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P450 2E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组[0.5、1.0、2.0 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5天后采血牺牲,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摘肝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用RT-PCR检测试验大鼠肝脏细胞中P450 2E1的表达量。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普洱茶(熟茶)降低MDA效果显著(P〈0.05);普洱茶(熟茶)、红茶和铁观音组中GSH-Px酶活力、SOD酶活性显著提高;(高剂量)普洱茶(熟茶)、红茶显著降低P450 2E1表达量(P〈0.05);通过试验大鼠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熟茶)和(高剂量组)铁观音能明显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P450 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评价黑苦荞胶囊降血糖功能,为黑苦荞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依据。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将试验动物分为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正常动物的空白对照组和受试样品组。经口给予黑苦荞胶囊,连续灌胃30 d,观察其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苦荞胶囊对血糖正常组小鼠的体重及空腹血糖值无显著的影响(p>0.05)。高血糖模型各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糖耐量试验中,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p<0.01,p<0.05)。黑苦荞胶囊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饲养周期35d。试验Ⅰ组小鼠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 < 0.05)试验II组,试验II组低于(P < 0.05)空白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空白组和试验II组差异不显著,显著小于(P < 0.05)试验I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试验组Ⅰ和II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P < 0.05)空白组。本试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可以显著改善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红细胞载氧功能,缓解烟毒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二个试验研究普洱茶缓解被动吸烟小鼠烟毒危害的作用。试验一观察小鼠被动吸烟10~80 min的行为,发现60 min为建立被动吸烟模型的适合时间。试验二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试验周期6周。试验全期,试验组I和II小鼠血清尼古丁浓度显著高于(P < 0.01)空白组,d 14~42试验II组尼古丁浓度低于(P < 0.05)试验I组。试验全期,试验组I和II小鼠血清可的宁浓度差异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普洱茶显著降低烟毒尼古丁浓度,且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证明普洱茶对缓解烟毒危害有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以及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同时给予对应的受试物,60天后测定大鼠血清TG、TC、HDL-C、FFA、AST、ALT、INS水平及肝组织FFA、IN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含量,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和肝组织INS水平,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肝组织FFA含量,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普洱茶高剂量组血清HDL-C显著上升(P<0.05)。普洱茶能够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水提物的降血脂效果。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观察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水提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以明确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降血脂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均具有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功能,其降血脂效果具有轻微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发酵阶段在制品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下降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普洱茶(熟茶)一翻混合样、普洱茶(熟茶)二翻混合样的降血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熟茶)降血脂效果及有效部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功效并寻找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选用系统溶媒(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普洱茶(熟茶)的水提物进行分层萃取,观察普洱茶(熟茶)茶汤和各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初步明确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普洱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层。  相似文献   

9.
研究复方桑黄口服液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半体内法)、脏器与体重比值、小鼠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测定法)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桑黄口服液的高剂量组(40 mL/kg)能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中(20 mL/kg)、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低(10 mL/kg)、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NK细胞活力功能。这表明复方桑黄口服液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NK细胞活力功能,结论:复方桑黄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 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固定及分别加工成六大茶类,比较研究了相同加工茶鲜叶及其干茶质量下的六大茶类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和0.038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和6.847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和5.163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六大茶类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其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茶在民间主要的生活礼仪与风俗之中所起的作用和蕴涵的意义的阐述。表明中国茶文化不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可以生产出6种主要的不同类型的茶叶。介绍了茶叶的发现和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与营养以及下午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勐海晒青茶品质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深入了解云南勐海县晒青茶品质及内在的优异化学成分,以县内10个乡镇晒青茶(古茶园和生态茶园)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检测分析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勐海晒青茶条索紧结、显毫色润,滋味较浓,醇厚回甘;古树茶在滋味协调性、浓醇回甘上优于生态茶。总体上化学成分比较丰富,均值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52.34%,氨基酸2.62%,咖啡碱3.94%,茶多酚40%,儿茶素总量18.28%,多酚类单体含量多少依次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较一般普洱生茶含量高,尤其是茶多酚、儿茶素总量、GA较为明显;含量变异系数在15%以上的成分为EGC、C、EC、氨基酸。古树茶中EC、氨基酸含量略低于生态茶,氨基酸、EGC、ECG含量变异系数高于生态茶,说明古树茶中的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不仅丰富,而且含量变异小。  相似文献   

16.
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凝冻期间茶园管理水平,提高茶叶质量,对茶园及茶树苗圃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春采后的龙井长叶、黔湄601(无性)、名山131、黄金桂、名山213、福鼎(无性)、乌牛早、龙井43、黔湄601(有性)、福鼎(有性)10个茶树品种茶园采取留枝、疏枝打顶、撒施复合肥、喷施促控剂等基本耕作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所采取耕作措施对福鼎(有性)、龙井43两个品种座果率提高,对福鼎(有性)、福鼎(无性)、乌牛早的结籽增产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质量,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适制性,从园地规划整理、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技术要求、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总结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20.
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是茶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茶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从利用途径的角度出发,简述了茶废弃物作为原料在提取活性成分以及制备茶渣吸附剂、活性炭、生物有机肥、动物饲料、食用菌培养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对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提升茶废弃物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综合利用方案,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