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朗1号、新世纪、蜜枣和缅甸长果4个毛叶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分的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毛叶枣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初期,糖含量少,果实中蔗糖积累始于果实膨大中后期,直至成熟期;高朗1号、新世纪果实中果糖与葡萄糖的积累规律较相似,其含量变化不明显;蜜枣和缅甸长果果实中果糖的积累速度明显快于葡萄糖的.  相似文献   

2.
以红肉火龙果桂红龙系列‘金都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测定从果实谢花后第1天到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果形指数、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火龙果成熟时果形指数1.14,主要表现为近圆形,花后8~23 d为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平均增长速率为20.5 g/d,快速生长期结束后(果实开始转红),果皮厚度下降,果皮鲜重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石硖’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试材,对花后45 d到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质量、厚度,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后期,果皮质量增加的速度变缓,果皮厚度则表现为由厚到薄的变化模型。糖分水平显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同期果糖含量远远高于葡萄糖,蔗糖含量较低。蔗糖代谢酶活性表明,龙眼果皮中NI和SS(分解方向)活性较高,为调控‘石硖’龙眼果皮糖代谢的主要酶类,SPS、SS(合成方向)活性则较低,为果糖和葡萄糖生成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油菜品种秦优7号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PEPCase活性变化规律以及水份、油脂、蛋白、主要贮藏蛋白亚基等含量的积累动态,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发育期间,水份含量从81.61%下降到23.22%,油脂含量从0.26%上升到31.38%,蛋白含量从1.1%上升到21.36%,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63%上升到12.21%。12S球蛋白先积累,2S清蛋白后积累;PEPCase活性与蛋白含量、油脂含量分别呈阶段性相关,与油脂含量/蛋白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12S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α 2-3,α 4,β2,β3,β4亚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亚基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与2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籽用南瓜品种银辉一号为材料对南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的南瓜种子中可检测到8种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南瓜种子粗脂肪含量的积累模式呈现升-降-升的Z字型变化模式。在累积过程中除了C18:1和C18:3有负相关性外,其它脂肪酸相互之间显示了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其代谢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巴厘"和"台农11号"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实中糖积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糖积累缓慢;进入成熟期,蔗糖迅速积累,而己糖"巴厘"果实中前期变化较少,后期稍有积累,"台农11号"果实中前期稍有积累,后期基本不变.2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S和SPS活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正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I活性与2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含量与AJ的活性相关性品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夏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豆种子发育早期有6种脂肪酸,成熟期减少为5种.成熟期的种子亚油酸和油酸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棕榈油酸发育中途消失.大豆种子脂肪酸总量呈升-降-升的Z字型变化模式.此外,本文通过对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及主成份分析,对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了探讨,发现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与亚油酸呈同步积累,高度正相关,在脂肪酸组成中具支配地位,推测SAD和FAD2两种酶在决定大豆含油量方面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的油脂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油脂含量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的胚、非胚部位以及整粒玉米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玉米胚中油脂含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单粒胚油重稍低于高油115;微胚乳超高油玉米非胚部位及整粒玉米的油分百分含量明显高于高油115;微胚乳玉米的非胚油重在授粉后21~28 d之后有明显的消减,最终降到其峰值的77.25%~87.71%;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最终整粒油重稍低于高油115;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胚油重比低于高油115,表明在微胚乳玉米中有更多的油脂分配在非胚部位。  相似文献   

9.
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O/L花生品种8130为材料对其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中,含有8种主要的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酸含量逐渐增多,其它脂肪酸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脂肪酸总量在籽仁发育前期增加迅速,然后缓慢增长,到籽仁成熟期又迅速增加,在收获期达到峰值,油酸亚油酸比值(O/L),随籽仁发育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溪乌龙茶鲜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和组成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在茶叶中的积累规律。方法选择安溪土壤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的两块茶园,分别为高稀土茶园(H)和低稀土茶园(L),用多点取样后混合的方式,收集到土壤样品6个,不同生长期茶叶样品24个,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结果多年生老叶中稀土元素有明显的蓄积,在土壤稀土元素含量高的H茶园和含量低的L茶园,老叶稀土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5±1.15和5.90±1.22。当年生嫩叶的稀土元素含量随其老嫩程度的变化,在不同茶园中有所不同。在H茶园中,稀土元素含量以芽最高、一芽一二叶最低;在L茶园中,以一芽三四叶最高、芽最低;所有茶叶中均以轻稀土为主,随老嫩程度的变化,茶叶中轻、重组稀土元素的百分含量也呈规律变化,但在不同茶园间有所不同。结论乌龙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和不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土壤稀土总量、茶叶老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品种鄂芝2号为材料对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芝麻种 子发育早期有7种脂肪酸,成熟期减少为4种。成熟期的种子亚油酸和油酸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亚麻酸和 棕榈亚油酸发育中途消失。芝麻品种脂肪酸总量变化呈S形模式,脂肪酸总量达到峰值以后有一段显著回落,导 致含油量降低。鄂芝2号含油量回落时间出现在开花后38d左右。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与亚油酸呈同步积 累,正相关极显著,在脂肪酸组成中具支配地位,推测FAD2和SAD两种酶在决定芝麻脂肪酸组成方面可能具有决 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花生种子脂肪酸组成是决定花生油营养和储藏品质的关键因子。本文通过对花生种子脂肪酸累积模式的研究,揭示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形成规律。在开花结荚期和荚果成熟期每隔7天取材一次,果针入土后第7天第一次取材,对各个时期果仁进行脂肪酸分析,研究脂肪酸组成及积累规律;并对种子发育全过程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下针后10天内的花生种子可检测到9种脂肪酸,C16:1和C18:3在发育过程中由高到低,逐渐消失,其他7种脂肪酸则随着花生种子的发育逐渐积累增高。成熟的花生种子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1%左右。脂肪酸总量在接近成熟时有所下降。不同脂肪酸在累积过程中显示了高度相关性,C16:1和C18:3之间呈正相关,属于第一类;其余7种脂肪酸之间也均呈正相关,属于第二类。第一和第二类脂肪酸之间呈负相关。主成份分析表明,9种脂肪酸可以分成三类:C18:1与C18:2各为一类,其他7种脂肪酸为另一类,C18:1与C18:2之比是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表明,决定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关键基因主要是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和SAD基因,有目的地对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对于花生脂肪酸组成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培育的3个不同颜色彩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彩椒和绿色彩椒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呈上升趋势,总酚和类黄酮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紫色彩椒含有相对较高的色素和抗氧化物质,且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和花青素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则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番木瓜果实3个发育时期(Ⅰ、Ⅱ、Ⅲ)的果皮(外果皮)、果肉(内果皮)及种子中芥子酶的活性,并通过RT-PCR分析CpTGG1、CpTGG2和 CpTGG3三个番木瓜芥子酶基因在番木瓜果实各组织的差异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及种子中均有明显的芥子酶活性,但在果肉中无法检测出芥子酶活性;成熟后(Ⅲ期)番木瓜果皮的芥子酶活性相比未成熟前提高了6.6倍,而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的芥子酶并不表现出显著差异性。RT-PCR分析结果表明,番木瓜芥子酶基因在番木瓜果实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其中,CpTGG1在番木瓜果皮及种子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果肉中完全无表达;CpTGG2在番木瓜果实的各个组织中均无表达;CpTGG3在果皮及种子中也均有表达,成熟果皮(Ⅲ期)和Ⅰ期种子中表达量比较强,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呈现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对采后‘油木奈’果实腐烂的控制与抗病相关酶诱导的关系。采后‘油木奈’果实用0(对照)和1.2 μL/L的1-MCP处理12 h后,在(2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腐烂率、抗病相关酶如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能有效降低‘油木奈’果实腐烂率,提高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PPO和POD的活性。因此认为,1-MCP控制采后‘油木奈’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有关,抗病性诱导是1-MCP控制采后‘油木奈’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