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犊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饲喂常规乳+自由采食犊牛颗粒料"(对照组)和"自由采食酸化乳+自由采食犊牛颗粒料"(试验组)两种不同饲养模式,研究饲喂酸化乳对犊牛采食量、日增重、腹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乳采食量高于对照组,颗粒料采食量低于对照组;1~30日龄日增重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1~60日龄日增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腹泻发病率和腹泻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饲喂酸化乳能改善犊牛日增重及腹泻率等情况,但需要在30日龄后改自由采食为定量饲喂酸化乳,诱导犊牛对颗粒料的采食,以促进瘤胃发育,更好地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犊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栏定时定量饲喂牛奶(对照组)和小群自由采食酸化奶(试验组)"两种不同饲养模式,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犊牛采食量、腹泻率、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4~30日龄、31~60日龄、4~60日龄期间,试验组的液态奶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24%、31.24%、20.49%;(2)在4~30日龄、31~60日龄、4~60日龄期间,试验组颗粒料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90%、516.67%、600%;(3)对照组腹泻发病率和腹泻频率比试验组分别高8.33%和2.93%;(4)对照组的尿素含量和胆固醇(TC)含量比试验组分别高18.63%(P0.05)和35.76%(P0.001);各处理组间总蛋白、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均无显著差异,总蛋白60日龄比30日龄高10.30%(P0.001);葡萄糖30日龄比60日龄高8.99%(P0.05);甘油三酯30日龄比60日龄高76.61%(P0.001);(5)Ig G在处理和时间上差异均不显著。可见,饲喂酸化奶小群饲养模式能显著减少犊牛腹泻,有利于蛋白代谢和脂肪沉积,但会降低犊牛颗粒料采食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限量饲喂和自由采食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母犊18头,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限量饲喂酸化奶,对照组自由采食酸化奶。结果表明:60日龄犊牛的生长性能限量饲喂组好于自由采食组;饲养成本和腹泻率限量饲喂组低于自由采食组。说明限量饲喂可以提高犊牛增重,降低养殖成本和腹泻率,并且断奶应激反应较自由采食的犊牛小,更容易适应断奶后的饲养条件,后期生长潜力更大,选择限量饲喂的饲养方法更有利于牧场的犊牛培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由采食酸化乳对哺奶犊牛日增重、腹泻率和饲养效益的影响,分两个试验进行。试验1:将体重、日龄相近的40头犊牛等分为两个处理组:传统饲喂组(对照组,饲喂全脂代乳奶)和全脂固体酸化奶组;试验2:将体重、日龄相近的34头犊牛等分为两个处理组:传统饲喂组(对照组,饲喂巴杀鲜牛奶)和巴杀固体酸化奶组。结果表明:(1)与传统饲喂组相比,酸化奶组提高了犊牛日增重(P0.05),降低了腹泻率(P0.05);(2)酸化奶组犊牛每增重1kg所需要的成本低于传统饲喂组;(3)饲喂全脂固体酸化奶的效果优于巴杀固体酸化奶,犊牛的日增重增加,腹泻率较低。综合上述结果,提示饲喂酸化奶可促进犊牛生长、降低腹泻率,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犊牛岛饲养条件下,酸化奶对哺乳犊牛日增重和腹泻率的影响,评估饲喂酸化奶和常规奶二者劳动强度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按照相同日龄平均分配的原则,将68头犊牛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使用固体酸化剂制作的酸化奶(简称酸化奶),对照组饲喂常乳,其中饲喂量和饲喂条件均一致。试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饲喂酸化奶组犊牛的日增重高出19%(P0.05),犊牛腹泻率降低了33.33%(P0.05)。(2)酸化奶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省去加热、冷却牛奶的水费,降低了饲养犊牛的费用支出。综上所述,饲喂酸化奶可改善犊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降低饲养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6.
饲喂不适当的饲草或粉碎得很细的饲料对犊牛的瘤胃发育有害。下图为6周龄犊牛瘤胃乳头的电镜扫描图。(A)犊牛自由采食精料和长苜蓿干草时,乳头发育良好。(B)犊牛饲喂同样的含纤维少的颗粒料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9,(19):30-33
试验旨在研究群饲犊牛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对哺乳犊牛和断奶应激期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犊牛300头,随机分为6栏,每栏50头,随机选择3栏饲喂常规颗粒犊牛开食料(颗粒料组),其余3栏饲喂结构性犊牛开食料(结构料组)。两种日粮的配方完全一致。颗粒犊牛料中所有物料均经粉碎、混合、制粒,制成颗粒料。将饲粮配方中玉米和大麦取出,换为蒸汽压片玉米和带壳大麦,其余物料粉碎、混合、制粒,为颗粒浓缩料,再将颗粒浓缩料与蒸汽压片玉米、带壳大麦混合,制成结构性饲料。整个试验分为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共计90 d,哺乳期试验第1 d饲喂酸化奶,第15 d供应开食料。颗粒料组犊牛在哺乳期饲喂开食料,断奶后补饲苜蓿干草。结构料组犊牛断奶后饲喂结构性生长料。将结构性开食料与20%苜蓿干草混合,制成结构性生长料。结果表明:哺乳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40%(P<0.05),日增重高19%(P<0.01);断奶应激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29%(P<0.01),日增重高25%(P<0.01),饲料利用效率高11%(P<0.05);试验结束时,结构料组犊牛体重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自由饮用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在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的效果均优于传统颗粒开食料,可促进犊牛生长,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8.
犊牛出生后,瘤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主要依靠皱胃及肠道吸收养分,因此,液体乳制品是犊牛阶段比较理想的日粮。犊牛酸化奶是指以牛乳(含废弃乳和异常乳)或犊牛代乳粉为原料,添加酸化剂,使牛乳的pH值保持在4.0~4.5,经过10 h左右的酸化,形成能够长时间保存且适合饲喂犊牛的液体乳制品。阐述了犊牛酸化奶的制作方法、优点和使用注意事项,分析总结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产性能、腹泻发病率及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研究状况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分圈饲养的犊牛使用不同设计方式的乳头饲喂及不同的断奶方法对犊牛行为、牛奶/开食料采食量及体增重的影响。选用48头犊牛,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2头,单圈饲养,每头犊牛日饲喂常乳6 L,日饲喂2次。犊牛的牛奶饲喂方式分为2种:①每个处理组的6头犊牛使用每个乳头与单独的奶桶连接进行饲喂;②其余6头犊牛使用每个乳头与同一个奶桶连接进行饲喂。断奶有2种方法,断奶期持续时间为10 d,断奶的平均初始日龄为47 d;方法1:选用6头犊牛(采用同一饲喂方式的处理组各选3头)通过饲喂牛奶体积的逐渐减少,从而达到逐渐断奶的目的;方法2:剩余犊牛的断奶则是通过以水稀释牛奶,而整个断奶期中牛奶的总体积保持不变。记录每个犊牛在断奶期内及断奶后1周中开食料采食量。在犊牛的饲养过程中记录犊牛的行为:直接观测包括在断奶前及断奶过程中,各观察1次;视频观测选择在断奶前观察1次,断奶过程中观察2次;而且在断奶过程中犊牛行为的观测记录包括1次15 h光照行为记录。犊牛牛奶的采食量是通过断奶前后立即对犊牛称重而测得。不同设计方式奶桶对犊牛的影响:犊牛使用分离奶桶乳头饲喂时,犊牛对乳头更加频繁的转换,而以第2种设计的乳头饲喂犊牛时,这种情况要少得多;犊牛通过分离奶桶的乳头饲喂时,牛奶的采食时间上组间出现很大差异,但2种设计的乳头在犊牛的采食量方面影响不大;犊牛通过分离奶桶的乳头饲喂后,采食开食料的时间后延。不同断奶方式对犊牛的影响:以稀释牛奶方式断奶的犊牛,其开食料的采食量较另一组小,虽然该组犊牛在饲喂牛奶后会有一个较短的躺卧时间,但其饲喂后30 min内及15h的光照过程中躺卧的时间减少。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犊牛通过分离奶桶的乳头饲喂时犊牛会出现频繁的更换乳头现象,不但在采食牛奶的时间上出现较大差异,其饲喂后采食开食料的时间也延后,但不同的乳头设计对采食量及体增重影响不大;以稀释牛奶的方式断奶的犊牛在断奶过程中躺卧的时间减少,而且其断奶过程中及断奶后开食料的采食量也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正>1饲养犊牛(6月龄以内)的育肥。此阶段犊牛刚断奶,瘤胃内微生物尚未发育完全,纤毛虫仅为65.9万个/毫升,所以应特别注意其营养补给,加强饲养管理。首先对入舍犊牛进行编号登记,做好生产记录。每天供给以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或优质青绿饲料为主的粗饲料,头均喂量2~3千克,自由采食,少给勤添,控制氨化麦草饲喂量,每头均日饲喂量0.5千克,粗饲料饲喂氨化麦草、青干草和玉米青贮的比例为1∶2∶1。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结构的日粮对犊牛胃重量及瘤胃内黏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结构日粮对犊牛胃重量及瘤胃内黏膜发育的影响,选用中国荷斯坦乳用公犊牛39头,随机分为早期断奶(EW)组、低奶量(LQM)组和充裕奶量(HQM)组三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同结构的日粮.试验犊牛在0日龄、7日龄、30日龄、60日龄、90日龄分别进行屠宰,每组屠宰13头,并称量胃重量、观察瘤胃粘膜色泽、量取粘膜长度.(结果)结果为:(1)三组犊牛7日龄时瘤网胃的重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60日龄、90日龄时,EW和LQM组犊牛瘤网胃重量均显著高于HQM组(P<0.05),EW与LQM组问犊牛瘤网胃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2)7日龄和30日龄时,三组犊牛瓣胃重量差异均不显著,60日龄时犊牛瓣胃重量为EW>LQM>HQM(P<0.05);(3)7日龄和30日龄时,三组犊牛皱胃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60日龄和90日龄时,HQM组犊牛皱胃重量均显著高于EW组和LQM组(P<0.05),Ew组与LQM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不同结构的日粮对犊牛瘤网胃,皱胃增重影响较大,对瓣胃影响较小,犊牛适时食入固体料可以刺激前胃的发育,在60日龄之前不给犊牛喂固体饲料会影响犊牛瘤胃及其黏膜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优质牧草对犊牛体尺指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其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颗粒精料+鲜牛奶,试验组饲喂颗粒精料+优质苜蓿干草+鲜牛奶,于3月龄断奶时进行体尺指标和瘤胃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犊牛3月龄的瘤胃平均重量、瓣胃平均容积、瓣胃平均重量、皱胃平均容积(P<0.05),且瘤胃乳头绒毛长,颜色深,以瘤胃底部发育最好且分布较多乳头,顶部分布较少且稀疏,还可有效地防止了瘤胃内毛球的形成,明显降低犊牛异食癖和瘤胃臌气的发生,而对照组瘤胃乳头发育较差,颜色较浅,瘤胃壁薄,但瘤胃乳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将16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一号开食料和二号断奶过渡料,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三号开食料。60日龄时对犊牛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分析,每组屠宰3头犊牛,测定瘤网胃重及容积、瘤胃乳头高度及宽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网胃重及容积、瘤胃乳头及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犊牛日增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在7~40日龄饲喂一号开食料、41~60日龄饲喂二号断奶过渡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犊牛瘤胃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1饲喂方式肉兔采食有多餐习性,一天可采食30~40次。生产实践中,肉兔的饲喂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即自由采食、定时定量和混合饲喂。自由采食,就是在料槽和水槽中常有饲料和饮水,任由兔自由采食,饲喂的饲料多为颗粒料。这种采食方法节省劳力,适用于大型养殖场的颗粒料。定时定量饲喂,则是规定每天饲料的数量、饲喂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类型对荷斯坦哺乳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进行划分区组,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各组分别饲喂颗粒状开食料、粉状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共80 d,其中1~50 d为哺乳期,按照正常程序饲喂常乳+自由采食开食料;51~60 d为过渡期,减少常乳饲喂量+自由采食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自由采食开食料。犊牛从出生第7天开始饲喂开食料。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2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开食料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增加了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以口感化开食料的饲喂效果最佳。给犊牛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瘤胃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具有显著影响。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氮浓度,增加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因此,在犊牛开食料的选择上,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可以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对犊牛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试验抗奶巴氏杀菌的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 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犊牛在3~10日龄和3~60日龄期间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 0.05); 3)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在60、90和180日龄时的瘤胃背囊和腹囊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黏膜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60日龄时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90日龄时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90日龄时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60、90和180日龄时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90和180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而各测定时间点的回肠组织形态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提高了犊牛哺乳期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犊牛的胃肠道发育,主要体现在促进小肠形态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结构日粮对犊牛胃重量及瘤胃内黏膜发育的影响,选用中国荷斯坦乳用公犊牛39头,随机分为早期断奶(EW)组、低奶量(LQM)组和充裕奶量(HQM)组三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同结构的日粮。试验犊牛在0日龄、7日龄、30日龄、60日龄、90日龄分别进行屠宰,每组屠宰13头,并称量胃重量、观察瘤胃粘膜色泽、量取粘膜长度。(结果)结果为:(1)三组犊牛7日龄时瘤网胃的重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60日龄、90日龄时,EW和LQM组犊牛瘤网胃重量均显著高于HQM组(P<0.05),EW与LQM组间犊牛瘤网胃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2)7日龄和30日龄时,三组犊牛瓣胃重量差异均不显著,60日龄时犊牛瓣胃重量为EW>LQM>HQM(P<0.05);(3)7日龄和30日龄时,三组犊牛皱胃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60日龄和90日龄时,HQM组犊牛皱胃重量均显著高于EW组和LQM组(P<0.05),EW组与LQM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不同结构的日粮对犊牛瘤网胃,皱胃增重影响较大,对瓣胃影响较小,犊牛适时食入固体料可以刺激前胃的发育,在60日龄之前不给犊牛喂固体饲料会影响犊牛瘤胃及其黏膜...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β-内酰胺类药物有抗奶对荷斯坦公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日龄、体重(42.64 kg±1.16 kg)相近的公犊牛18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正常牛奶,试验组饲喂有抗奶,犊牛6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试验第10、20、30、40和50天分别采集正常牛奶和有抗奶,测定乳成分、大肠杆菌数和乳中抗生素含量。试验第30、60、90和180天逐头空腹称重,测量体尺,并计算平均日增重(ADG)。试验第7、15、30、60、90和180天于晨饲前对公犊牛空腹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结果显示:①试验牛场有抗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为268.65 μg/L,且有抗奶的乳蛋白含量、体细胞数(SCC)和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正常牛奶(P<0.05);②饲喂有抗奶显著降低公犊牛第30天时的体重和试验60 d内的ADG(P<0.05),显著降低公犊牛第90天时的体长及第60和90天时的胸围(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犊牛IgA在第30、60和90天时显著升高(P<0.05),IgM在第7天时显著升高(P<0.05),IgG在第30和60天时显著升高(P<0.05);IL-2和TNF-α在第15和30天时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喂有抗奶明显降低犊牛哺乳前期日增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断奶前后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β-内酰胺类药物有抗奶对荷斯坦公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日龄、体重(42.64kg±1.16kg)相近的公犊牛18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正常牛奶,试验组饲喂有抗奶,犊牛6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d。试验第10、20、30、40和50天分别采集正常牛奶和有抗奶,测定乳成分、大肠杆菌数和乳中抗生素含量。试验第30、60、90和180天逐头空腹称重,测量体尺,并计算平均日增重(ADG)。试验第7、15、30、60、90和180天于晨饲前对公犊牛空腹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牛场有抗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为268.65μg/L,且有抗奶的乳蛋白含量、体细胞数(SCC)和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正常牛奶(P0.05);(2)饲喂有抗奶显著降低公犊牛第30天时的体重和试验60d内的ADG(P0.05),显著降低公犊牛第90天时的体长及第60和90天时的胸围(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犊牛IgA在第30、60和90天时显著升高(P0.05),IgM在第7天时显著升高(P0.05),IgG在第30和60天时显著升高(P0.05);IL-2和TNF-α在第15和30天时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喂有抗奶明显降低犊牛哺乳前期日增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断奶前后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