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慧  钱谊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60-364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区仅有的次生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本研究选用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人类干扰、面积适宜性和稳定性等7项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评价结果得 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年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影像图、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应用相对风险模型(relative risk model,RRM)对保护区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基于该模型的评价可得到一种相对风险关系,适用于区域内不同评价小区间生态风险程度比较.为比较保护区内各部分的相对风险关系,在风险评价过程中依据保护区功能分区,将生态风险小区确定为核心区、缓冲区、七里海实验区、滦河口实验区和赤洋口实验区,与此同时将人为开发引起生态压力的风险源确定为养殖用地、人工岸线、建筑用地、旅游人数、公路沟渠和农业用地,通过风险源、生境、风险暴露与生态受体响应模型的建立与数据计算,得到了5个生态风险小区和6类风险源各自的相对风险值.结果表明,3个实验区的生态风险值均较高,且高于缓冲区和核心区,不利于保护区生态环境协调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养殖用地给保护区带来的生态风险压力最大,是保护区生态安全最主要的威胁因素.  相似文献   

3.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经亚太组织批准,加入“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9个国际成员之一;1997年3月被批准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6个成员之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一黄河的人  相似文献   

4.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20-120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36-136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面积241776公顷(由勐腊、尚勇、勐仑、勐养、曼搞五大片组成),1958年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建立,198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区划调整,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  相似文献   

6.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1):116-116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接合部 ,面积 5 65 3 0公顷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 ,198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物种。本区是武夷山脉的主体部分 ,最高峰黄冈山海拔 2  相似文献   

7.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成达 《土壤学报》1992,29(4):427-436
梅花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基带土壤为红壤,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黄红壤和黄壤.此外,在一些千米以上的山间谷地,尚有零星的山地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各类土壤的性质均表现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随着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其性质也表现较明显的地理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27-127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面积21万公顷,19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当代生态农业》2006,15(1):84-84
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面积105467公顷,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及其栖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遥感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越来越突显,逐渐成为大范围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通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19年卫星监测林地数据变化及变化地区人类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数据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原因,以此为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督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并针对保护区开展遥感监测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态农业》2006,15(1):4-4
位于吉林省镇赉县境内,面积14.4万公顷,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1):131-131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面积14 2 85公顷 ,199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 ,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鲵及其生态环境。本区地处武陵山脉东段 ,境内以山地为主 ,最高峰斗蓬山海拔 1890 .4米 ,是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发源地。由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受到  相似文献   

13.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地位 ,湿地是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功能从生态环境功能和资源功能 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水文过渡带功能和高效滤过截留作用等方面 ,资源功能主要包括水土资源环境功能、生物资源环境功能、休闲娱乐和科研宣教及社会人文价值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溪流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集水区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对溪流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各集水区溪流水均呈弱酸性至中性;主要离子中阳离子均以Ca2+的质量浓度最高,Na+次之,阴离子均以HCO3-的质量浓度最高,SO2-4次之;不同集水区溪流水中TP月平均质量浓度为0.031~0.077mg/L,TN为0.682~0.942 mg/L,NO-3-N的质量浓度高于NH+4-N;Fe的月平均质量浓度为0.030~0.037mg/L,Mn为0.010~0.012 mg/L。溪流水化学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除HCO-3、SO2-4、Ca2+、Fe和Mn外,其他元素在融雪(4、5月)含量均较高;大多数元素在雨季的质量浓度比9月份低,而TN、TP、Fe、Mn表现为9月份的质量浓度低于雨季。保护区内原始阔叶红松林集水区溪流水质为最优,其他研究集水区溪流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增高,但除TP和SO2-4(p<0.05)外,差异性均不显著。说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虽进行过森林采伐和人工造林等人为干扰,但对于溪流水质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业》2009,(6):55-55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了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6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监督,尽快组织编制和实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健全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保护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习水自然保护区提出战略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安全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该区保存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三江平原原始湿地景观的一个“缩影”,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该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在具体分析洪河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以连城自然保护区2000、2010、2017年三期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GIS技术,采用生态景观指数法,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生态管理、实施退耕还林等多种保护举措,2000—2017年保护区有林地、草地、耕地景观指数变化较大,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林地、草地斑块数量增加、斑块面积增大,耕地斑块数量减少、斑块面积缩小,保护区其他景观的指数变化不明显,景观格局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析了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内旅游 ,区外服务”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措施 ,并强调“区内旅游”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规划 ,突出区域特色 ,以人为本和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是胶东半岛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明确该区域主体服务功能,完善昆嵛山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解译2008—201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运用当量因子法估算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8—2018年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裸地及其他、耕地和林地之间的转移,面积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面积减少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裸地及其他。2008—2018年,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36亿元增长至3.68亿元,食物生产功能价值呈减少趋势,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净化环境、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美学景观功能价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功能价值增长显著。生态功能是昆嵛山的主要服务功能,其中调节服务是昆嵛山的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生态服务能力较高,也是维持昆嵛山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向着增强其生态功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