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四份花培来源的水稻不育系种质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卫星标记和靶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系列引物标记对本研究所选育4份不育系(S446A、S409A、S13A和S560A)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从294对SSR引物和8对Trap引物中筛选出22对呈多态性的引物,其中引物RM222、RM171、RM251和引物Trap 2、Trap 3能将花培不育系与其他8种不育系区分开,这就在DNA水平上找到它们的区别,利用这些引物对12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我们也从DNA水平找到差异,说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用于新材料的成果认定和专利获得.  相似文献   

2.
早熟籼型不育系D 64 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 64 A是由保持系D 62 B的一个无色早熟突变株自交3代后获得的早熟株系用D 62 A回交育成的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播抽期比珍汕97 A早8~10 d,具有配合力高、可恢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颖花开花率85.1%,柱头外露率44.9%,开花率和柱头外露率均高于珍汕97 A.2003年8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用 D 64 A已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68,配制的3个早熟高产组合正在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系不育系V33S是广西百香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为母本与广西优质稻材料V33杂交,从F2代中分离不育株,之后采用系谱法反复选择,至F7代群体农艺性状、育性已基本稳定,2010年开始测配组合,2014通过不育系田间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5.
籼型抗病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19 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金23 A/858 B)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Ⅱ-32 B/金23 B)进一步杂交,从而聚合不同的优秀基因以丰富遗传背景,经6年10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最终获得籼型抗病质核互作新不育系锦319 A,组合为(金23 A/858 B)×(Ⅱ-32 B/金23 B),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Q211S’的稻瘟病抗性,以‘Q211S’为受体材料,以携带Pi9基因的抗稻瘟病材料‘75-1-127’为供体,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选育出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抗性鉴定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对苗瘟、穗瘟均表现较高抗性,其他特征特性与‘Q211S’相近。5个改良不育系与‘Q211S’所配组合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上差异不显著;而改良不育系所配组合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较‘Q211S’所配组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侯燕  侯国佐 《种子》2008,27(10)
在沪油12群体中发现1株天然不育株,与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材料5862 B测交出现一半左右的不育株,经3年4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育成了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芥酸含量0.23%、硫苷含量15.5μmol/(g.饼)、含油率45%~49%、种子蛋白含量23%左右、经济性状较好的黄籽双低不育系850 A,并被用作不育系组配一系列杂交油菜组合,其中DH 0815于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3A和珍汕97A,4个杂合不育系菲A/协青早B、中9A/协青早B、金23A/协青早B和珍汕97A/协青早B,3个恢复系752、测64-7和优米2号,按8×3 NCⅡ交配设计配制24个组合。比较研究了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及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58.33%的三交种比相应单交种具增产优势,平均增产6.11%。单株产  相似文献   

9.
银312S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抗倒性强、异交率高的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米质优的两系不育系新安S为父本杂交,利用海南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冷灌对育性进行筛选,经8代育成的不育起点温度低、米质优、异交率高的两系不育系。2018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由银312S配组的品种已有2个通过国家审定:银两优606(国审稻20206178)和银两优3028(国审稻20206177)。对银312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配组优势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13163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糯高粱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穗柄伸出度长,株叶型好,所配杂交组合株高较矮、籽粒商品性好,适宜机械化生产。配合力好,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金糯粱1号、金糯粱2号、川糯粱5号3个品种并已通过审(鉴)定。为促进13163A所配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研究总结了13163A的繁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籼型三系不育系69A(曾用名绣丰A)是用优Ⅰ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株与珍汕97A进行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和农艺性状稳定,达到了实用不育系的要求。选育过程69A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共利用了3个亲本:优IB和博B、珍汕97A。2000年利用优I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单株与珍汕97A进行回交转育。具体选育过程如下。2000年春季在南昌用采用温汤除雄法以优IB为母本  相似文献   

12.
方杰 《中国种业》2016,(11):63-63
<正>家60A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利用米质优和株叶形态好的中浙B、抗性强和配合力强的161-5B、开花习性好和株叶形态理想的78B为亲本进行三交改造,经过多代选育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遗传性状稳定、抗性较好、配合力强、不育性稳定、不育度高、异交结实性好、穗型较大、株叶形态好。201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6027。为加快家60A的成果转化,提供优质种子,根据家60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实践,探讨了其优质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66S是以培矮64S选系17S作母本、岳4B/923选后代选早熟单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01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66S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叶形态好,生育期短,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低,一般配合力好,配制杂交早稻新组合优势强,米质适合做加工原料用。目前,已有多个组合参加了各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红米稻,利用杂合不育系(D62A/红宝石B、933A/红宝石B),纯合不育系(D62A、933A、红宝石A)与2个白米恢复系(R527、R272)、1个红米恢复系(R31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6个三交组合和9个单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合不育系比纯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结实率高;(2)恢复系为红米,红米三交杂交稻抽穗期比较整齐一致,三交种产量比对应的单交种有显著的优势;(3)恢复系为白米,单交种株型比三交种整齐,生育期一致,米颜色不出现分离,因此选育红米杂交稻时恢复系的选择是关键;(4)对三交种、单交种12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5.
王乃元  梁康迳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作物学报》2008,34(11):1929-1937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代种子,种植F1代,收获自交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16.
用新育成的带紫叶色标记的水稻不育系先红A(B)为材料,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绿叶籼稻、粳稻品种杂交,研究其紫叶性状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先红A(B)的紫叶性状由1对紫叶基因控制,一般正常绿叶水稻品种带有1~2对抑制基因可调控该紫叶基因的表达。先红A(B)的紫叶性状及其杂种F1绿叶性状表达稳定,不受光温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先红A的紫叶性状是杂交稻种子鉴纯和制种防杂保纯的一种理想标记。先红A配制杂种,可筛选出株叶型好且优势强的组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安香A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于2016年用配制保持材料与籼粳胞质不育系88A回交选育而成的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配组品种同时具有香型、优质、高产、中熟、大粒、中抗稻瘟病的特点。安香A败育彻底,花粉败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综合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异交习性好,易繁易制,利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林  范银燕 《作物学报》1999,25(3):296-300
对1994年发现的我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特征特性的观察和细胞学鉴定、以及不育性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材料不育度为100%,属“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不育株小抱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后期到花粉粒形成早期阶段。(2)不育株与不同品种测交的F1代,6个组合表现育性恢复,2个组合出现一些完全不育株;恢复育性的植  相似文献   

19.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 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 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 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 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 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 不育基因(ms°)与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20.
用两系不育系香125S、培矮64S和三系不育系协青早A与早籼高产品种嘉育164、中籼品种9311、晚粳恢复系T1027,按3×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9个杂交组合。3个不育系杂种一代表现各异,协青早A组合平均生育期较长,组合间差距大,香125S组合平均生育期较短,培矮64S组合间生育期差距较小。亚种内组合,两系不育系组合结实正常,大部分组合株高恰当,三系不育系组合表现不育或半不育,植株较矮,存在包颈现象,亚种间组合结实率在45%~70%之间,植株存在超高亲现象,早籼/早籼组合穗型较小,其余类型组合表现大穗,尤其是培矮64S组合,表现较强的超亲优势。父母本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单株总库容量中亲优势超过50%,而父母本遗传距离较近的组合低于15%。9个杂交种单株总库容量超父优势明显,3个不育系中,培矮64S组合超父优势最大,达62.30%。培矮64S组合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个组合平均超父优势为57.72%,其中,培矮64S/嘉育164达到131.68%,显著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