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河北省小麦优质生产提供依据,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参考《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所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借鉴其他省份的区划经验,把河北省划分为5个小麦品质生态区:Ⅰ,冀北强筋、中筋春性小麦生态区;Ⅱ,冀东强筋冬性小麦生态区;Ⅲ,冀中北强筋冬性小麦生态区;Ⅳ,冀中南强筋半冬性小麦生态区;V,冀南强筋、中筋半冬性小麦生态区.  相似文献   

2.
陕西小麦生产力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土壤营养,降水、温热和小麦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对陕西省小麦生产力作了数量化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生态经济条件下,渭河川地及长武、洛川原区,小麦土壤、降水和温热生产力都已发挥,而在黄土高原北部三个生产力还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3.
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和品质现状,指出小麦专用品种在我国仅占10%,而在发达国家80%,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专用品种生产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优质小麦对国内小麦生产必将产生冲击,对此提出了优质小麦的发展策略。另外,给出了优质专用小麦的种类与品质评价标准,并简要介绍了陕西省几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测定了当前江苏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的18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各性状的平均值为:容重786.7g/L,出粉率68.6%,蛋白质含量12.7%,湿面筋含量32.7%,沉淀值36.0ml,面团吸水率60.6%,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4.2min,软化度105.3B.U.,评价值45.4。总地看来,江苏省小麦品种(品系)的容重和出粉率稍高,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中等  相似文献   

5.
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给优质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扬麦12号、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4.10mg/kg)上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中优9507在施磷量(P2O5)0~144kg/ha,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在施磷量(P2O5)0~108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籽粒产量则呈下降趋势。中优9507与扬麦12号清蛋白含量施磷处理均高于不施磷处理,扬麦9号施磷则降低了清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后中优9507球蛋白含量下降,扬麦12号先下降后上升,而扬麦9号球蛋白含量有所上升;在上述施磷量范围内,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下降,继续增加施磷量,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下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质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小麦籽粒的氮麦积累、蛋白质组份及氨基酸积累生理变化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聚类法将山西省小麦分为5个小麦品质生态区。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小麦品质区划上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各品质生态区间的差异性和区内的相似性,并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小麦品质地域上的规律性。具有表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酿酒专用小麦的主要籽粒品质特征,对12个常用酿酒小麦品种及6个非酿酒小麦品种的主要籽粒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2个酿酒小麦品种的硬度指数均小于45%,角质率均小于70%,平均总淀粉含量大于60%,其中支链淀粉占比大于70%;籽粒硬度指数、角质率、饱满度及淀粉含量与弱筋小麦皖西麦0638相近;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显著低于非酿酒小麦西农20、周麦36,符合中国中筋小麦标准。相关性分析表明,酿酒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与角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种酿酒小麦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个品种,较其他2个类群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高,硬度、蛋白质含量适中。综上所述,供试酿酒小麦籽粒具有软质、饱满、胚乳呈粉质-半角质、蛋白质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高等特点;籽粒特性和淀粉含量接近弱筋小麦并具备中筋小麦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具有更大优势成为酿酒小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小麦籽粒的氮素积累、蛋白质组份及氨基酸积累生理变化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河南优质专用小麦近年来生产发展状况,针对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对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通过合理配麦提升国内优质强筋小麦的面包加工性能,对11种主栽强筋小麦品种进行理化、面团流变学检测及烘焙评价,筛选出综合品质较优、特点不同且互补的三个品种,分析其不同比例配麦对面粉理化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麦26和师栾02-1具有良好的面包烘焙品质;配麦可有效均衡小麦品质特性,提高烘焙品质。新麦26、师栾02-1和西农979搭配后,3种配麦样品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高于单个品种和对照,面包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西农979;配麦3的面包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师栾02-1。由此可见,国内不同品种的优质强筋小麦合理搭配,可有效弥补单个品种的品质缺陷,提升其面包加工性能、适用性和综合效益,满足市场对面包专用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概况,本文对2000-2009年黄淮冬麦区324个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平均含量较高,黄淮南片冬水组、春水组和黄淮北片水地组三组参试品种在这两个指标上都达到强筋小麦审定标准,但是面筋强度较差,蛋白质质量不高,表现为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性状的值都偏低,特别是黄淮北片在这几个性状值上都低于黄淮南片,导致北片的品质水平低于南片。近年来本麦区加强了对这4个性状的改良,各性状值稳中有升。因此,着重加强蛋白质质量的改良,各个性状综合平衡发展是当前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甜菜含糖率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影响含糖率的农业气象指标,采用逐步回归对显著因子进行了筛选,组建含糖率综合评估模式,利用细网格推算模型,在CityStar4.0平台上进行了甜菜品质的区划,为当地制糖企业选择甜菜种植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质改良的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进行水稻品质研究的重要意义。从稻米品质的测定、评价、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水稻品质研究的现状,并从大众的消费观念和市场需求出发指明了未来提高食味、营养和加工品质的水稻品质改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十年来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区试的6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1.149、1.06、0.793,说明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育成品种的品质指标则表现出徘徊甚至下降的趋势.对已通过审定且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延伸性等指标与美国小麦、加拿大小麦差距较大,且多数品质指标年度间、地点间表现不稳定.对上述6个优质强筋品种以及6个骨干亲本品种分析表明,优质HMW-GS缺乏,且许多仍为1BL/1RS易位系材料.今后在产量育种中应以主攻穗粒数为重点;在优质育种中,应注意提高优质亚基的比重,并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6.
优质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明确不同环境对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小麦优质育种、优质栽培和品质区划提供依据,利用河北省优质小麦区试的6个优质品系,种植于藁城、石家庄、衡水和邢台,分析生长于不同地点的不同小麦品系的品质性状变异,不同试点对品质性状的作用和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性。不同试点对小麦主要加工品质性状(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正向作用呈现规律性,表现为邢台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以黄淮麦区的127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粉质仪和拉伸仪等对其进行HMW-GS鉴定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Glu-A1、Glu-B1和Glu-D1 3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x1、x-null)、...  相似文献   

18.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麦9023是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为了建立郑麦9023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该品种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地域性变化以及土壤养分、氮磷钾肥料、杀菌剂对该品种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郑麦9023的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中部地区总体上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南部地区可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2级标准;(2)抽穗期土壤速效N的含量是决定郑麦9023品质水平的关键栽培因素,此时土壤速效N含量60mg/kg、80mg/kg和160mg/kg分别为郑麦9023品质达到亚强筋、强筋、超强筋的土壤N素临界值;(3)K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而P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4)杀菌剂粉锈宁对强筋特性具有劣化作用,而多菌灵无此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杂交小麦F1与F2代品质的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选取不同品质类型的14个亲本材料,以8种设计,按照强筋×强筋、强筋×中筋、强筋×弱筋、中筋×强筋、中筋×中筋、弱筋×强筋、弱筋×中筋、弱筋×弱筋等方式组配不同杂交组合,分别测定其中8种F2代的品质以及亲本、F1代、F2代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以优质和含有优质亚基的品种作母本对杂交小麦F2品质改良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亚基中出现了5 10亚基,其对品质有重要的影响。F1代籽粒中出现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显现象和不完全表达或缺失现象。经观察发现,缺失的带基本都是父本的亚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