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在凉州区甜叶菊推广种植区,探索应用拱形温室对甜叶菊的种子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使甜叶菊苗的育成率达到了85%以上,有效解决了甜叶菊苗在凉州区境内因育苗时间与种植时间冲突,造成甜叶菊种植时间延后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结合蜂窝状纸筒育苗技术优势和甜叶菊育苗特点,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甜叶菊蜂窝状纸筒育苗技术,为切实提高育苗质量、简化起苗操作、提升种植效益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甜叶菊的大田移栽成活率,在实际工作中探索采用甜叶菊母根的日光温室假植技术,合理地利用甜叶菊的母根资源,有效地降低了甜叶菊的大田种植成本,提高甜叶菊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甜叶菊在河西冷凉灌区气候条件下,可利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实现一年一季生产,但由于育苗成本较高,影响了甜叶菊生产效益.针对甜叶菊种子小、育苗难、育苗成本高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甜叶菊扦插育苗及根蘖繁殖栽培技术,每666.7㎡可节约育苗成本120元,单茬干叶平均产量可达300 kg经检测化验,甜叶菊叶每百克总甙含量在18g左右,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5.
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棉花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是其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的关键技术:使用基质、促根剂和保叶剂实现工厂化和规模化育苗,使用移栽机具实现机械化移栽。总结提出了应用日光温室及蔬菜大棚和常用小拱棚的大面积育苗,裸苗机械化和人工移栽的系列技术及效果,论述了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在棉花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下游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利用早春扦插繁殖甜叶菊苗,能加速扩大甜叶菊新品种推广面积。在扦插育苗时,关键是甜菊苗头质量和数量以及扦插后的管理,扦插苗的株行距为3cm×3cm,扦插深度以1.5~2cm为宜,苗床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中午前后拱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立即通风,以保证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低浓度秋水仙素在甜叶菊试管苗茎段再生苗初期进行长时间持续处理,以探讨低浓度秋水仙素诱导甜叶菊多倍体的优势及适合长时间诱导甜叶菊的秋水仙素浓度,简化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技术环节。结果表明:0.025%的秋水仙素浓度适合于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的持续诱变,直至试管苗再生而无需清洗外植体和更换培养基,简化了诱导技术环节,提高了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效率;多倍体植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叶片大而厚实、开花延迟、花蕾较大等特征。旨在建立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增强甜叶菊种植农户应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的能力,不断提高甜叶菊种植技术水平,就河西走廊地区早春霜冻天气对甜叶菊的危害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为增强菊农的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甜叶菊种植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剑麻组培苗的移栽及袋装苗培育技术,探讨改革传统的珠芽苗或钻心苗经密植到疏植再到大田种植的育苗技术,改为培育重1-2 kg或苗高达40-50 cm的组培袋苗直接上大田种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就凉州区经济林间作甜叶菊种植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经济林间作甜叶菊的种植技术,实现甜叶菊种植模式的多元化,有效增加农民在经济林栽培期间的短期收益,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全面促进甜叶菊产业健康发展,就凉州区高温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对甜叶菊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了高温天气下甜叶菊种植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甜叶菊种植技术水平,增强灾害性天气防范能力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甜叶菊(Teria rebandiana(Bertoni)Temsl)原产南美洲巴拉圭的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叶片里含有甜叶菊糖甙,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左右,一般可作甜茶泡饮,亦可制成片剂或提炼成结晶,作为甜味改进剂,据报导它对治疗胖病和糖尿病很有好处,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进行研究.我国引种甜叶菊的时间不长,仅2—3年之久,试种单位不多,栽培面积不大.为了加速发展甜叶菊生产,急需解决苗木问题,由于甜叶菊种子细小,育苗技术要求较高,而且也因开花季节限制,难于等待开花结籽,更因为甜叶菊以采刈茎叶为产量,大量的经常的摘叶势必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给育苗工作增加了难度,因甜叶菊茎杆合糖甙少,无利用价值,笔者试图利用收刈摘叶后的茎杆进行扦插育苗,以求多快好省地繁殖苗木,目前国内外有关甜叶菊扦插育苗的报道极少,仅有浙江省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1979年第二期《浙江亚热带作物通讯》中第27页报道了17.4%的扦插成活率.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特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 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14.
南舞钢市棉花基质育苗麦后移栽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在河南省舞钢市示范种植5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其省时、增效、节本效果显著得到了棉农的认可。2010年示范种植麦后大苗移栽棉40hm^2,实行基质育苗,麦后裸苗移栽。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基质棉苗健壮,田间生长平稳,产量高。实际收获密度3.89万株·hm^-2,单株成铃22.8个,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甜叶菊功效和发展,并从标准化育苗基地的建设、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提高、高值农业的发展和加工产业链的完善等方面阐述了安徽省明光市提升甜叶菊产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茶苗繁育是茶树良种推广的最基础的工作,目前茶苗繁育大多采用大田繁育的裸根苗,存在育苗季节受限、移栽技术要求高、种植时间影响大、茶园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基于采用短穗扦插育苗与轻基质育苗的对比试验,为高质量茶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甜叶菊形态特征,结合多年栽培经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从种子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适期采收、设备维护等方面,研究总结出甜叶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育秧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分场在六队建设了一个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并一次性投入26万元,建起了一个配有14栋钢骨架大棚(大棚长636m,宽6m,面积381m2),一栋300m2的日光温室的水稻育苗基地,且配套应用了井水微喷灌溉技术,从而实现了机械化育秧,为育出好苗、壮苗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这一育苗基地的诞生,随即出现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来降低水稻育秧成本。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在年初制订了提高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案和实施措施。即在大棚水稻秧苗出棚后,再种植两茬蔬菜、瓜果…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在广东省云浮地区丘陵、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生长状况良好,采用穴盘育苗后6d发芽,14d长出二叶,46d进行大田移栽,167d盛蕾期收获,干叶产量为5730kg/hm~2,种子不能正常繁殖。试验为甜叶菊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种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提高甜叶菊单位面积产值入手,对甜叶菊与大蒜间作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配套生产技术,为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