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1994,(2):1-2
积极推行棉菜套种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江西省棉花生产办公室我省广大棉区自1991年以来,在大力发展棉花生产的同时,为了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组织群众积极探索发展"三高"农业新路,大面积推广棉菜套种等新的种植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棉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生产上人均占耕地面积少,耕地资源短缺,实行两熟制乃至多熟制可以大幅度增产。在黄淮地区,温光资源相对短缺。而棉花生育期长,对温光资源要求多,所以,育苗移栽实行麦棉连作,可延长棉花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就延津县王楼乡乔杏村2hm^2试验示范麦后无土移栽夏棉棉田种植、管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洲县棉田调整与多熟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洲县棉田调整与多熟制发展彭常,左细明湖北省新洲县农技推广中心431400地处武汉市郊的新洲县,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依靠棉花,素有“鄂东棉仓”之美誉,皮棉单产曾雄踞过全国之首,为推动全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花生产面临着许多...  相似文献   

5.
论长江流域棉花短季栽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棉花短季栽培的核心内容与优势、可行性与关键技术。棉花短季栽培有利于棉田多熟制生产和减少棉花生产用工,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一直以一熟制纯春棉种植为主。近年来,受植棉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一熟制春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向两熟制粮-棉种植的趋势有较快增长,这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稳定该区植棉面积总体上是有利的。但是,由于该区缺乏粮-棉两熟制种植方面的配套技术,导致两熟制中的棉花产量较低,尤其是麦后直播短季棉的产量更低,且很不稳定,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2015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蒜棉菜高效立体种植技术朱文东江苏省射阳县农业局特经站224300江苏省射阳县1992年以来为了稳定棉花面积,发展名特优新作物,大搞棉田立体种植。蒜棉菜套种面积每年稳定在7000hm2左右,一般产皮棉ll25kg·hm─2,蒜苔8250kg·hm...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省棉花蕾期管理工作会,传达了上级有关棉花产销政策调整的精神;参观了永修县虬津、永兴、三角等乡的棉田蕾期管理和棉菜套种现场;各地领导介绍了经验,汇报了情况;江西省棉麻公司吴副经理介绍了全国和本省棉花产销形势;江西省棉办就蕾期管理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九江市政府张影副市长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讲话。下面,我根据大家汇报的情况和讨论的意见,围绕发展“三高”农业,重振棉花高产雄风,讲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沧州市大力开展高效棉田种植模式研究及其技术示范、推广工作。1996/97年度,沧州市落实棉菜间作种植面积近2万公顷,1997/98年度为3.6万公顷,成效显著。现将该地几种种植模式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棉菜间作模式(1)棉花—瓜类间作,(...  相似文献   

10.
短季棉、大麦、玉米等间套复种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棉田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较两熟套种栽培复杂、费工,因此,本试验棉花品种选用短季棉进行探讨,期望达到简化栽培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常年植棉面积5.5万公顷。是安徽重要的优质棉基地,棉田多熟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起步较早。80年代后期,在油(麦)棉两熟的基础上,开始大面积间套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豆科作物,90年代以后,大规模发展讲求产出效益的高效棉田多熟制。1990~1999年,多熟制棉田面积累计应用推广11万公顷,增加产值8.3亿。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全市多熟制棉田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有三种类型20多种模式。1 生态效益型多熟制在油(麦)棉两熟的基础上,在油(麦)预留行播种或育苗移栽,利用棉花封行前的空隙,种植一季生育期短…  相似文献   

12.
棉花辣椒套种,是合理利用空闲棉地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的一条新路子。近年来,我们就此作了大量的试验探素,总结了众多的群众经验,实践证明这项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而且可实现棉菜双丰收,是农民快速致富、早日奔小康的好门路。1992年我县推广辣椒棉花套种0.66kha。每公顷收  相似文献   

13.
一、作物熟制演化的现状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在麦棉间作两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熟制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丘陵棉花迟栽迟发问题与对策宋章成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简阳6414001棉花迟栽迟发的原因1.1迟茬过多,前作逼迟,四川棉区历来属两熟制。从热量条件看,盆中棉区一熟有余,两熟稍嫌不足,长期以来,粮棉争季节是两熟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0~70年代,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棉花产区,一直以一熟制棉花种植为主。这种单作种植方式导致植棉效益降低,棉田面积大幅减少,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该区植棉效益和面积仍呈下滑的态势,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针对上述情况,以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攻关为突破口,创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棉花与西瓜同膜带间作增效种植模式,并制订了规范化技术规程,促进该区棉花产业升级和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洞庭湖区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多熟制种植对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增加棉农收入意义重大。棉花、豇豆、芥菜一年三熟是一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从茬口安排、地块整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此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粮棉两熟制演变的现状四川丘陵棉区历来是粮棉两熟制,80年代前,棉花前茬豌豆约占60%,麦类占30%,其他占10%,骨干轮作方式是:豌豆—棉花—小麦—甘薯,即两年四作,当时施肥水平低,产量不高,豌豆每公顷产约900~1200公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地区是个老棉区,长期以来年复一年的沿用着麦棉、油棉、肥棉等多种两熟制。1981年以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改革耕作制度方面又作了些新的尝试。如孝感等市县,棉农采用不同的蔬菜品种与棉花间作套种,改棉花与前茬一年两熟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薄膜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广泛应用,棉区耕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历年沿用的棉麦两熟制,逐渐向棉麦菜一年多熟演变。近几年来,在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棉区,安排了不同模式的棉麦菜多熟试验,并组织了示范推广。目前全区多熟制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占总植棉面积的26.6%。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粮棉油瓜菜间套作的合理组合和田间结耕,找出高产高质高效的种植方式,1936~1987年我县进行了以棉花为主产品的多熟制间套作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