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索百里香精油(thymo essential oil)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百里香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化学成分,研究抗氧化性、抑菌作用和毒理特性.[结果]百里香精油含有85种化学成分,且以酚类物质为主.百里香精油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氧化能力高于维生素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啤酒酵母菌的抗菌性均表现为敏感型,但碱性条件和热处理降低其抑菌作用.[结论]经动物试验百里香精油属无毒型,可安全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化工香料.  相似文献   

2.
王娣  任茂生  曹珂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7-4508,4513
[目的]优化百里香油树脂的萃取工艺,并研究其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百里香油树脂,并分别考察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的百里香油树脂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百里香油树脂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 h。萃取物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油树脂可望用于食品防腐剂或抑菌剂。  相似文献   

3.
三种植物精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新疆薰衣草、玫瑰和葡萄籽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结果]不同浓度的薰衣草、玫瑰和葡萄籽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3;的薰衣草和玫瑰精油对供试菌抑菌效果最好,其中3;薰衣草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抑菌5种菌的活性强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3;玫瑰精油为: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籽精油的抑菌效果相对其它两种精油较弱.[结论]薰衣草和玫瑰精油对上述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可作为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应用于蓝莓保鲜的天然保鲜剂,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10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鉴定,研究了植物精油对2种代表性革兰氏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蓝莓中3种有害真菌(链格孢霉、指状青霉、灰霉)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肉桂精油、百里香精油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好,肉桂精油、马尾松精油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有较好抑制;10种植物精油中有7种精油对3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八角精油、百里香精油等精油均有较强的抑真菌能力;其中,肉桂精油对真菌以及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强烈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在0.039 1~0.156 0μL/m L之间;植物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细菌,可以用肉桂精油作为复配基油,添加其他精油应用于蓝莓的天然保鲜,以达到更好的抑菌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百里香等5种精油对黄瓜枯萎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及筛选出的优选精油和多抗霉素的协同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效果最强的精油,并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EC50,同时研究优选精油和多抗霉素的协同抑菌效果。[结果]精油中百里香的抑制效果最强,EC50为0.309μl/ml,MIC为0.530μl/ml。百里香精油和多抗霉素的协同抑菌效果明显大于两者的单一抑菌效果。[结论]试验结果为天然药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应用于蓝莓保鲜的天然保鲜剂,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10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鉴定,研究了植物精油对2种代表性革兰氏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蓝莓中3种有害真菌(链格孢霉、指状青霉、灰霉)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肉桂精油、百里香精油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好,肉桂精油、马尾松精油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有较好抑制;10种植物精油中有7种精油对3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八角精油、百里香精油等精油均有较强的抑真菌能力;其中,肉桂精油对真菌以及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强烈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在0.039 1~0.156 0μL/mL之间;植物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细菌,可以用肉桂精油作为复配基油,添加其他精油应用于蓝莓的天然保鲜,以达到更好的抑菌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怀恩  黄燕  韦志英  甄汉深  黄晓薇  伍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73-11574,11646
[目的]研究红鱼眼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对红鱼眼叶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采用常规化学反应鉴别方法检测红鱼眼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红鱼眼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醇提物的抑菌作用强于水提物;红鱼眼叶中可能含有多肽、糖类、鞣质、有机酸、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内酯类、甾体或三萜类和蒽醌类等化学成分。[结论]该研究为红鱼眼叶中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拟柱孢藻藻株是否具有潜在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气扩大培养、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采用乙醇提取并用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藻体的乙醇提取物和叶绿素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采用圆形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藻体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1.8、10.3 mm;藻叶绿素粗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24.2 mm。[结论]螺旋拟柱孢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而藻体叶绿素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但呈高灵敏抑菌效应,该藻株有望成为生物抑菌来源物质的新型材料而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GC-MS方法对艾纳香挥发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共检测出45种成分。艾纳香精油主要化学成分14种,为2-茨醇、反式石竹烯、D-樟脑等。试验同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种,对艾纳香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挥发油对2种试用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随精油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段晓玲  王海英  杨国亭  冯晨  崔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46-11748,11777
[目的]探究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成分,为白桦木醋液、精油等高附加值植物天然产品的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白桦叶为原料,采用多相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白桦叶精油,研究其抑菌、抗氧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白桦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0±2.17和(9.01±1.31)mm;白桦叶精油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EC50为2.294mg/ml;白桦叶精油主要由烷烃类、酯类、酮类、酚类、醇类、醛类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十一烷(58.02%)。[结论]白桦叶精油在抑菌和抗氧化等深加工产品领域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和田产孜然种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48个峰,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8.55%,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03%)、1-甲基-2-枯烯(12.85%)、3-蒈烯-10-醛(9.15%)和4-乙基-3-壬烯-5-炔(8.28%)。孜然挥发油有较好的抑菌、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达到1.25μl/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疆和田产孜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和田罗勒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罗勒子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研究罗勒子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来探索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分离出6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59%。其中主要成分为亚麻油酸(13.83%)、正棕榈酸(13.80%)、长叶薄荷酮(8.31%)和反式斯巴醇(6.72%)等;利用水蒸气蒸馏所提取的新疆和田产罗勒子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论]新疆和田产罗勒子挥发油中醇、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多,酸、烯类化合物次之,且其挥发油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羊耳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羊耳菊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及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比色法测定羊耳菊挥发油对这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挥发油得率为0.486%(V/W),确定了28种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含量。挥发油主要含3-甲基-5-异丙基-甲基氨基甲酸酚酯(74.37%)、11,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9.50%)和2,2-二甲基丙酸-2-[1,1-二甲基乙基]酚酯(7.59%)3种酯类化合物。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较强。[结论]通过对羊耳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荔枝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成分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试验。[结果]从荔枝草挥发油中鉴定其中大部分化合物。抑菌活性试验分别为对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发现荔枝草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20-40μl/ml。[结论]荔枝草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为主,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对于药物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麸炒枳壳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滤纸片法研究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枳壳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高于麸炒枳壳;枳壳和麸炒枳壳挥发油对试验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但麸炒枳壳挥发油活性较优。[结论]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剑叶金鸡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红  陈荣  纪付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6-10996
[目的]研究剑叶金鸡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方法]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根、茎叶、花三部分的挥发油;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试验,并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3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剑叶金鸡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CDE)及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茅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以上;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7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4%以上。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都是香叶醛和橙花醛。[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比水蒸气蒸馏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