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庄采煤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氮磷形态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淮南市潘一矿杨庄采煤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10个采样点沉积物中总氮(TN )、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有机氮、总磷(T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钙结合态磷(Ca-P)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庄采煤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总氮、氨氮、有机氮、TP、A1-P的垂向分布呈现出由浅层向深层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沉积物中亚硝态氮、硝态氮、Fe-P、Ca-P和Oc-P的垂向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各采样点的氮磷比都小于16∶1,因而氮是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最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典型湖泊山口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指数、有机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地累积指数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TN含量均值分别为3968 mg·kg~(-1)和5780mg·kg~(-1),TP含量均值分别为1557 mg·kg~(-1)和1787 mg·kg~(-1),丰水期沉积物中TN、TP含量低于枯水期。丰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20.76,说明沉积物中污染物主要来自外源性颗粒态有机物的输入;枯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8.91,说明水体中藻类、水生动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山口湖沉积物氮污染处于Ⅳ级水平,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丰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上游湖叉入湖口,枯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山口湖主河道及下游。不同水期沉积物中Cd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而Cu、Ni、As、Zn基本未受到污染或污染水平相对较低,枯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高生态风险,丰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很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梁子湖不同时期(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的双酚A(BPA)和双酚S(BPS)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仅在平水期梁子湖出湖口沉积物中有BPS检出,含量为0.02ng/g。BPA的检出情况与BPS明显不同。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BPA的检出率均为100%,其含量为0.08~2.11ng/g,最大值出现在东梁子湖湖心,且丰水期沉积物中BPA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区域相比,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BPA和BPS的浓度水平整体偏低,采用商值法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BPA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其暴露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弄清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如氮和磷)的迁移富集规律,对于海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疏浚沉积物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恢复都非常重要。2010年1月在茅尾海设置7个采样点,分层采集0~30 cm的沉积物样品,研究了茅尾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无机氮、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等营养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有机指数法对其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总氮与无机氮含量自茅尾海湾内至湾外呈显著下降的空间变化趋势,有机质在垂向分布上变化不明显,总氮与无机氮含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不显著,3种营养物质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总磷与溶解性磷酸盐在水平与垂向分布上总体均呈现"低-高-低"波浪型的变化趋势,两项指标在湾内与湾外、各层次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两者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且相关系数高达0.96,表明有机质、总氮与无机氮,总磷与溶解性磷酸盐两组营养物质各有同源性。调查海域的有机指数平均值为0.06,属高营养,且位于湾内的3个站点均超过0.08,处于严重污染的高营养状态;C/N值表明,调查海域的营养物质除少量来源于藻类和浮游生物外,多数来源于周边的陆生环境。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沉积物中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3-07在渤海湾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是近岸高,远岸低;近岸P含量达0.410mg/g,远岸含量为0.233mg/g。其中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约占总磷的50%以上;渤海湾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平均达5.96mg/g。  相似文献   

6.
梁子湖表层水氮的季节变化与沉积物氮释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N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释放的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N的形态,其N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搅动的影响使得N的释放在第1天较第2、3天高,其后则迅速增加释放量。温度对N释放影响明显,30℃条件下N释放曲线的峰值较4℃条件下高近1倍,20℃条件下N释放曲线的峰值较4℃条件下高30%。pH值对沉积物N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在偏酸(pH5.5)和偏碱(pH11.5)条件N的释放量较湖水正常pH值(pH8.5)增大。湖水全N含量在0。180-1.362mg/L之间,平均0.713mg/L;NH4^+-N含量在0.023-0.130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065mg/L;硝态N在0.005-0.72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257mg/L。梁子湖表层水中氮含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N和NO3^--N是春季高,冬季低;NH4^+-N是春季含量最高,而夏季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疏浚深度和光照对海河表层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均匀的海河表层底泥并以自来水为上覆水进行室内沉积物氮、磷静态释放模拟实验,研究了疏浚深度和光照对沉积物总磷和氨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2007年7月20日至2008年1月8日),无论光照与否,与未疏浚相比,完全疏浚能使上覆水总磷平均浓度从0.27~0.41 mg·L-1显著降低至0.02~0.03 mg·L-1(P<0.05),但疏浚深度对上覆水氨氮浓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避光组相比,光照可使部分疏浚组和未疏浚组上覆水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0.05和0.26 mg·L-1,但对沉积物氨氮释放的影响不明显(光照组氨氮浓度略高于避光组).其余水质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光照组的水温、电导率均值比避光组分别高约0.3℃和20μS,光照组和避光组的pH值无显著差别.此外无论光照与否,电导率均随疏浚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H值变化与疏浚深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杭州湾北部沉积物中总磷,SMT分级提取方法对沉积物中无机磷进行提取并分析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有机磷的含量则为总磷含量与无机磷含量的差值,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范围为722.25-874.49μg/g,整体呈现靠近海岸逐渐增大的趋势,无机磷(IP)占63%,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可交换态磷(Ex-P)为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沿杭州湾北部自南向北呈减小趋势;Fe/Al-P在杭州湾北面含量较高,随着向外海延伸,其含量逐渐降低;Ex-P的空间分布与铁铝结合态磷的分布相似,随着远离海岸方向基本呈现出减小的趋势。OP在海岸至外海的方向上无明显规律,其空间分布与IP的空间分布呈现近似相反的结果。生物有效磷(BAP)占总磷比重为42.22%~56.99%,含量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释放出来,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利用。因此,推测杭州湾北部磷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需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柱状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白洋淀6个典型湖区柱状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垂向及在两种沉积物粒级(砂土和粉砂/粘土)上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洋淀各湖区柱状沉积物总磷(TP)的平均含量为531~1223 mg·kg-1 DW,无机磷(IP)是白洋淀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72%~83%.湖区水体的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影响着生物可利用的铁/铝结合态磷(Fe/Al-P)在白洋淀不同湖区沉积物中的分布,从各形态磷含量和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来看,均是Fe/Al-P>有机磷(OP)>钙结合态磷(Ca-P).在垂向分布和两种粒级沉积物颗粒上,白洋淀沉积物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差异性也不一致.各形态磷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平均含量、垂向及粒级分布上,IP和ca-P之间呈较好相关性,说明稳定的Ca-P是IP的主体;而在平均含量和垂向分布上,TP与IP和Ca-P之间都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沉积物中TP的含量主要来自IP中的Ca-P.研究结果对于探讨白洋淀水污染沉积历史及内源磷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靠近三峡大坝的第一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中碳氮元素分布特征.[方法]在2015年春季,从分布于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入河口河段的三个采样点,用柱状沉积物采样法采集样品,研究该区域碳、氮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结果]所调查河段的沉积物中总碳含量为1.74%-3.52%,总氮含量为0.1%-0.3%.总碳含量的沿程变化表现为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总碳平均含量低于上游,深度变化是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底层.而总氮含量的沿程变化和深度变化没有总碳变化明显.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δ13C值小于上游采样点.[结论]该研究为认识香溪河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淮河底泥及间隙水氮磷垂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内秦淮河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状况.结果表明,间隙水中氮磷浓度均远高于上覆水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间隙水中PO^3- 4-P及NH^+ 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PO^3- 4-P含量增加幅度不及NH^+ 4-N明显.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TDP)与PO^3- 4-P、Fe^2+与PO^3 -4-P及NH^+ 4-N、沉积物中总磷(TP)与间隙水中PO^3-4-P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TDP与PO^3- 4-P、Fe^2+与PO^3- 4-P相关程度较高,说明间隙水中TDP的变化主要受PO^3- 4-P的影响,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这项研究可为内秦淮河内源污染与富营养化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巢湖西半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覆水浓度、扰动速率和底泥全氮含量对底泥中氮释放的影响。采集原柱状底泥样品,控制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氮的释放量符合动态条件下大于静态条件下的释放量的规律;上覆水与底泥之间氮的浓度平衡决定氮的释放;底泥中全氮含量对氮释放的影响不能简单用正负相关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天然沸石活性覆盖层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天然沸石厚度以及pH值等),结果表明:1)厌氧状态下,天然沸石覆盖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总氮和总磷的释放;2)温度越高,底泥总磷的释放量越大,沸石层抑制底泥总磷释放的效果越差;3)天然沸石层厚度与底泥总磷释放相关性不明显;4)温度的高低及沸石层的厚度对沸石层抑制底泥总氮释放的影响不大;5)对上覆水进行酸碱性的调节,有利于提高沸石层对总磷、总氮的控制效果,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南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明蓉  姜应和  张华  曾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04-2005,2024
为了解武汉南湖的表层沉积物污染情况,测定了其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的采样点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各点。与其他几个城市内湖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稍低,OM和TP含量相近;与城郊湖泊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的OM、TN和TP都要高。采用有机氮和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机氮和有机指数均值分别为0.306和2.010,说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总体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子对南四湖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四湖采样点4(韩庄运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因子(FeCl3、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铁盐加入的上覆水体总磷释放初始增幅较大,尔后呈下降的趋势;在设定的pH内(5.5,7.0,8.0),随着pH的升高而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沉积物向上覆水体中释磷量比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夏佐铎  金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12-7613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梁子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具特色的水产品资源和悠久的渔业文化是形成现代渔业物流的重要基础。在分析梁子湖地区渔业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梁子湖渔业物流模式,即:建立梁子湖渔业物流中心,划分干水产品和鲜水产品两大类型,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实行不同的物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中磷形态和浓度时空差异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因风浪导致其沉积物中磷释放而对水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采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模拟金墅水源地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的结果表明:在5.1 m·s-1的风速作用下,上覆水体中总磷(TP)和磷酸盐(PO3-4-P)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TP与悬浮物浓度呈正相关;水体TP距离沉积物-水界面越近其浓度越高,而PO3-4-P浓度在垂向分布上差异不显著;与3.2 m·s-1的风速作用相比,8.7 m·s-1的风速能引起更高的TP释放量。这为科学制订抑制沉积物磷释放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汉东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东湖是有代表性的城市浅水型湖泊。于春、夏两季对东湖庙湖湖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磷的形态分析,研究了各种磷形态在上覆水及沉积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夏两季东湖上覆水总磷(TP)含量分别为1.11和1.25mg·L-1,超过国家标准近6倍,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春季湖水中磷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夏季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春季湖区沉积物中铁结合磷(Fe-P)比例最大,占沉积物TP的44.3%,夏季闭蓄磷(OcP)比例最大,占TP的36.3%,高比例的Fe-P从沉积物角度说明了庙湖湖区的污染程度严重。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复杂,其中TP、不稳态磷(LP)、铝结合磷(Al-P)和Fe-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表层0~10cm有富积现象。沉积物中TP含量与释放潜力较大的3种磷形态Al-P(r2=0.83)、LP(r2=0.84)和Fe-P(r2=0.59)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01),说明目前湖底沉积物中相当一部分磷是活性较大的磷,它可能成为水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造成持续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