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5和1986年收获的试验中,由冬小麦品种及高代育种品系杂交组配的61个F_1杂种籽粒产量的超亲优势为5.9%。在1986年430个杂种参加的试验中,杂种产量的超亲优势为3.6%。在这430个杂种中,由产量最低的亲本组配的杂种,其产量优势最大,说明在这些基因型中,大多数高产基因已经集中在高产亲本中。作者将这些结果同其它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迄今测试的小麦F_1杂种的产量优势尚不足以说明能将其应用于英国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杂种小麦的育种在常规的小麦育种程序之外,还有三个目标:(1)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产生;(2)与不育系杂交能得到可育的F_1代杂种的可育恢复(Rf)系的产生;(3)鉴定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而杂种优势本身又与两个亲本产量的配合力有关。然而,杂种小麦的这一切又由于F_1代杂种的雄性可育的程度与恢复系(Rf)对育性的恢复能力(Johnson and Patter-  相似文献   

3.
在杂种小麦应用于生产的认识基础上,经多年的研究,已探索出一条技术路线:对T型杂种小麦亲本改良的同时采用产量优势最强的“穗数型×重穗型”选配组合,其次是采用“穗数型×中间型”;利用化学杀雄生产杂种小麦;化杀杂种F2代可应用于生产;同时对杂种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这条技术路线不仅使小麦育种程序简明化,而且易于选配强优势组合,充分发挥杂种小麦的产量优势,降低杂交种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杂交小麦应用于生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四川杂种小麦生产现状及其选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杂种小麦应用于生产的认识基础上,经多年的研究,已探索出一种技术路线,对T型杂种小麦亲本改良的同时采用产量优势最强的“穗数型×重穗型”选配组合,其次是采用“穗数型×中间型”;利用化学杀雄生产杂种小麦,化杀杂种F2代用于生产,同时对杂种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这条技术路线不仅使小麦育种程序简明化,而且易于选配强势组合,充分发挥杂种小麦的产量优势,降低杂交种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杂交小麦应用于生  相似文献   

5.
芝麻杂种F_1的产量优势,不同组合差别很大。本试验以地理远缘的品种作亲本配制了77个组合,对杂种优势现象作进一步的探索.杂种F_1的产量分别为双亲平均,优亲及当地推广种的-6.9~252.7%,-24.8~141.1%和-37.1~67.6% .选择产量差异较大的品种作亲本,F_1具有较强的优势.遇过试验,发现了若干产量优势较强的杂交组合.对全部杂交种及亲本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供今后选配杂交组合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培育小麦杂种的资源材料,在澳大利亚旱地条件下对小麦杂种F_1的杂种优势水平作了测定。试验于1987年和1988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Narrabi地区进行。每年各以3个不同播期(共代表6个环境)将杂种F_1及其亲本种成设有重复的穴播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6个环境下杂种的平均产量均超过了它们的亲本,最高的超中亲和超高亲优势分别高达31.5%和26.8%。最好的杂种比最好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18.2%。杂种在所有环境下的产量稍比亲本的稳定一些,但差异不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多为负值,但有些杂种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产量构成分析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的产量构成模式可以用来获得产量超亲的杂种。本研究获得的杂种优势水平及其超过最优纯系对照品种的绝对产量优势足以说明可以在新南威尔士北部地区推广种植杂种小麦。  相似文献   

7.
两组大豆亲本配合力在杂种后期F_5~F_8世代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6个长江中下游大豆亲本和4个黄淮亲本于NCⅡ交配设计下产量、产量因素和生育期等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在F_5—F_8世代的表现。几乎全部研究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F_5—F_8世代间表现基本一致。产量等绝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变异极显著。即使在显性作用很小的后期F_5—F_8世代,仍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变异并相当重要。说明有较大的加性×加性上位遗传变异,可为纯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8.
M.N.Uddin等测定了4个人工杂交种及其亲本、1个推广杂交种(Comet)以及75个纯系(用一粒传法选自每个杂交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和植株重。粒重表现出了最强的杂种优势,而其余产量组分的正的杂种优势,组合间各不相同。所有人工杂交种的株高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在杂交种和纯系中,高产均与中等位重和中等株高相联系,但杂交种和纯系各性状的测定值均比其亲本的高.在株高和主要产量组分(即单位面积位数和位重)方面,高产纯系与杂交种是相近的,这证明有可能从利用杂种优势的杂文种中找到基本性状与其杂文种相同的纯合…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中早熟品种间杂种性状与亲本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配制既有产量优势而且早熟的杂交棉是实现粮棉双丰收的措施之一。本文对供试的早、中熟亲本及其杂种F_1、F_2的性状表现进行了分析,供选配亲本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育种家了解植物对其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知识是相当重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3个黑麦品系(×Trili■le Wittmaek)对苏联小麦蚜虫(RWA),Di■rapis ■cia(Mordvilko)的抗性遗传情况,这3个抗性品系(Pl 386148,Pl 386149和Pl 386156)已肯定是RWA的杰出抗源。首先让这3个抗性品系互交.同时,又把Pl 386148,Pl 386149和Pl 386156与3个敏感品种TX 33000,NE 83T12和Lasko进行杂交。在温室条件下对其亲本、杂种F-1、F_2以及反交群体人为感染RWA并进行鉴定。数据表明,对RWA的抗性是受单显性基因控制.抗性×抗性杂交种的F_2缺乏敏感度的分离表明这些品系的抗性基因很可能位于普通位点.当用抗RWA其它基因确定小麦和黑麦的等位关系之后就可以对这些抗性基因定义。  相似文献   

11.
Mere.  WR 陈祥龙 《江西棉花》1991,(3):46-48,F003
陆地棉杂种优势利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生产F_1种子较为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F_2与亲本和F_1的产量、纤维品质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比较,探讨F_2的利用潜力。遗传设计是一个包含7个亲本、21个F_1和21个F_2的半双列杂交设计。1987和1988年在密西西比州Stoneville附近的3个地方种植上述49个基因型,各点设4月和5月两个播期,由此共得12个试验环境。测定了4个重复的产量、产量组份及纤维长度、强度和麦克隆值,并测定了1987年2个试验的纱线强度和3个试验的短纤维含量。亲本、F_1和F_2平均第一次收花量分别为594、688和643公斤/公顷,最终产量分别为953、1065和1025公斤/公顷,平均纱线强度分别为130、134和132千牛顿·米/公斤,F_1和F_2的短纤维含量显著少于亲本的。亲本产量最高的是DES119,平均产量为1031公斤/公顷,而美国大规模种植的品种岱字50的平均产量为959公斤/公顷,最高产量的F_1杂种DES119×Delcot344和DES119×珂字81—613的平均产量分别是1145和1143公斤/公顷,比DES119和岱字50两亲本的平均值高15%左右,其F_2代平均高8%,且F_1和F_2的适应力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F_2代具有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用14个亲本所配制的91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分析组合的产量优势,及其与亲本的配合力和亲本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普遍存在,49.5%组合的超亲优势达到了显著水平,配合力、亲本系数与杂种产量和杂种优势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杂种组合选配时应考虑配合力和亲缘关系。6个最高产杂种组合的分析表明,杂交种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配合力较高,则产量优势明显。这6个组合的亲本中均含有中国亲本。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亲本及F_1代酶的活性增强,酶带数较多,而且部分酶带变宽,颜色变深。抗病亲本则不发生变化。各组合F_1代的酶谱与双亲有关,抗病×抗病的F_1代酶谱与双亲完全相同,抗病×感病的F_1代酶谱偏向抗性亲本,感病×感病的F_1代产生一个双亲所不具备的小分子新杂种酶带。未接种的感病亲本酶谱与抗病亲本相同。植株内部同工酶的变化与成株抗性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感病毒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分蘖数、种子大小、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方面的遗传资料,在印度旁遮普Lud—hiana旁遮普农业大学研究WG357×Tobari66的春性小麦品种间杂交的早期分离世代。研究了亲本、F_1、F_2、B_1、B_2、双亲本、F_3(双亲本的亲代)、F_3集团和F_4集团以提供世代平均值分析和变量组成分析。在本研究中证明了轮回选择对性状改良的利用是有限的。遗传上,加性基因作用占优势,特别在产量组成上。因此,在分离世代中简单的育种程序对产量组成的改良可能是最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细胞质对越冬期杂种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四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K、B、Ven、S型不育系)及其恢复系R113的杂种F_1为材料,测定了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越冬期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K型、B型、Ven型、S型杂交组合F_1子代中,S型杂交F_1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而H_2O_2、O_2~-·、MDA含量、电导率低于其他雄性不育杂交F_1。由此可见,在配制杂种时,S型杂种F_1的抗寒性较好,通过选择S型不育系可以改善杂种F_1的越冬期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导言本世纪30年代育成了杂交玉米,促使其它作物包括常异交作物高粱和自花授粉谷类作物例如小麦、水稻、大麦等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产生的原理。品种间杂交F_1比其亲本品种有更好的生产性能,这种杂种活力或称杂种优势现象是遗传控制的。当中国的水稻专家报导杂交水稻在中国首先育成并在生产中应用时,使中国以外的科学家震惊(无名1977)。那时,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面积大约200万公顷。这些组  相似文献   

17.
前言据报导,自然选择能显著改变小粒谷物的异质群体。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生存优势与繁殖效率有关,而在纯种栽培条件下这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较小。Khalifa等曾报导过种植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品种混种群体,产量明显下降。他们认为,在选择之前应特别注意排除基因型之间竞争作用的影响。Khalifa等报导了过去研究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的杂种集团世代,发现从F_2—F_(?),高秆植株逐步增加而矮秆植株不断减少,但是和品种在混播的条件下的结果相反,杂种集团由F_2—F_(?)的籽粒产量却不断增加。在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中也有类似的报导。Tennings等亦报导过,若与竞争性的高秆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品种和两个国外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4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及F_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主要产量性状有较高的正向杂种优势。文中探讨了配合力分析的目的。指出MSg/MSs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选择早晚的一个重要遗传参数。产量一般配合力大的优良亲本为黑农33、MA1388和吉林20。产量高,特殊配合力大的最佳组合为黑农33×MA1388。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大豆品种配成六个杂交组合,对其F_2、F_3、F_4不同世代群体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各生育阶段的长短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旨在为大豆高蛋白质育种杂交后代的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六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和各生育阶段长短的相关数一般未达到显著水平,且相关性因组合和世代而异,不宜以这些性状作为蛋白质含量的间接选择性状。各组合于F_2、F_3和F_4三个世代,蛋白质含量与量及产量因素呈一致倾向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大。因此,高蛋白育种与高产育种有可能相结合,F_4代蛋白质含量与蛋白产量的正相关说明,在选择高蛋白质时并不总是伴随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由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之间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用低脂肪含量作为高蛋白育种中对蛋白质进行选择的间接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20.
大麦黄矮病(BYD)是世界小谷粒作物为害最严重、发病最普遍的病毒病。已知北美普通小麦品种Anza及CIMMYT的几个小麦材料耐BYD。为了了解BYD耐性遗传基础.对Anza和9个其它耐性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耐病材料进行杂交.并与敏感亲本Bobwhite或Bagula杂交。1990年在墨西哥Toluca附近的田间.用BYDV血清型MAV—Mex对亲本、F_1及F_2代进行了检测。1991年.在田间用相同的血清型对亲本、F_1及从每个杂交组合获得的72个F_2单株所产生的P_3品系作了分级鉴定。耐病亲本间杂交后无分离.耐病和敏感亲本杂交所得F_3品系的分布符合单基因分离比例。作者断定Anza及其它9个小麦试材的耐病性是由一普遍存在的、部分有效、部分显性Bdv 1基因所致。Bdv 1可能来源于巴西的栽培品种Frontana.由于它广泛地存在于许多ClMMYT小麦中,所以可能是一持久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