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60)Co-γ辐照对猪血清白蛋白(PSA)免疫原性和蛋白构象的影响。[方法]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圆二色(CD)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在(10±0.5)℃条件下,1、3、5、7和10 kGy辐照剂量处理对过敏原猪血清白蛋白免疫原性及蛋白构象的影响,并分析过敏原免疫原性与其蛋白质构象的相关性。[结果]过敏原PSA在辐照剂量低于3 kGy时其免疫原性略有降低,之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辐照对过敏原PSA构象的影响则采用CD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来进行表征。过敏原PSA经辐照处理后其α-螺旋含量明显降低,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过敏原猪血清白蛋白的紫外吸收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过敏原猪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谱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最大发射峰还发生蓝移现象。[结论]~(60)Co-γ辐照处理可以通过改变过敏原猪血清白蛋白的蛋白质构象来达到降低其抗原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益奇  赵伟  金妙仁  杨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33-5934,5948
[目的]研究汽爆处理对羽毛角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为其体外消化率的提高寻找依据。[方法]采用FTIR技术研究羽毛汽爆处理前后的光谱行为,经去卷积和曲线拟合等数学方法进一步处理后,得到其α螺旋、β转角、无规卷曲和β折叠的相对含量。[结果]经汽爆处理后,羽毛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显著提高;从二级结构的变化可看出,羽毛角蛋白经汽爆处理后β折叠含量明显减少,无规卷曲含量增加。[结论]汽爆处理后,羽毛角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其消化率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与鸭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水浴、微波、红外3种加热方式处理鸭肉,并对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性质(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以及鸭肉品质指标(pH、颜色、持水性、质构)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白度值(L~*)、羰基值、无规卷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红度值(a~*)、持水力、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硬度与α螺旋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与无规卷曲呈正相关(P<0.01),L~*值与持水力呈负相关(P<0.01),a~*值与羰基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表现在肌原纤维二级结构变化即α螺旋下降、无规卷曲上升导致鸭肉硬度和弹性上升,羰基值上升导致a~*上升。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米过敏原RAG1的B细胞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芳  何颖  邹泽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43-3244,3250
[目的]预测大米主要过敏原RAG1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从Expasy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编码大米过敏原RAG1的氨基酸序列并以此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通过DNAStar Protean软件,采用Gamier-Robson方案、Chou-Fasman方案和Karplus-Schulz方案预测RAG1的二级结构,用Kyte-Doolittle亲水性方案、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J、ameson-Wolf抗原性指数方案综合预测RAG1的B细胞表位。[结果]对大米过敏原RAG1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预测的结果表明,第33~441、19~129、155~163区段可能是B细胞的优势表位。[结论]该研究综合应用多方法多参数预测大米过敏原RAG1潜在的B细胞优势表位,为RAG1 B细胞表位的进一步鉴定及其抗原性改造、表位疫苗设计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测大米主要过敏原RAG1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从Expasy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编码大米过敏原RAG1的氨基酸序列并以此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通过DNAStarProtean软件,采用Gamier-Robson方案、Chou-Fasman方案和Karplus-Schulz方案预测RAG1的二级结构,用Kyte-Doolittle亲水性方案、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Jameson-Wolf抗原性指数方案综合预测RAG1的B细胞表位。[结果]对大米过敏原RAG1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预测的结果表明,第33~44、119~129、155~163区段可能是B细胞的优势表位。[结论]本研究综合应用多方法多参数预测大米过敏原RAG1潜在的B细胞优势表位,为RAG1B细胞表位的进一步鉴定及其抗原性改造、表位疫苗设计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温灭菌协同不同压力的超高压处理对方便熟湿面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将经过不同压力处理制成的熟湿面样品常温贮藏5 d,然后对其进行感官评分与复热烹煮品质测定,并用质构仪进行TPA试验,以测定超高压对面条的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高温灭菌协同超高压处理在使方便熟湿面可长期常温贮藏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其食用品质,且处理压力控制在200~300 MPa时,熟湿面的综合食用品质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高温灭菌协同超高压在方便熟食面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6株不同乳酸杆菌菌种的产蛋白酶特性,筛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利用乳酸杆菌粗提酶液37℃下对脱脂乳进行酶解,并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酶解脱脂乳中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酪蛋白(α-CN)和β-酪蛋白(β-CN)4种乳蛋白的抗原性与过敏原性,从而探讨乳酸杆菌所产酶液对脱脂乳的酶解作用以及对乳蛋白抗原性及过敏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9和植物乳杆菌P8菌株的蛋白酶活力较高,2株菌种所产酶液在对脱脂乳进行酶解的过程中,水解度逐渐增大,乳蛋白的抗原性及过敏原性在酶解过程中都缓慢降低,α-LA和β-LG抗原性在酶解后期略有上升,不同菌种所产酶液对不同乳蛋白抗原性与过敏原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新鲜切达干酪,成熟切达干酪及以不同加工条件制作的4种再制干酪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表明与新鲜干酪相比成熟干酪的蛋白质中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比例增加,而α-螺旋比例降低.在再制干酪加工过程中加热温度的提高和冷度速度的降低使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比例降低,而β-转角比例升高.剪切速度对再制干酪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澄清剂协同超高压处理提高黄酒稳定性的新工艺.[方法]对黄酒酒脚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复合试验方法,对超高压技术和不同澄清剂对黄酒的稳定性进行了效果比较,测定了黄酒在处理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蛋白质、多酚和铁是引起黄酒浑浊的主要因素;黄酒在300 MPa压力下处理20 min后其稳定性较好,PVPP协同超高压处理后黄酒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稳定性测试后来失光且未出现浑浊沉淀,处理后黄酒pH变化不明显,非糖固形物含量略有增加,总蛋白、多酚、总糖和铁含量均下降.[结论]PVPP与超高压技术联用能有效提高黄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试验表明,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90 min,压力300 MPa。在此条件下,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为21.87%,质量从137.31 g减少到30.03 g。[结论]经过低温冷藏处理后,采用超高压脲包法可有效分离出大豆油馏出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为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发芽糙米方便米饭消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自制发芽糙米为原料,通过模拟发芽糙米饭淀粉体外消化,来分析不同处理压力及不同存放时间对发芽糙米方便米饭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超高压处理能够提升发芽糙米饭的消化速率,在300.0 MPa下就有较高的消化速率,该压力下发芽糙米饭中快消化淀粉(R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分别为64.32%、7.29%,而未处理组为55.41%、11.86%;存放2 d后,400.0 MPa下发芽糙米饭中RDS含量为61.43%,远大于未处理组的47.47%,RS淀粉含量为8.50%,低于未处理组的16.68%,但略高于新鲜米饭。[结论]超高压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发芽糙米饭的消化性,增加发芽糙米饭中RDS含量,降低RS含量,抑制发芽糙米饭的回生,提升发芽糙米饭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黑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01-9502
[目的]研究Cr6+对小麦幼苗叶片DN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5~100 mg/LCr6+分别处理3和10 d龄小麦幼苗,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泳法测定DNA含量变化。[结果]Cr6+处理的小麦幼苗叶片DNA含量显著降低,3 d龄幼苗叶片DNA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电泳图谱表明,对照叶片DNA带基本完整,而Cr6+处理的DNA则发生了降解,出现拖尾现象。[结论]Cr6+处理减少了小麦幼苗叶片DNA含量,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6+  相似文献   

13.
加热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与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凝胶特性的影响,并探讨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将活AA鸡20只(40日龄)屠宰,取鸡胸肉在-18℃下储存,用于提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用圆二色谱(CD)研究加热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变化;使用流变仪测定加热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性质参数储能模量G’和相位角正切值 (Tanδ)的影响;将肌原纤维蛋白在不同温度下制备成凝胶,运用质构仪研究成胶温度对凝胶硬度和弹性的影响;用低场核磁共振仪(NMR)测定不同加热温度下成胶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弛豫时间T2,以此研究不同温度下制得凝胶的水分布特性。利用SPSS17.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等处理,以便阐明加热温度与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及其凝胶特性的关系。【结果】加热温度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逐渐降低。在30℃时α-螺旋含量为95.77%,加热温度在30-40℃以及70-80℃之间时α-螺旋含量变化很小,在40-70℃之间显著下降(P<0.05),到80℃时下降到45.05%。 β-折叠含量在30-45℃之间随温度上升缓慢增加,在40-70℃之间显著增加(P<0.05),超过70℃后含量仅略有增加;在30-80℃加热范围内,β-折叠含量从0.20%增加到12.65%。α-螺旋含量降低代表蛋白质分子展开程度增加,而β-折叠含量增加代表蛋白质分子间聚集程度增加。加热温度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性、质构特性和水分布特性。G’开始增加时的温度为42℃,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在此温度下开始胶凝。在42-50℃之间,G’迅速增加到峰值177 Pa,之后G’迅速下降 (50-55℃),在55-75℃范围内G’再次快速增加;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在40-75℃内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增大,在75℃时硬度达到最大值51.4 g。凝胶弹性在55℃达到弹性最大值0.754;在NMR图谱中T2有 3个峰,其中T22表示不可移动水,肌原纤维蛋白成胶温度在40-60℃内的凝胶T22值随加热温度上升从403.7 ms降到265.6 ms,即T22向快弛豫方向移动,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移动性降低。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加热温度、β-折叠含量与凝胶G’和凝胶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均高于0.849,说明加热引起了蛋白质分子展开、聚集、并导致蛋白质分子胶凝、凝胶的G’及硬度显著变化。α-螺旋、β-折叠含量与凝胶的弹性和T22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加热温度对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和G’的影响,发现加热温度超过40℃时,加热同时导致肌原纤维分子展开、分子间聚集和胶凝;并发现展开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分子部分重排成β-折叠结构是导致凝胶G’增加的关键因素;分析加热温度对β-折叠含量和凝胶硬度的影响,发现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也是导致凝胶硬度增加的关键因素。【结论】肌原纤维蛋白从30℃加热到80℃时,其α-螺旋含量显著下降,β-折叠含量显著提高,加热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肌原纤维蛋白在42℃开始胶凝。凝胶硬度在75℃时达最大值51.4 g。加热温度、β-折叠含量与凝胶的G’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加热过程中β-折叠含量增加是导致凝胶G’和硬度增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蒙  李铮  李欣  杜曼婷  宋璇  张德权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2):4382-4388
【目的】肌红蛋白是影响肉色最主要的色素物质,主要存在于肌浆中,其绝对含量和3种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间的相对含量决定了肉色。已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磷酸化可能会通过对糖酵解代谢途径以及肌红蛋白的调控进而负向调控肉色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究磷酸化对肌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进而为通过调控磷酸化水平提高肉色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骨骼肌肌红蛋白纯品,再经超滤除去连二亚硫酸钠。随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P)体外孵育催化肌红蛋白的去磷酸化反应,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Pro-Q与Ruby染色的方法测定肌红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测定孵育体系pH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孵育过程中3种肌红蛋白相对含量的变化,圆二色谱测定孵育过程中肌红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磷酸化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处理组(去磷酸化处理)中肌红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在孵育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碱性磷酸酶可以在体外孵育过程中催化肌红蛋白发生去磷酸化反应,降低肌红蛋白的磷酸化水平。3种肌红蛋白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从孵育2 h起,碱性磷酸酶处理组中氧合肌红蛋白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高铁肌红蛋白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即与对照组相比,碱性磷酸酶处理组中肌红蛋白的自动氧化速率低,氧化还原稳定性高(P0.05)。pH的测定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处理组和对照组孵育体系的pH差异不显著(P0.05),即添加碱性磷酸酶进行孵育没有改变孵育体系的pH。二级结构的测定结果表明,肌红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从孵育0 min到6 h,碱性磷酸酶处理组中肌红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基本不变,而对照中肌红蛋白的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的含量减少,表明碱性磷酸酶处理组中肌红蛋白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高于对照组。【结论】肌红蛋白发生磷酸化修饰后,可能会通过改变肌红蛋白的二级结构,降低肌红蛋白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增加肌红蛋白的自动氧化速率,进而加速高铁肌红蛋白的积累,不利于肉色稳定性,这可能是蛋白质磷酸化负向调控肉色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分析比较新鲜荔枝汁经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后主要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比分析了荔枝汁经超高压与热处理后,在达到商业无菌的基础上,对其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超高压处理对荔枝汁色泽无显著影响,但热处理后色泽明显加深。PPO经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后均未检测到活性,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度和电导率影响不明显。还原糖在3个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总多酚、维生素C和氨基酸组成含量经热处理后明显降低,但超高压处理对其没有影响。超高压处理可以很好地保留荔枝的香气物质,热处理对荔枝的香气物质损失较严重。因此,超高压处理对于荔枝果汁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能一定程度地钝化酶的活性,同时能较好地保持荔枝果汁中的天然营养成分。[结论]超高压处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荔枝非热加工技术,该研究可为超高压技术在荔枝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40 ℃加速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治有  刘叶菊  覃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55-6157
[目的]探明小麦种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40℃和相对温度90%下分别处理0、2、4、6和8d。[结果]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2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变化趋势不明显,电导率先降后升,SOD、POD和CAT活性大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论]糯小麦种子在处理时更易老化。40℃和相对温度90%对小麦种子影响较小,因此进行小麦种子老化处理必须提高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铬对小麦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589-7591
[目的]研究Cr6+对小麦幼苗DNA含量和DNA胞嘧啶甲基化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0 mg/L Cr6+分别处理3和10 d龄小麦幼苗后,以CTAB法提取叶片和根系DN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5-甲基胞嘧啶百分含量的测定。[结果]Cr6+导致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DN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根系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叶片;3 d龄幼苗叶片和根系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除浓度100 mg/L Cr6+导致3 d龄幼苗根系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外,所试浓度Cr6+均引起了3和10 d龄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升高。[结论]Cr6+处理引起不同苗龄小麦幼苗DNA含量和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影响小麦幼苗正常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岳圆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55-158
[目的]研究梅鹿辄葡萄酒发酵前冷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梅鹿辄为试验材料,在低温8~9℃下,冷浸渍时间设定3个水平(4、6、8 d),发酵浸渍结束后分析理化指标、香气成分、感官质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冷浸渍时间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梅鹿辄葡萄酒酚类物质和色素物质的浸提含量。发酵浸渍结束后各处理p H、总酸、酒精度、总花色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冷浸渍6 d后总酚含量不再明显增加。通过对梅鹿辄葡萄酒香气分析可得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随着冷浸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冷浸渍6 d酒中含量最高;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结合品评结果得出,冷浸渍6 d的梅鹿辄葡萄酒酒体结构感强、饱满度及复杂度较好,且有陈酿熟化的潜力。冷浸渍6 d为加工梅鹿辄葡萄酒最适宜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胡小华  张丽君  罗焕亮  张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80-1983,2004
[目的]预测广州桑树矮缩病植原体secE蛋白的抗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典型矮缩症状的桑树植株总DNA中扩增到约400 bp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5种植原体的secE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并对克隆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区以及前导信号序列分析。[结果]该片段长411 bp,编码136个氨基酸的蛋白。桑树矮缩植原体与洋葱黄化植原体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100%和99%。secE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其理论等电点为9.33;二级结构主要为螺旋,其次为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无转角;有3个明显的疏水区,易形成跨膜螺旋;有4个明显的抗原区域。[结论]该sec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黑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61-8262,8301
[目的]研究重金属Cr6+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0 mg/L Cr6+分别处理3和10 d龄小麦幼苗,测定生长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泳法测定DNA含量变化。[结果]除了Cr6+〉20 mg/L时,3d龄幼苗的根数小于对照根数外,其余处理根数均增加;而根长、根系鲜重和干重、DNA含量均随着Cr6+浓度的增加而降低。3d龄幼苗比10 d龄幼苗对Cr6+更敏感。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对照根尖DNA带基本完整,而Cr6+处理的DNA则发生了降解,出现拖尾现象。[结论]Cr6+处理影响了小麦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并导致DN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