01)。 3)茎叶比方面,L5-4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0.52,川选1号次之,茎叶比0.55。 4)营养成分方面,川选1号粗蛋白达26.12%,粗纤维12.11%,营养价值高。综合分析,新品系川选1号和L5-4产草量高,叶量丰富,适合在川西南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20.
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按不同比例进行了混播,评价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不同比例混播生育时期均表现相同,同一燕麦品种株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株高差异显著;白燕7号和加燕2号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56,总鲜草产量分别为45 315和48 840kg/hm~2,比燕麦单播分别增产8.59%和5.26%;丹麦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22,总鲜草产量38 145kg/hm~2,与单播基本相同。混播粗蛋白含量增加4.79%~85.79%,混播纤维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无氮浸出物显著的降低1.82%~30.73%,灰分含量增加0%~33.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