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市场为导向,从提高品种、品质入手,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一通过这套组合拳,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的木耳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闯出了一条精、特、优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北安管理局地处小兴安岭林区,下辖15个农场,林地面积大、林下资源丰富、整体生态化优势突出,发展木耳栽培潜力巨大。"为了让林业经济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蕨菜资源,打造“蕨菜产业”,如今蕨菜已成为职工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3.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林业做点什么?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河北省林业部门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资源规模优势,利用林果主管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在各地市大力促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同发展,发展生态富民产业,着力打造环京津特色经济林基地。一、打造环京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基地,让京津地区有个天蓝地绿瞪好环境河北经济林资源丰富,适生范围广,河北省把经济林做为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首选树种,始终坚持"能种经济林的地区优先发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以来,积石山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大地增绿、群众增收为目标,坚持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三条主线,认真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城镇、建设绿色通道、扩大产业规模、推进生态建设,努力促进全县林业大发展,初步实现了山青水绿天蓝和产业富民增效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甘肃省临夏县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统筹推进县城南北两山绿化、庭院经济林建设、老果园改造、荒山绿化、育苗产业培育、绿色通道建设"六大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绿色与林果产业持续发展路子,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以来,临夏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农户,调查造林绿化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定推动林业转型升级的"一揽子"计划,确定在生态林建设中,打破乡界、村界,整山系规划、整流域治理,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在特色林果产业培育中,更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陕西森林资源优势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推进思考为重点进行分析,以当下林业产业发展实际为主要依据,从夯实基础产业、重点打造支撑产业、深度挖掘朝阳产业、着重研究生物产业这4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着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临夏县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统筹推进县城南北两山绿化、庭院经济林建设、老果园改造、荒山绿化、育苗产业培育、绿色通道建设"六大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绿色与林果产业持续发展路子,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以来,临夏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农户,调查造林绿化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定推动林业转型升级的"一揽子"计划,确定在生态林建设中,打破乡界、村界,整山系规划、整流域治理,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在特色林果产业培育中,更新  相似文献   

8.
正林业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林业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实施精准扶贫、长效扶贫,以产业带动就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我国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纷纷把林下经济作为突破口,打造林粮打造林粮、林菜、林油、林果、林草、林畜、林禽、林菌、林药、林茶等典型模式型模式,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态农业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绿"为先。四平市委、市政府深谙此理,提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战略构想,制定把绿色食品工业打造成千亿级大产业的终极目标。几年来,该市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以组织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为核心,以扩大标准化产品基地规模为重点,精心培植绿色食品产业。去年,共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59个,基地面积发展到116万亩;辽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奇台县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主题,以建设美丽奇台、"花儿"奇台为抓手,以大江布拉克旅游圈打造为主线,立足各乡镇资源产业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整体规划打造工作,突出古城乡神农福地创意农业生态园、吉布库镇涨坝村绿怡蔬菜采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农垦北安管理局立足实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积极挖掘资源优势,开展系列服务,破解发展瓶颈,使农工合作社步入健康有效发展的快车道。深度挖掘资源优势构筑合作组织框架围绕农场发展、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主题,北安管理局以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着力点,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切入点,以突出龙头示范为出发点,以持续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为落脚点,深度挖  相似文献   

12.
张建菲  任强 《乡村科技》2020,(10):80-81
林业生态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采取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有针对性地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通过顶层设计,将林业产业建设与保护联合起来,通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林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3.
王美青  孙永朋  徐萍  金飞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466-2468
本文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长兴县小浦镇的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为案例,从打造绿富美产业、深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区域抱团发展、加快农村"三资"转化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等视角出发,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总社作用抱团共同发展,化资源为资本、深化产权改革发展美丽经济,融多元为一体、强化产业转型持续助农增收,以数字为手段、完善社会治理实现共治共享等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14.
林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长效性能的经济产业,它是集环境保护与经济价值为一体的公益事业和基础性产业链,只有盘活了森林资源,构建以林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发林下经济,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科技含量,科学探索林业生产机制的责、权、利改革,增加林业生产力投入,促进林业经济资源的经营水平,才能使荒山、沙地、绿起来,农牧民富起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经营权交给农牧民,使农牧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理权、收益权。笔者重点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实现林权制度改革的科学性与提高农牧民实际收益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武山县"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工作主要是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战略机遇,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建设工程、"三北"防护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同时依靠科技体制创新,加强林果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把武山建设成为有水、有园、有游、有观的生态园林城市做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乌鲁木齐打造南山国际旅游区的契机,达坂城区结合其区情、资源等条件提出了"生态立区、旅游活区、产业强区、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和"天山绿谷、文化达坂"的发展定位。文章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引领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2)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力度不够;(3)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疲软;(4)乡村旅游行业组织及专业性人才匮乏;(5)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达坂城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辉县市地处太行山南麓豫晋接壤地区,是河南省"三山一滩"重点区域。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辉县市委书记郭书佩介绍,近年来,辉县市持续坚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贫困村经济增强为目的,将种植结构调整与全域旅游、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村企共建,振兴特色产业,引导优势产业,广泛动员龙头企业参与,积极构建了"绿红黄白"竞相发展的多彩产业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弥勒市4个特色小镇为云南省特色小镇,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打造特色小镇。"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集"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三大功能版块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区域内葡萄种植、葡萄酒深加工产业及庄园经济融合发展。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着力点,"生态健康度假"为主线,带动现代林业、健康度假产业长足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促进酒店、餐饮、运动休闲、会展、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探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产村相融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规模和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中不可替代的一项;而且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是世界林业产业发展强国,能够为我国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但从当前的发展现状中了解到,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为此本文深入探究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伊通县林业产业工作在省厅、市局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振兴林业经济、致富群众为着眼点,以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合理整合产业、壮大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林业品牌等有效途径,积极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林业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