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化学诱变剂及其与物理诱变剂的优缺点,综述了甜叶菊化学诱变(秋水仙素、甲基磺酸乙酯、叠氮化钠等)育种研究的发展。为快速培养高品质甜叶菊新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辐射诱变育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植物发生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通常为10-’。本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现X射线、y射线、离子束等电离射线处理植物种子、植株、活体组织乃至细胞和DNA分子,均可诱发各种突变,大幅度提高突变频率。辐射诱变应用于水稻育种,可以创造多种优良突变体,其中有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些可以作为杂交亲本而间接利用。不管直接还是间接利用,通过辐射育出的新品种均可归于辐射育种成果。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起步较早,目前居于世界先进行列。1966~1989年间通过辐射处理而育成年种植面积在3万公顷以上的品种有…  相似文献   

3.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 NaN3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筛选出合适的离体化学诱变体系,并对该体系下的部分再生苗进行RAPD和SRAP检测。结果表明:NaN3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9 mmol/L浸泡4 h,该处理下植株矮化、腋芽数减少;用2种分子技术对该处理下14株再生苗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28.6%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这为使用NaN3对甜叶菊进行大规模的离体诱变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航天诱变育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航天诱变的关键因素、航天育种机理和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相似文献   

5.
人工诱导基因突变已成为育种实践的有效方法。大多数基因突变是不利的,而突变纯属机会,它是否是突变体?这样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小麦属。它取决于选择的方法是否能辨别出合乎需要的突变体。诱变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测定方法的有效性,即能否按识别突变体的需要,在短期内对大量植株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6.
7.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成就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近40年来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起始于60年代初期,1976年育成第一个品种,之后的20年进展较快,迄人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8个,空一间接利用育成小麦新品种10个,无论是诱变育种的手段还是方法都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本文还从育种的进一步积累、诱变手段的进一步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成就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近40 年来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起始于60 年代初期,1976 年育成第一个品种,之后的20 多年进展较快,迄今共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8 个,突变体间接利用育成小麦新品种10 个;无论是诱变育种的手段还是方法都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本文还从育种材料的进一步积累、诱变手段的进一步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对大豆的诱变效应与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试验应用x-射线和γ-射线处理6个大豆品种和4个杂种后代。分析了上述诱变因素对大豆M_1和M_2的诱变效应。γ-射线对M_1的存活率、植株的生长和育性都有明显的影响。x-射线和γ-射线处理的后代(M_2)在熟期、抗病性和形态特征等都产生了很大变异。这些突变体是培育不同熟期、抗病和优质的新品种的重要种质材料。通过改良系谱—混合选择法已选育出6个抗病、优质和丰产的大豆新品种。1982年诱变4号、10号、16号和30号已推广约40万亩。  相似文献   

10.
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一些新技术的研究概况,从诱变机理、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新种质材料的创造和新品种选育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航天诱变和生物因素诱变等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及小麦突变体筛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小麦诱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予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诱变育种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新种质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育种中,其诱变的方法也不断发展.目前诱变育种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电离辐射诱变、离子束注入诱变、激光诱变、微波诱变、磁诱变育种、化学诱变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航空诱变育种;对其诱变机理、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我国30多年来小麦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列举了诱发获得的小麦突变体类型,介绍了提高小麦诱变育种效果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4.
1979年我们从7个引进菌种中,选出表现较好的009及32H_1两个菌种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处理,平皿及试管粗筛,水培初、复筛及连续三年(四季)多点田间试验,已选出侵染力、固氮酶活性及增产效能均优于出发菌株的9—26及H—62两个突变株,目前已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同时,结合菌种选育,初步探索了亚硝胍对花生根瘤菌的诱变效应,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我国30多年来小麦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列举了诱发获得的小麦突变体类型,介绍了提高小麦诱变育种效果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6.
激光对花生诱变育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是一种受激跃迁的辐射,它具有高光亮性、高单色性、高方向性和高相干性等一系列的特点。从六十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已在国防、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实验上开展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据报道,激光辐照农作物种子,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诱发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7.
大豆激光诱变育种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亚萍  曹岩  陈炳才 《大豆科学》2008,27(3):532-535
激光诱变作为一种育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等优点,并且已经应用于大豆育种.综述近年来大豆激光诱变育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大豆种子的改良进程,为大豆育种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离子注入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特点、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离子注入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世界甜叶菊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全球甜叶菊的发展历史、甜菊糖苷等产品的提取方法、作为糖源的机理、安全性、各国或地区准许使用与合法地位、甜叶菊产量、市场额度以及甜叶菊产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物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作物诱变育种历史 人为地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通过对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称为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1901年荷兰植物学家Hugo de Vries在他的《突变论》中首先提出了“突变”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