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除草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常规覆膜)和不覆膜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量及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的出苗率、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和糖分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和常规覆膜。地膜全覆盖的产量为130.8 t/hm2,比不覆膜增产83.13 t/hm2,增幅174%;比常规覆膜产量增加17.64 t/hm2,增幅15.6%。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性状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地甘蔗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其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处理A)的出苗率、单茎重、有效茎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C);各处理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地膜全覆盖高于半膜覆盖,最低的是对照不覆盖地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全覆盖半膜覆盖不覆盖地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平衡施肥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促进甘蔗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糖分含量及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平衡施肥的甘蔗产量达119701.0kg/hm2,比常规施肥的增产11757.8 kg/hm2,增长10.9%;糖分含量提高0.28%,产糖量19271.9 kg/hm2,比常规施肥的增产2216.9 kg/hm2,增长13.0%,降低生产成本520.0元/hm2,净增效益47917.7元/hm2,比常规施肥的增收5811.1元/hm2,增长13.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67m2新植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沟的半覆盖增产596千克,增幅12.4%,新增纯收益301.2元;比不盖膜增产1381千克,增幅34.38%,新增纯收益486元.667m2宿根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蔸的半覆盖增产1131千克,增幅21.8%,新增纯收益558元;比不盖膜增产1706千克,增幅37.0%,新增纯收益642元.  相似文献   

5.
在甘蔗上进行有机无机缓释肥(A)、无机复混肥(B)、无机单质肥(C)不同类型肥料试验,研究其对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A比施用B、C甘蔗产量增长12.4%、25.6%,糖分提高0.35个百分点、0.77个百分点,产糖量增长14.7%、31.5%,差异均极显著;经济效益增长12.5%、23.5%。可见,在3种类型肥料中,施用有机无机缓释肥效果最好。建议甘蔗产区参考应用,以提高甘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有机活性钙镁硅肥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用测土氮磷钾配方肥的基础上,配施5个处理有机活性钙镁硅肥(750、1125、1500、1875和2250kg/hm~2),研究其对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施有机活性钙镁硅肥5种水平中处理4增产增收效果最好,产量比处理1、2、3、5分别增加48.6%、30.2%、17.7%、2.2%,糖分提高0.8、0.4、0.4、0.0个百分点,产糖量增长55.8%、33.3%、20.5%、2.2%,糖料蔗效益提高50.0%、31.2%、18.7%、3.5%。从产量效益比较看,有机活性钙镁硅肥适宜施用量为1875kg/hm~2。建议我国南方类似地区参考应用,以提高种蔗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甘蔗除草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认为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合甘蔗除草地膜技术对甘蔗栽培节本增效显著;同时,阐述了该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如除草、残留地膜污染、整地质量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建议使用甘蔗除草光降解地膜替代不可降解的除草地膜。  相似文献   

8.
9.
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子凡  林电  彭春燕 《中国糖料》2009,(4):34-35,4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甘蔗不同施钾水平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1)甘蔗茎径、单茎重有明显下降趋势,有效茎数则有明显上升趋势,甘蔗的茎长、产量无明显趋势。(2)提高了蔗汁蔗糖分、总糖、改正锤度、重力纯度,改善了甘蔗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旱地甘蔗生产上,进行了5个处理的氮磷钾和复合肥不同配比试验,以探讨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施肥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表现不同,其中,处理C施肥水平经济效益最高,其工、农业产值分别为82140元/hm2与47796元/hm2,较对照处理B工业产值77272.5/hm2增值4867.5元/hm2,增幅6.3%;较对照农业产值44680.5/hm2增收3115.5元/hm2,增幅6.6%;另外,处理A总投入金额最少,亦能满足甘蔗正常生长,因此投入1元的肥料成本即可带来5.0元的收入。因此,处理C与处理A的施肥方案对加速旱地甘蔗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均具有一定作用,对蔗农和制糖企业都有利,可大力推广该施肥方案。而施用处理D、E产量及产糖量均较对照低,说明该施肥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甘蔗的产量及品质,对农业增收、企业增效不利,不建议在甘蔗生产上推广该种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覆膜栽培甜菜的叶片生长量,叶片出生时间,叶片生育龄期及其对产质量的影响。指出叶量增加,叶龄延长,对增加和保持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有效能量,获取高产高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旱地甘蔗在农作物中的竞争力,增加蔗农的经济收入,提高旱地甘蔗的单产,从土地准备、精细整地、开沟、种植、施肥、盖膜、收获、宿根管理等环节详细介绍了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桶栽和大田栽培,在伸长初期以200mg/L GA3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对照喷清水,研究GA3处理后对甘蔗节间伸长及产质量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1)GA3处理后的株高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中部茎的长度得到显著提高,上、下部茎的长度差异不明显。(2)GA3处理后茎粗均稍有下降;单茎重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3)GA3处理后甘蔗蔗糖分得到提高;而还原糖下降;重力纯度、纤维分、锤度和转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说明,GA3处理主要促进甘蔗茎伸长,通过增加茎长和单茎重来提高产量;甘蔗蔗糖分主要集中在茎部,而茎长得到提高后蔗糖分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的效应,以地膜覆盖(PM)和露地(CK)为对照,设4种秸秆带状覆盖SM3(覆盖度59%)、SM4(覆盖度50%)、SM5(覆盖度42%)和SM6(覆盖度37%),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旗叶含水量和0~40 cm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9.2%、6.6%、3.6%和30.0%;地膜覆盖下0~40 cm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15.1%,旗叶水势6.0%、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旗叶含水量则分别降低6.0%、3.2%和4.1%。冬小麦花后7~28 d,旗叶水势日变化总体呈早、晚高、午间低的V型趋势;秸秆带状覆盖早、中、晚旗叶水势较CK分别提高10.6%、9.8%和7.7%,地膜覆盖分别降低4.6%、7.9%和4.8%,差异均显著。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籽粒产量较CK增加3.0%~ 6.5%,WUE提高6.4%~17.5%,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中,SM5具有最高的产量 (3 866.6 kg·hm-2)和WUE(15.7 kg·hm-2·mm-1)。产量与穗数(r= 0.693**)、WUE (r=0.61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WUE(r=0.690**)和0~40 cm土壤含水量(r= 0.570*)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低时,通过覆盖可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改善冬小麦旗叶供水情况,进而增加穗数和WUE;覆盖度为42%的秸秆带状覆盖在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最优,是适宜于西北旱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甘蔗质量对产糖量和酒精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的质量控制始于甘蔗运来压榨之前很久的蔗田,糖的损失及诸如腐蚀等重要成本的增加与一系列田间参数具有极大的相关,为控制成本,保护良好的边际效益以及使产量达最高,了解这些相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各种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很重要的,本文概述这些重要的田间影响参数,包括欠收至压榨的间隔时间、湿度、由微生物引起的污染、蔗螟危害以及含土量等。  相似文献   

17.
小麦秸秆覆盖量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茜  查永丽  毛昆明  刘彦中 《作物研究》2012,26(6):649-653,65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地烟和田烟农艺性状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前期烟株生长作用不大,到后期覆盖量为500 kg/(667 m2)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较佳,可提高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的含量,降低中、上部烟叶氯的含量,提高中、上部烟叶的钾/氯比值,使中、上部烟叶的糖/碱比值较接近10,下部烟叶的氮/碱比值较接近1;地烟和田烟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和中上等烟率分别比无覆盖的对照高16.39%、31.81%、13.29%、37.72%、12.69%和15.75%、34.11%、15.88%、12.18%、8.80%。覆盖量为750 kg/(667 m2)的处理促进了下部烟烟叶品质的提高,使下部烟叶糖/碱比值较接近10。综合来看,覆盖量为500 kg/(667m2)的处理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质量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麦田水分利用特征和增产效果,通过田间试验,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覆盖处理[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1)、秸秆带状覆盖宽幅条播(SM2)和全膜覆土穴播(PM)]对旱地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和全膜覆土穴播均可显著改善小麦全生育期0~20cm以及开花前20~90cm土壤墒情,但开花后20~90cm以及全生育期90~200cm土壤墒情普遍不如CK。3种覆盖处理均能促进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显著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秸秆带状覆盖和全膜覆土穴播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CK增加4.6%和7.6%。秸秆带状覆盖在孕穗前0~200cm土壤墒情与全膜覆土穴播无显著差异,孕穗期开始则好于全膜覆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0~200cm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秸秆带状覆盖,而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则略低于秸秆带状覆盖。3种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M、SM1和SM2较CK分别增产36.8%、29.7%和27.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3%、23.9%和22.7%。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覆盖处理中,全膜覆土穴播产量虽最高,但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角度综合考虑,秸秆带状覆盖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因此认为,秸秆带状覆盖是一种更加高产高效、适宜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推广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栽培的效果,以冬小麦兰天26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带状覆盖3行(SC1)、秸秆带状覆盖4行(SC2)、全膜覆土穴播(PC)和无覆盖露地(CK)下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较CK分别增加13.4%~20.2%、26.7%~33.3%和41.3%~69.1%,但秸秆带状覆盖与PC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秸秆带状覆盖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0~25cm土壤平均温度,土温较CK低1.4~2.0℃;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和土层的加深,秸秆带状覆盖表现出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SC1在返青期5cm土层和拔节期5和10cm土层增温,SC2在越冬期5和10cm土层及拔节期5cm土层增温,其余各时期各土层秸秆带状覆盖均表现出降温效应,且总体上降温效应大于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较PC和CK减小全生育期土壤日变化幅度;SC1、SC2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较CK分别减少86.6和69.8℃,使得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较CK晚熟15d。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秸秆带状覆盖较全膜覆土穴播在西北旱作区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秸秆带状覆盖4行(SM1)、秸秆带状覆盖5行(SM2)、黑膜覆盖(PM1)和白膜覆盖(PM2)共5个处理,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覆盖处理(SM1、SM2)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层温度,返青期和灌浆期降温幅度最大,平均降温2.0 ℃;越冬期降温幅度最小,平均降温0.1 ℃;上层土壤(0~10 cm)的降温幅度大于下层土壤(15~25 cm),SM1降温效应大于SM2。地膜覆盖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成熟期增温幅度最大,较CK增加2.4 ℃;灌浆期5 cm土层降温幅度最大,降低1.8 ℃;无论增温还是降温,PM1效应均高于PM2。覆盖处理一天中,表层土壤温度以中午14:00变化最大,晚19:00次之,早7:00变化最小,且中午14:00均表现为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应(4.9 ℃)大于地膜覆盖(0.8 ℃)。覆盖降低土壤有效积温,地膜覆盖有效积温显著高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平均增产9.6%,SM2增产率高于SM1;地膜覆盖显著增产(20.8%),PM2增产率高于PM1。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受温度影响最大,与各生育时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阶段土壤有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土壤温度、土壤有效积温、产量、千粒重和穗数等,SM2处理更有利于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