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杂交中稻再生芽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地上部植株性状和施氮对再生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成熟期满足头季籽粒灌浆后茎鞘中剩余光合物质量越多,其再生芽活芽率与出苗率越高。高再生芽活芽率和出苗率的头季稻植株重要性状表现为株高偏矮、成穗率较高。在保持较高活芽率的基础上,提高后期根系活力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再生稻产量性状特征及其与收获前的发苗力、根系活力间的关系。[方法]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条件下,分析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研究其与发苗力和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高有效穗数(X1)和高结实率(X4)是高产再生稻组合的重要特征;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再生芽出鞘数是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再生芽出鞘数和再生稻发苗力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76**,但发苗力决定有效穗数;头季稻成熟期单茎伤流量与再生稻着粒数、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8*,与平均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结论]提高再生稻发苗力和提高头季稻成熟期根系活力将是试验所在生态区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1992 ̄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杂交中稻汕优63(每公顷产7500kg 以上)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于齐穗后15天左右开始。在初期,上位节芽幼穗分化快,下位节芽幼穗分化慢;后期则相反。在头季稻的完熟期,倒2、3、4节茅穗的分化进程相差不大。从芽穗分化至再生稻齐穗期,需35—53天,活动积温880—1438.2℃。茅穗分化率与头季稻后期的成熟度及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重的消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干物质积累呈不明显正相关。促进再生芽穗分化发育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头季稻茎秆贮存的和后期的同化产物。但与茎重回升和籽粒积累的物质关系不大。因此,对蓄留再生稻的稻株,要确保后期生育正常和不过早收割。  相似文献   

7.
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结果表明 :( 1 )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 ,死亡主要集中于倒 4、倒 5节位芽 ;再生芽长度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死亡芽中 95%的长度≤ 3.5cm。 ( 2 )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的机理是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是供穗部籽粒灌浆结实 ,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 ;环境因素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 ,必须在一定量的光合物质供给的基础上才能显现。 ( 3)促芽肥施用时期距头季稻齐穗期天数与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但其效果与母茎营养状况有关 ,当母茎营养状况过好或极差时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再生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稻株内源IAA含量变化与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芽发苗、成穗的多少,直接影响再生稻单产的高低[1~4].要提高再生稻的苗穗数,首先必须提高头季稻后期再生芽的成活率。为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提高其出苗率和成穗率,人们从母茎营养、从耕作栽培方式、肥料运筹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3~6,9];而在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内部机理方面却研究甚少。研究认为作物侧芽或侧枝的休眠与生长受其自身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棗内源激素的调控,其中主要受制于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iPA)及脱落酸(ABA)的含量和相互间的平衡[1,7~8].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同一个组合同时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均分别达到最高产量的可能性小,两季总产同时满足理论产量达11.5 t?hm-2和产量潜力达14 t?hm-2的高产组合的主作群体主要特征最佳取值范围:穗粒数为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SPAD值衰减指数0.4029~0.5409、有效穗232.12万~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结论】再生稻进一步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有效穗,头季稻齐穗到成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新指标,中等偏大穗品种是中稻-再生稻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糙米中重金属镉含量与水稻植株中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土壤镉浓度处理的盆栽试验,对水稻糙米中重金属镉的积累与水稻植株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分蘖期的重金属镉含量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出穗期,只有水稻茎秆中的镉含量与糙米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相关;在水稻的成熟期,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镉含量的相关系数在土壤镉含量较低时都为显著相关,而在较高浓度时,只有水稻的茎秆与糙米镉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关。[结论]水稻糙米中的镉含量只与水稻植株中的茎秆的镉含量有关联。选择茎镉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可得到糙米对重金属镉低积累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孕穗期的耐涝农艺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耐涝水稻品种。[方法]选择WY56、香125S/D68等18个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于孕穗期没顶淹涝72h,淹水后对杂交组合的茎蘖数、成穗率、纹枯病指数、高位芽率、包茎率、幼穗死亡率、结实率、千粒重和单蔸产量共9个农艺性状的相对受害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纹枯病指数、高位芽率、包茎率、幼穗死亡率4个性状在受淹后呈上升趋势;其他则与产量的变化相一致呈下降趋势。与产量相对受害率相关最密切的依次是结实率、高位芽率和千粒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465和-0.456,达显著水平;较密切的为纹枯病指数和茎蘖数,其相对受害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43和0.334。[结论]结实率、高位芽率、千粒重、纹枯病指数和茎蘖数5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一个水稻组合或品种孕穗期耐涝能力的主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晋贤  阮冠  梁社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64-11667,11728
[目的]探讨水稻茎秆的性状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方法]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10个水稻品种茎秆(包括3个节间)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运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技术测出各品种的抗压强度;对特征数据与茎秆抗压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茎的外径、横切面积与茎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茎秆抗倒伏的重要参考因素。品种63两优636的外径和横切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受测试品种,且3节间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产量也高。[结论]63两优636可作为水稻超高产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头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头季稻收割前不同时期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8~12 d施促芽肥(尿素,225 kg/ha)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收割前12 d施用促芽肥出苗最快,生育期长(69 d),有效穗数300.9万穗/ha、每穗总粒数84.13粒、每穗实粒数71.83粒、结实率85.38%和产量5208.89 kg/ha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超重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和苗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重处理对水稻种子和苗期生理的影响。[方法]以水稻(Ⅱ优2070)为材料,以2000、3000、4000和5000 g的超重力对种子分别处理1、2、3和4 h后,进行沙培。观察其出苗时间、出苗率、性状表现,并测定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结果]结果表明,超重处理后,水稻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随处理条件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苗期水稻植株变矮,根系变短且发达。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而根系活力随重力降低。[结论]超重处理可以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处理时间以及重力加速度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超重处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低桩机割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机械收割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观察再生分蘖生育特性,设置氮肥施用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头季高桩手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2、3节位分蘖,总叶数少,无独立根系,早育早熟;头季低桩机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4、5节位分蘖,总叶数多,有独立根系,机割后7~10d开始在前出叶节萌发节根和子蘖,9~12d分化1次枝梗,抽穗、成熟期比头季高桩手割田推迟15d左右。在头季机收后早施重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再生分蘖根芽萌发和枝梗颖花分化,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吕泽林  钟顺清  杨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88,8891
[目的]研究再生稻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分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该技术体系比常规栽培增产29.83%,2.88 hm2高产试验田连续3年单产超过3.0 t/hm2,平均单产3.21t/hm2,2007~2009年在自贡市累计示范推广3.18万hm3,增产22.98%。[结论]该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黎焕光  谭裕模  谭芳  王伦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28-15530
[目的]为选育高纤维分、高产、高糖,纸糖兼用型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1年度和2002年度杂交育种的后代品系为研究材料,对2004~2008年12个试验圃的研究材料测定的甘蔗纤维分与甘蔗产量、甘蔗蔗糖分等农艺性状及加工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产量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单位产量、单位含糖量、甘蔗茎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甘蔗株高、单位有效茎数的相关不显著;在农艺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的萌芽率、宿根发株率、分蘖率、枯心率、黑穗病株率等的相关不显著;在工艺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蔗糖分相关不显著,与甘蔗出汁率、蔗渣水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蔗汁锤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蔗汁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级圃的选择阶段,适当选择茎径较小,有效茎数较多,植株高,发株率高,田间锤度高的基因型,有利于提高高纤维分、高产、高糖纸糖兼用型甘蔗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