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加快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以辽宁省黑土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及侵蚀沟发展状况,分析确定了黑土区侵蚀沟防治方略,并在辽宁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依据总体的区域特征、侵蚀沟现状及水土保持需求,提出了黑土区侵蚀沟防治的总体布局,旨在为全省黑土区侵蚀沟防治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为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2016年水利部启动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规划(2016—2030年》编制工作。松辽委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东北黑土区有关省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咨询,初步完成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专项规划涉及东北四省区103万km~2,分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了侵蚀沟治理的成效和经验,确定了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与危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布广、数量大、类型多、发展速度快,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危害粮食安全,已成为当前松辽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东北黑土区尚没有侵蚀沟防治专项规划,对侵蚀沟的防治还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因此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全面、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级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利部2016年组织编制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规划(2016—203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也已启动实施。为便于侵蚀沟综合治理模式和投资标准的确定,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普查数据和《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估及防治技术》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侵蚀沟的长度、宽度、深度、面积等参数进行相关性综合分析后,选择面积作为分级指标,将东北黑土区发展型侵蚀沟按照大型(占地面积≥1.4 hm~2)、中型(占地面积0.3~1.4 hm~2)、小型(占地面积≤0.3 hm~2)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踏勘、抽样调查与定位研究、科学试验、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集成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整合的技术路线,以GIS平台叠置分析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典型黑土区、东北黑土区(广义黑土区)的范围界定和水土保持区划,东北黑土区面积为103.02万km2,其中水蚀面积17.95万km2、风蚀面积3.40万km2、冻融侵蚀面积6.24万km2,针对各分区的特征提出了基本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集中表现。东北黑土区现有侵蚀沟29.17万条,主要分布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上,其中发展型侵蚀沟占侵蚀沟总数的89.98%。侵蚀沟不仅吞噬耕地,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机耕作业,还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损毁基础设施,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004年以来,东北黑土区陆续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7.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现状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分析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侵蚀沟的数量和密度、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以及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对黑土区土壤侵蚀的现状和发展演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仍在发展之中,侵蚀面积不断扩大,但增加速度减缓,侵蚀强度在增加,黑土层不断变薄,以面蚀为主;侵蚀沟的数量在增加,沟道继续扩展,向大沟方向发展;土壤养分下降;河流泥沙缓慢增加。协调粮食生产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是今后防治黑土区土壤侵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布广、数量大、类型多、发展速度快,严重破坏黑土资源,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心。2017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涉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4省(区)27个县(市、区、旗),从流域管理角度,在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开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专项治理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沟蚀是导致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开展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国外和国内黄土高原沟蚀研究的差距,进而介绍了近年来对东北黑土区5个典型流域侵蚀沟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沟蚀的分布、形态特征和侵蚀沟迅速发育的原因,提出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的防治对策,肯定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发育机理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沟蚀及其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正在成为影响我国东北黑土区粮食生产和环境质量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分布和形态特性分析,探明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近年来迅速发育的原因.从而为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基于野外调查,地形图和卫星照片资料对比分析计算,对一个研究点和4个对比研究点的侵蚀沟进行测量统计,发现造成侵蚀沟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农民在坡耕地的水平改垄.使得坡面汇流条件改变,从而加速了坡耕地侵蚀沟的发育.将水平垄这种改变坡面汇流条件并加速侵蚀沟发育的现象称作"渠系效应"为了防止"渠系效应"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在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应该避免采取单一的水平改垄措施,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防治黑土区侵蚀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和8个小流域(项目区)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开展调研,共抽核325个坡面图斑和32条侵蚀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全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的治沟措施保存情况明显优于坡面措施,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5.00%和56.51%。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存在明显的类别和空间分异,侵蚀沟治理措施普遍保存完好,生态节地型措施保存率较高,个别措施在部分地区需提质增效和加强管护。[结论]今后应加强东北黑土区梯田、地埂植物带等传统措施的优化和管护,研发适应现代农业的生态节地型水土保持新措施,并探索建设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中试基地;定期开展重点工程成效评估,提出分区分类措施推荐名录,打造不同类型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12.
宁夏南部水土流失区坡面造林整地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东北黑土区的地域界定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一概念的悬疑又直接影响到《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地理界定和措施选取,从土壤、地貌和经济结构三个角度论述了广义东北黑土区的地域范围,并结合该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分工,松辽委承担东北黑土区(Ⅰ)和北方土石山区(Ⅲ)中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Ⅲ-1)的规划工作。综合分析后提出了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原则和方法,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的基础上,将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划分为12个三级区,即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小兴安岭山地丘陵生态维护保土区、三江平原-兴凯湖生态维护农田防护区、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东北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辽河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辽宁西部丘陵保土拦沙区、辽东半岛人居环境维护减灾区,并提出了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数量大幅增加,对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生的原因、密度、特征等方面。通过对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更好地研究和治理侵蚀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治理措施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面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技需求,总结凝练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措施与模式,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天地一体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时期已开展治理的侵蚀沟详查,获得侵蚀沟形态特征参数、影像资料及空间信息;调查侵蚀沟治理模式与措施种类以及实施后的水保效果。[结果]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主要有柳跌水和浆砌石跌水等沟头防护、柳编水道和石笼谷坊等沟底稳固、乔灌混交沟岸防护3大类措施组成;总结已有治沟措施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方案;治理模式可归为工程为主植物为辅,植物为主工程为辅,植物和填埋复垦4大类别。[结论]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已构建了成熟的治理模式与多样化的治理措施,实施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治理模式选择与措施组装的不合理现象,应注意施工质量管控和加强后期管护。  相似文献   

16.
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沟道侵蚀是土地退化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除黄土高原外沟道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沟道侵蚀严重威胁东北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该研究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结合国家侵蚀沟治理专项调查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以及已有文献,系统总结归纳了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特征、发展演变趋势及其危害;梳理出现有侵蚀沟治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凝练提出区域侵蚀沟防治目标及4种主要侵蚀沟治理模式,并给出了适用范围及条件;同时提出了新时代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防治对策建议。该研究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以及沟道侵蚀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划分为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2个一级区,以土石山区为主,涉及11个市,72个县(市、区),总面积达93 869万km~2,约占全省土地面积63.40%。沟道侵蚀是该区水土流失的集中体现和严重区域,经统计,辽宁土石山区共有侵蚀沟道74 124条。分析侵蚀沟特点、成因及危害,对开展该区域的侵蚀沟道综合治理工程、指导其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空间自相关法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以期对将来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自相关法解析研究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干湿分区、地貌分区、土壤分区等划分,然后采用空间叠置法得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区划。[结果]研究区划分为10个综合单元,经植被、降雨以及地理要素分布等调整,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二级区。[结论]该研究区划结果较为准确,空间自相关法在水土保持区划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区划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开展以来,通过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为项目区带来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铁岭县李千户镇项目区为例,阐述侵蚀沟道治理采取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为辽宁省其他东北黑土区乃至全省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扎兰屯市总面积16948.26km2,是东北黑土区的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市。20多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对坡耕地、荒山、侵蚀沟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576.62km2,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