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5~9月长三角地区56个牧场的乳样,记录奶牛胎次及产奶量数据,并采用FOSS乳品多功能分析仪和乳成分分析仪检测乳中的BHB(β-羟丁酸)、各乳成分含量及体细胞数(转化成体细胞评分),根据乳中BHB含量将牛只分为酮病低风险组、酮病中风险组和酮病高风险组,研究酮病对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BHB含量的奶牛产奶量差别较大,酮病高风险组奶牛产奶量显著低于酮病低风险组奶牛(P0.05);(2)不同BHB含量的奶牛乳成分差别非常大:1胎奶牛酮病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乳脂率显著低于酮病高风险组,2胎牛只酮病高风险组乳脂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牛只乳蛋白率均呈现为酮病高风险组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P0.05);酮病高风险组牛只的体细胞评分(SCS)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P0.05);(3)3胎及以上奶牛的中、高酮病风险头数占比高达30.11%,分别比1胎和2胎牛只高出10.65个百分点(P0.05)和6.98个百分点(P0.05)。说明酮病会显著降低奶牛产奶量,影响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9年12月~2010年5月一○三团奶牛场成年泌乳牛DHI报告中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数据,以及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群平均胎次为2.25胎,畜群结构不合理;平均泌乳天数167.3d,从2010年1月日均奶产量下降,表明奶牛饲养管理方案不合理;脂蛋比为0.88,尿素氮含量不稳定,表明奶牛日粮结构不够合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该加强对牛群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酮病奶牛乳液与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的相关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观察新疆荷斯坦酮病奶牛乳液和血清中β一羟丁酸(BHBA)浓度的相关性。以40头新疆荷斯坦酮病奶牛为试验动物,用酮粉法和改良的水杨醛检测法对其乳样和血清进行检测,将检测为阳性样本按照产奶量和产犊胎次分为2组,每组分别检测乳液和血液中β一羟丁酸浓度,应用磷钨酸沉淀法对乳液进行脱蛋白处理,采用酶荧光法测定乳中β-羟丁酸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结果:酮病奶牛乳液中β-羟丁酸平均浓度为1.21±0.25 mmol/L;血液中β-羟丁酸平均浓度为2.19±0.35 mmol/L;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7964~0.9105。表明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酮病奶牛乳液中的BHBA浓度也逐渐升高,但血液中BHBA浓度变化不显著,其二者的相关系数较高;产奶量越高,乳样和血清中的BHBA含量也在逐渐增高,且二者的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统计分析了2009年12月—2010年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0三团奶牛场成年泌乳牛DHI报告中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数据,以及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群平均胎次为2.25胎,表明畜群结构不合理。平均泌乳天数167.3 d。从2010年1月,日均奶产量下降,表明奶牛饲养管理调整方案不合理。脂蛋比为0.88,尿素氮含量不稳定,表明奶牛日粮结构不够合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该加强对牛群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以分娩4周内的137头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筛选19头酒精检测阳性且CMT检测阴性的牛只作为试验组,14头酒精检测和CMT检测均呈阴性的牛只为对照组,进行乳汁理化指标、血细胞、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在泌乳初期的发病率为42.34%,多发于泌乳天数低的奶牛,与隐性乳房炎无相关性,可引起乳脂率升高、乳糖率降低;试验组奶牛血液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降低,血清总蛋白、球蛋白、钙、镁、葡萄糖和胆固醇降低,血清钠、β-羟丁酸升高。  相似文献   

6.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高产奶牛20头,根据乳酮阳性,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分为健康牛,亚临床酮病牛和临床型酮病牛。将试验奶牛分4组,每组5头,Ⅰ组为亚临床酮病给药组,Ⅱ组为临床酮病给药组,Ⅲ组为酮病未给药对照组,Ⅳ组为健康未给药对照组。再给“酮病制剂1号”前后测定各组奶牛泌乳量、血浆β-羟丁酸及血糖指标。结果表明:“酮病制剂1号”使产后酮病奶牛泌乳量增加不显著(P〉0.05);给药后,亚临床酮病Ⅰ组与临床酮病Ⅱ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显著降低(P〈0.01),血糖浓度显著增加(P〈0.01);未给药酮病Ⅲ组和对照Ⅳ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给药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酮病制剂1号”通过降酮升糖的途径发挥防治奶牛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补充脂肪酸钙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浓度的影响。选择30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头,每头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200 g/d和400 g/d脂肪酸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 g/d和400 g/d脂肪酸钙组显著提高泌乳量、标准乳产量、产奶效率、乳脂率、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P0.05),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胰高血糖素和瘦素浓度(P0.05),200 g/d和400 g/d脂肪酸钙组间泌乳量、标准乳产量、料乳比、乳脂率、乳糖、乳蛋白、乳非脂固形物率、血清葡萄糖、游离脂肪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胰岛素、IGF-1、胰高血糖素和瘦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200 g/d和400 g/d脂肪酸钙通过调节泌乳早期奶牛体内激素浓度,降低血清酮体生成,调节体内能量代谢,提高泌乳量和产奶效率,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17):56-60
试验旨在研究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s MOS)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头泌乳天数为20 d,日产奶量30 kg左右,体重550 kg左右的经产(二胎)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的试验日粮,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 d。结果表明: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中总的挥发酸和氨态氮的含量(P<0.05),其中瘤胃液中乙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丙酸、丁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奶样进行分析,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显著提高乳脂率(P<0.05),并且明显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产奶量、乳蛋白和乳中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有助于提高奶牛瘤胃乙酸发酵比例,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用测SCC的方法,检测412头泌乳奶牛。检测的412头泌乳奶牛中有164头感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39.81%(164/412)(P0.05);检测1 618个乳区,检出436个阳性乳区,乳区阳性率为26.95%(436/1 618)(P0.05);检测过程中发现30个瞎乳头,瞎乳头率为1.82%(30/1 648)。统计分析发现:该规模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率偏高;奶牛左前乳区、右前乳区、左后乳区、右后乳区的乳房炎感染率有递增的趋势,而前乳区的感染情况要比后乳区轻;乳脂率、非脂乳固体率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有正相关关系,乳糖率和总固体率与体细胞数有负相关关系,尿素氮率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对奶牛隐性酮病的防治效果,选取24头试验奶牛,分为4组,每组6头。其中Ⅰ、Ⅱ、Ⅲ组均为隐性酮病组,Ⅳ组为健康对照组。Ⅰ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200 g/(d.头),Ⅱ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200 g/(d.头),Ⅲ组为隐性酮病对照组,Ⅳ组为健康对照组,Ⅲ和Ⅳ组均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Ⅰ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试验后第15天显著升高(P<0.05)。Ⅱ组血浆β-羟丁酸呈现下降趋势,血糖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添加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能对防治奶牛隐性酮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量、产犊天数等相近的试验奶牛30头,其中6头为健康奶牛,24头为临床酮病奶牛。将临床酮病奶牛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为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不给药组。给药奶牛分早晚两次混于精料中自由采食,整个试验期为9d,前1d检测血液和尿液,中间连续5d给药,后3d不给药。各组奶牛在给药后1d检测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的浓度,结果显示:(1)中西医组降血浆β-羟丁酸作用和升糖作用较好,治疗奶牛临床酮病的治愈率90%以上。给药的病牛血浆β-羟丁酸的浓度由1.95mmol/L降至0.86mmol/L,血糖的浓度由442.1mg/L升至588.1mg/L,该升糖降酮作用可持续8d;(2)中西医组与中药组对β-羟丁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中Glu浓度与中西医组无显著差异(P0.05);NEFA水平中西医组与中药组无差异显著(P0.05),与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含Ca2+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中西医组GO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中西医组与西药组GP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药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药法可有效地在用药5d治愈奶牛亚临床酮病,并降低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随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山西雁北地区某奶牛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个月)共计5 733头次荷斯坦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产奶量及各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胎次除对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率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乳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异麦芽糖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头泌乳天数为20 d、日产奶量30 kg左右、体重550 kg左右的经产(二胎)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异麦芽糖,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d。结果表明: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氨态氮(NH_3-N)的含量(P0.05),其中瘤胃液中丁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对奶样进行分析,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乳脂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产奶量、乳蛋白和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异麦芽糖有助于改善奶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奶牛养殖场(2016—2019年度1~4胎)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85头高产奶牛和158头低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旨在通过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同时,根据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建议计算乳能量,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拟合曲线,建立高产与低产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的乳能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851、r=-0.654、r=-0.811,P0.01)。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在泌乳60 d左右。根据产奶量分别构建高产与低产奶牛在泌乳前60 d和泌乳60 d之后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对于高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573-0.031X(R~2=0.918,残差范围:-0.957 8~1.432 7,P0.01,n=7 400)(式中:E为乳能量;X为产奶量。下同),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3.890-0.019X(R~2=0.980,残差范围:-0.968 0~1.590 6,P0.01,n=7 400);对于低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280-0.038X(R~2=0.958,残差范围:-0.959 3~1.457 3,P0.01,n=6 320),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4.178-0.034X(R~2=0.887,残差范围:-1.197 6~1.589 5,P0.01,n=6 320)。本研究分析了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存在差异,得出高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低产奶牛;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不同泌乳阶段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可对奶牛的泌乳净能需要进行预测,以便奶牛场调整饲料结构,达到奶牛的最佳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产后约112d的奶牛30头,采用单因子配对试验,以泌乳天数、胎次和产奶量基本一致为配对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的日粮中用1kg乳倍利代替部分的蛋白饲料和过瘤胃脂肪(钙皂),其他成分同对照组。探索乳倍利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乳倍利可以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1.15kg/d.头;与对照组相比乳脂率提高4.92%,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提高了3.2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量、产犊天数等相近的试验奶牛30头,其中6头为健康奶牛,24头为临床酮病奶牛。将临床酮病奶牛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为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中西药临床酮病给药组,不给药组。给药奶牛分早晚两次混于精料中自由采食,整个试验为9d,前1d检测血液和尿液,中间连续5d给药,后3d不给药。各组奶牛在给药后1d检测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结果显示:(1)中西药组降血浆β-羟丁酸的浓度由1.95mmol/L降至0.86mmol/L,血糖的浓度由442.1mg/L升至588.1mg/L,该升糖降酮作用可持续8d;(2)中西医组与中医组对β羟丁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西医组差异差著(P0.05);中医组、西医组血清中Glu浓度与中西医组无显著差异(P0.05);NEFA水平中西组与中医组无差异显著(P0.05);与中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含Ca2+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医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组GO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中西医组与西医组GP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医组合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药法可有效地在用药5d治疗好奶牛亚临床酮病,并且医药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活力素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30头荷斯坦牛(泌乳阶段100d左右、产奶量24kg左右、胎次1~2胎)随机分为三组进行饲养试验,预试期15d,正试期56d,在试验开始后的第4、8周各测定一次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活力素对奶牛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密度、体细胞数、菌落总数等指标未见显著影响(P0.05)。高活力素添加组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奶牛免疫性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乳酸菌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72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牛,根据产奶量、乳体细胞数、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饲喂133g/头的乳酸菌生态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能够显著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0.05);添加乳酸菌对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乳中53%左右的体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20.
甜菜碱对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0头体重(597±11.8)kg、泌乳天数(88±4.5)d、日产奶(26.3±0.5)kg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甜菜碱(0、50、100和150g/d)对泌乳早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甜菜碱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和血糖浓度无显著影响,100g/d组和150g/d组鲜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g/d组(P<0.05);100g/d组和150g/d组4%乳脂校正乳、能量校正乳和乳脂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g/d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g/d组和150g/d组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以上结果推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0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