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对苹果小吉丁虫抗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的抗性差异,提出简化抗性指标调查的方法.[方法]以具有不同抗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特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苹果小吉丁虫疫区实地调查,摸清新疆野苹果受苹果小吉丁虫的危害特点,利用聚类及最优回归分析法简化抗性指标.[结果]在木段直径大于3 cm和木段直径小于3 cm的径阶上,低抗类型单株的枯枝率极显著大于高抗类型,低抗类型野苹果单株枯枝率在44.92;~ 82.52;区间,其中XY-108枯枝率高达82.52;,高抗类型单株枯枝率在4.17;~21.33;区间;低抗类型的羽化孔数、总虫口数显著大于高抗类型,其中低抗2单株羽化孔数最高11.2个,危害最为严重;因子聚类分析后,把危害指标聚为4大相似水平类,将新疆野苹果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调查从10个指标简化为4个,并建立了苹果小吉丁虫总虫口数低抗类型和高抗类型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Y=38.97+1.000 9X1 +1.490 4X2,R2=0.949 009,Y=7.48+7.794 4X1+0.818 5X2-8.354 3X3,R2=0.999 955.[结论]新疆野苹果存在高抗苹果小吉丁虫类型单株,高抗类型和低抗类型在枯枝率及总虫口数、羽化孔数等抗虫指标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野苹果营养及次生代谢物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bed.) Roem.)植株内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苹果小吉丁虫( Agrilus mali Mats.)危害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虫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新疆野苹果单株营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韧皮部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大于木质部,在4.02~21.72 mg/g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K2最低,为26.10 mg/g,G1最高,为45.74 mg/g,感虫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高于抗虫植株。不同抗性单株单宁、黄酮、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木质部内黄酮含量较低,在0.31~0.89 mg/g之间,韧皮部黄酮含量在1.93~4.05 mg/g之间,抗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1.24 mg/g,感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0.69 mg/g,抗虫植株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感虫植株,即单宁含量越高,其抗虫性越好,感虫植株G6总酚含量最低,为1.43 mg/g,抗虫植株K2总酚最高,达到3.96 mg/g,木质部内单宁含量和总酚含量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新疆野苹果单株内单宁与总酚含量越高,总虫数就越少,对苹果小吉丁虫的抗性就越好,新疆野苹果受害就越轻。综上,新疆野苹果内营养物质含量与抗虫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抗虫性成显著正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高的新疆野苹果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犁地区苹果小吉丁虫在野苹果树上危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在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Roem]树上的危害特性,调查了苹果小吉丁虫对野苹果的危害特性与野苹果树势及枝条含水量间的关系,及其在野苹果树上的危害部位、分布情况。调查表明,93.5%的苹果小吉丁虫蛀入枝条的向阳面,且主要选择树皮厚度为0.9~2.5mm枝条;单株胸径、树高与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程度呈正相关,随着野苹果胸径和树高增加,虫口密度呈现上升趋势,南面枝条受害程度最高,危害严重枝条主要集中在树冠的2~5m高处,其中在3~4m高度受害率最高;随单株树势衰弱程度的增加,苹果小吉丁虫口密度随之上升,受害的枝条含水量与受害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即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程度加重枝条各个部位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初孵幼虫部位所在树皮含水量主要集中在35%~55%。从调查结果来看,野苹果单株树势的衰弱是诱发苹果小吉丁虫发生严重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苹果小吉丁虫是苹果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属于区域性外来入侵种,该虫于1993年从山东随苹果苗木传入新疆伊犁州,现已扩散到4个县11个乡镇的野生苹果林和栽培果园中,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经济果树资源中惟一的天然基因库—天山野果林面临灭顶之灾,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形势日益严峻,对伊犁州林果业的稳步发展和保护利用好野生苹果资源带来严重威胁。实践证明,通过适时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苹果小吉丁虫的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军  湛玉荣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Z1):186-187
苹果小吉丁虫是苹果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属于区域性外来入侵种,该虫于1993年从山东随苹果苗木传入新疆伊犁州,现已扩散到4个县11个乡镇的野生苹果林和栽培果园中,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经济果树资源中惟一的天然基因库-天山野果林面临灭顶之灾,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形势日益严峻,对伊犁州林果业的稳步发展和保护利用好野生苹果资源带来严重威胁.实践证明,通过适时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苹果小吉丁虫的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疆野苹果枝条解剖结构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为新疆野苹果抗虫育种、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疆野苹果抗虫植株和敏感植株为材料,研究光学显微镜观察野苹果枝条内部解剖特征,分析抗虫表型形成原因。【结果】 新疆野苹果枝条木质部解剖,导管密度对抗虫性的影响较大,抗虫植株的导管密度低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36.2 和163.1 n/μm2;木质部厚度、木化射线宽度对新疆野苹果植株的抗虫性影响不大。新疆野苹果抗、感植株的皮层厚度及韧皮部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植株韧皮部厚度低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94.9和432.3 μm;抗虫植株皮层厚度高于敏感植株,分别为1 282.9和1 037.7 μm;周皮厚度差异不显著。【结论】 新疆野苹果枝条木质部导管密度越小,抗虫性越好,韧皮部厚度越低,皮层厚度高,抗虫表型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新疆天山野果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水平,特研发了具有监测预警功能的林业病虫害信息系统。以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整合分析。根据林业病虫害的产生机理,运用马尔科夫链理论,以新疆天山1999年~2016年苹小吉丁虫发生等级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苹小吉丁虫发生等级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新疆野果林病虫害的实时动态监测、早期预测预警和防治方案发布等功能,并已在新疆天山野果林得到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种——苹果小吉丁虫及其在新疆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是苹果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属于区域性外来入侵种.该虫于1993年从山东随苹果苗木传入新疆伊犁州,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并威胁我国经济果树资源中唯一的天然基因库--天山野果林的存在.以苹果小吉丁虫在伊犁地区大暴发为背景,通过调查研究,旨在弄清该外来入侵种的发生与为害规律,以期为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疆野苹果21个不同株系类型果实的加工制汁适宜性.[方法]供试材料新疆野苹果21个株系类型,对新疆野苹果果实、果汁加工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对其变异情况和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野苹果加工制汁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结果]按综合评分可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种加工制汁类型,其中适宜加工制汁类型2个,为GD-12和GB-13;不适宜加工制汁的类型3个,为XY-55、XY-50和GB-7;其余16个株系为较适宜加工制汁类型.[结论]新疆野苹果21个株系类型中,除3个类型外,均较适宜作为加工制汁材料;适宜制汁类型,根据其果实和果汁品质因子含量的差异,可作为不同的加工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苹果叶片抗氧化能力及多酚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揭示新疆野苹果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5株野生新疆野苹果的叶片为试材,DPPH、FRAP和TEAC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并测定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能力,Folin-Ciocalteau法测总酚,HPLC测多酚组分,相关系数法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参试的新疆野苹果单株之间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5种方法抗氧化能力变异系数为16%~35%,极值比为1.61~7.33;HPLC鉴定出没食子酸、绿原酸、儿茶酚、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根皮苷、杨梅黄酮、槲皮素和肉桂酸等10种成分,其中根皮苷和杨梅黄酮含量较高,且这些组分含量及总酚含量单株之间存在差异;新疆野苹果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参试的新疆野苹果单株抗氧化能力及酚类物质组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新疆野苹果抗氧化作用与其酚类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3类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新疆野苹果优系、23个鲜食苹果品种和7个苹果砧木品种为材料,对3类苹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不同SSR引物的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应用定位到17条染色体的80对SSR引物对3类苹果进行分析。总计扩增出25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9.61%,平均每对引物扩增位点8.47个。3类苹果多态位点百分比高低关系为新疆野苹果砧木苹果鲜食苹果;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指数和有效等位基因的高低关系为砧木苹果新疆野苹果鲜食苹果。聚类结果显示,48个品种分为鲜食苹果、新疆野苹果和苹果砧木3类,在0.68处,鲜食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到一起,说明二者有相对较近的遗传关系。新疆野苹果遗传多样性较高,鲜食苹果最低;鲜食苹果起源于新疆野苹果;不同引物的遗传参数差异较大,选择的引物效率值不同,说明引物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苹果逆境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野苹果是我国新疆天山野果林区中珍贵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具有抗寒性强、耐虫、耐病、耐旱等优良性状。新疆野苹果不仅是我国苹果属重要的野生资源,也是我国果树遗传育种优质的抗逆种质资源。了解新疆野苹果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规律,对植物抗逆育种和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疆野苹果在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和生理生化水平逆境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对新疆野苹果的逆境响应机制研究应更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渍水对苎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湘苎三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自然条件下麻田渍水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处理3季麻的株高、茎粗、皮厚、鲜皮重、有效株、原麻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株高、茎粗、鲜皮重、原麻产量差异显著,皮厚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野苹果次生代谢产物对虫害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受到虫害胁迫诱导后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其产生规律,为保护利用新疆野苹果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经过前期鉴定稳定遗传的抗虫株系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自然条件下,香豆酸含量显著高于抗虫株系,含量分别为2.2×104和0.5×104 μg/mL,差异倍数达到4.4倍。反式肉桂酸、咖啡酸、香草酸、阿魏酸含量变化不大;虫害侵染胁迫条件下,羟基肉桂酰衍生物中的反式肉桂酸含量上升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含量分别为3.3×104和2.2×106 μg/mL,差异倍数为6.8倍。抗虫株系的咖啡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株系,提升倍数为3.8,阿魏酸含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对照株系榭皮素含量显著高于抗虫株系,达到44.3%,生物碱各组分及苯甲酸、绿原酸含量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新疆野苹果被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mali Mats.)侵染诱导胁迫后,羟基肉桂酰衍生物等相关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5.
红麻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调控红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红麻的纤维产量。[方法]以纤维产量为参考数列,株高、茎粗、皮厚、笨麻率、干皮精洗率5个产量构成因素为比较数列,对8个红麻品种的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红麻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红麻纤维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茎粗>笨麻率。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育种上,红麻应选育皮厚、植株高大的品种;在栽培上,应主攻皮厚,增加植株高度,减少笨麻率,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红麻的纤维产量与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入侵新疆,主要分布于伊犁地区的新源、霍城、巩留、伊宁等四个县和兵团的61和62团.初步摸清了生物学.苹果绵蚜在新疆伊犁河谷1年发生12~15代,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以若虫在树干、主枝、侧枝的剪锯口、节疤、老树皮下、树缝、新梢的叶腋、短果枝的端部和树基的萌蘖枝处、枯枝落叶下,根茎外围0~7 cm土层中均能越冬.树下和树皮裂缝越冬存活率较树上为高.不同苹果品种被害率不同,秦冠被害轻.提出了以严格加强检疫,采用园内园外、树上树下、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苹果害虫防治与群落演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8.
适于FVS的长白落叶松树皮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长白落叶松的去皮直径及树皮厚度等,利用小兴安岭南部68株长白落叶松解析木与生物量数据,对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之间、树干材积与木材材积之间、树皮厚度与相对树高之间、树皮因子与树高之间等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处去皮直径的最优模型为D1B=0.922DOB(R2=0.99),胸径处树皮因子和树皮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苎麻属野生种资源的特性及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圃中对采自国内 1 4个省份的苎麻属野生种的生育特性、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及抗性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大多数野生种的出苗期在 3月份 ,现蕾期在 8~ 9月份 ;丛生类野生种的茎直立 ,分株力中等 ,散生类野生种的茎半直立 ,分株力强 ;平均株高、茎粗、皮厚分别为 1 3 7.8cm、0 .63cm和 0 .5 3mm ,经济性状好的野生种抗性强。讨论了中国苎麻属野生种资源的利用与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