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4月28-29日,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培训班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举办。参加这次培训的主要有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热带作物品种选育开发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推广人员,共150余人。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工作,促进热带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副主任、品审委副主任吴金玉在开班讲话时指出,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规范不完善、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为适应今后一个时期现代热作产业建设的需要,下阶段要着力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品种审定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适应热带作物育种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实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已初步建立了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规范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的标准,加强了种质资源圃的基础建设,建立了一支从事热带作物种质保护工作的稳定队伍,加快了热带作物品种选育进程,为热带作物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农业部组织专家对2008年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进行了考核评审,授予儋州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等9个圃为农业部第一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对热作种质资源圃进行授牌管理,提高了种质圃的规范管理水平,对加快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9月11日—14日,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工作培训班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举办。参加这次培训的主要有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热带作物品种选育开发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推广人员,共110余人。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其他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成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推进荔枝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农业部于6月19日在广州市举办了第二届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荔枝)展示暨荔枝产业发展论坛。论坛特邀了6位长期关注和从事热作产业发展研究的权威专家,就荔枝加工贸易、荔枝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为使广大读者能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现特选3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08年,中央财政物种资源保护专项实施以来,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促进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服务支撑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在海南儋州举办了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新形势和任务,并对下一时期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部署。特选登会议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热带作物品种管理,促进热带作物选育种成果审定和转化应用,推动热带作物产业持续发展,经报农业部农垦局(南亚办)批准,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与中国热带作物学会联合成立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开展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工作。10月31日,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海口市隆重召开。品审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种业发展意见》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热作品种审定规范化工作的正式起步,对我国热作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将李伟国局长和潘显政主任在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通知与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组成名单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地域的不可替代性、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日益受到重视.从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和遗传育种的基础资源,对热作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掌握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和保存状况,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专家咨询等途径全面了解木薯、香蕉、橡胶、芒果、椰子等12个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世界范围内的原始地理分布、收集和保存情况,并针对我国目前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状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农业质量标准》2008,(1):54-54
据悉.日前在海南省召开的热作行业标准审定会上《木薯》等26项热作行业标准通过审定。这些标准涵盖了热带作物种子(苗)、生产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产品、检测方法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热带作物标准体系.规范热作产业从品种选育到产品采收以及质量检测全过程.优化我国热作产业链.提高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濮文辉  董定超  李琼 《农学学报》2015,5(1):124-129
首先回顾了UPOV公约的发展历程,在简述中国热带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法分析了中国热带作物育种研发在加入UPOV1991文本背景下具备的内部优势、劣势和面临的外部机会、威胁。指出中国热带作物育种研发的内部优势为:资源丰富、热作战略意义重大、育种基础扎实、市场前景广阔;内部劣势为:种质资源储备不足、新品种研发及保护力度薄弱、育种研发主体市场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育种研发投入少、保护意识薄弱;面临的机会有:发挥中国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激发新品种研发的热情和品种保护意识、促进育种投入主体结构的优化、提高育种研发技术水平、促进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有:更严格的知识产权制约、薄弱领域的新品种研发面临冲击、“农民特权”限制实施面临困难。最后提出加入UPOV1991文本背景下中国热带作物育种研发的4种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扭转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被动局面,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可持续利用,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安排资金实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这个项目是适应热带作物育种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遗传资源竞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制度,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实行登记制度。国家和各省(市、区)大多制订了《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应用前省级审定操作规范》或《品种审定条件与程序》等,多个省区参照主要农作物审定的条件和程序组织了热带作物(水果等)品种审定。从实际操作中看,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中存在一些问题。全国热作品审委员会正在制订有关的品种审定规范22种,期望能够规范品审工作。而《规范》的质量对于热作品种审定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分别于2021年4、7、9、11月4次深入墨脱县,参与热带作物引种试种项目实施和种质资源考察以及产业调研等形式,并结合文献资料查阅,进一步研究了墨脱热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现状、热带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墨脱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蕴含着丰富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基因库,要加强抢救性收集保护;优越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可开展热带作物引种试验,做好技术储备;加强品种与技术研究,提高茶叶等优势产业效益,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和墨脱特色植物资源培育,为边境县人民守边固边、增加经济收入提供科技支撑。墨脱作为我国热区和重要边境县,有必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4.
5月8-9日,2013年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品审委)年会暨品种审定规范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品审委副主任吴金玉主持会议,并通报了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变更情况:潘显政同志不再担任品审委主任职务,经报农业部农垦局备案,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冯广军同志担任该职务。谭耀文、蒙绪儒等3位  相似文献   

15.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I0001-I0001
周正邦,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省管专家,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1953年10月生于贵州湄潭,1981年12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1982年1月参加工作。从事茶叶、亚热带作物的研究和管理。历任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副主任、茶树品种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科技副县长,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热作农经学会理事,贵州省作物学会理事,甘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经济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农业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各类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基础上,以Web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采用B/S分布式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创新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1月19日,2007年度第二批热作行业标准审定会在海南省文昌市召开,木薯等26项热作行业标准通过审定。其涵盖了热带作物种子(苗)、生产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产品、检测方法等方面,这些标准的发布将对完善我国热带作物标准体系、规范热作产业从品种选育到产品采收以及质量检测全过程、优化我国热作产业链、提高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为促进甘肃草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推广利用,加快甘肃草业发展,保障育种者合法权益,甘肃省第一届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月1日在兰州召开,由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及省农牧厅等多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和行政管理者组成的审定委员会对申报的14个草品种进行了审定。审定会上,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民指出,甘肃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是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8日,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工作座谈会在广东省广州市顺利召开。农业部农垦局胡建锋副局长、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吴金玉副主任、广东省农业厅蔡汉雄副厅长等领导和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热带作物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