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治理建设缺一不可的途径,同时也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乡村观光旅游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要遵循整体协调原则、统一布局原则、生态循环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生态农业旅游贵在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生态的农业景观,要切实处理好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持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注重自然生态文化的发掘与现代科技文化的融合创新,使旅游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农业观光旅游景区设计有意境创新,要在着力培育特色上做文章,体现农业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的高度融合;要充分运用现代设计与建筑技术手段,对景观区进行必要的辅助性配套建设,达到文化品味新颖和艺术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3.
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实现区域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为钏.研究和开发了区域农业与农村社会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开发包括数据库开发和子系统开发。其中,数据库开发包括农业凝术、声品、市场、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等五大方面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开发;子系统开发包括信息上传系统、基于数据库的网页动态更新系统和数掘库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开发。通过JSP和SQL对数据库的交互访问和管理,实现了对研宽区域的农业与农村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入库、处理、统计、分析、实时发布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为了探讨农村能源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有机结合途径和整体协调性机制,本文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和效应。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都市型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型农业已日益成为国内外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广州市农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其产业化和基地化生产特色也日益凸现,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已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等典型模式,在产业结构布局方面将需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以逐步形成新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6.
认为应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不失时机地调整农业结构,科技推动,延伸农业链做为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生态建设应针对农业生态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逐步推进该区域总体治理进程;把农业生态建设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陡坡耕地还林(果)、还草,“三化”草地治理,农村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等4项工程综合治理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的基本条件,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当前国际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是传统的农业区,农业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广西在自然、社会、经济及人文等方面与西部诸省区联系密切,属于大西南,应积极投入到西部的开发中去。广西 传统的农业区,因此农业的开发也至关重要。广西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投入西部农业开发。在农业开发中协调好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切实依靠科技兴农,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结合经济形  相似文献   

9.
赣州市南康区在实施农发水保项目中,坚持治理与开发紧密结合,把水土保持主动融入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之中,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南康甜柚产业,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和谐,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的双赢,真正实现了水土保持为农村、农业发展作贡献,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介绍了南康区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依托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原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的措施:利用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因地制宜,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研究开发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型观光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观光业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产业,其设计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统一。泰安市背靠泰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型观光旅游农业应围绕泰山大旅游做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并以泰安市小流域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为例,介绍了观光农业的几种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旅游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地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农业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该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泰山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实验区  相似文献   

13.
马坪镇生态农业建设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该镇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即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组合;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诊断是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基础上,将新乡市划分为北部生态旅游区、城市发展核心区及生态农业区,并对各分区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区的原阳、封丘等县及城市发展核心区的获嘉县,生态基础设施匮乏,障碍度范围为14%~22%,处于重和较重等级;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牧野区、红旗市辖区等地,NPP障碍度较高,为19%~36%;生态农业区西北部及城市发展核心区西南部,生长季降水障碍度较高,为17%~22%;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新乡县、凤泉区及生态农业区中的长垣县,区域环境质量较差,障碍度范围为14%~25%,处于重和较重等级;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红旗区、生态农业区西北及黄河滩涂,土壤碳蓄积水平障碍度处于重和较重等级,障碍度范围为9%~17%。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提升区域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五”计划期间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实践的概况,指出当前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潮流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具体体现,我国生态农业实践是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基础和发展需要,对国家“十五”期间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高、中、低3 种可选择目标的建议,并对加速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4 项主要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综合研究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道路必须注重与国际接轨相结合 ,忽视国外的发展就等于作茧自缚 ;中国生态农业的难点与出路在于其产业化 ,具体表现为生产的规范化、产品的无公害化、管理运作的标准化和法制化 ;中国生态农业核心技术应包括无公害产品的种植与养殖技术 ,新型肥料、农药与农膜等基础支撑技术 ,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认证与营销技术 ;标准化与国际化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和阶段性发展的标志 ;农民问题仍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在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上应首先解决好发展质量 ,且勿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7.
从成都农业发展的角度阐述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分析研究了农业信息化在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成都发展的战略重点,找到了一条适合成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成都市农业的跨越发展,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相似文献   

18.
按照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构建有机农业发展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适宜性分等定级。资源适宜性总体划分为4个等级:限制性等级1,环境质量条件对有机农业没有限制;限制性等级2,环境质量条件适合传统农业利用方式,但对有机农业的生产有一定限制;限制性等级3,资源条件在规划期间内可通过有机转化而达到生产标准;限制性等级4,规划期内资源条件不能通过有机转换达到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溧水县土壤资源、水资源和大气资源均有3个等级,总体上溧水县自然资源适宜性具有4个等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主要国家精准农业发展概况及对中国的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面临着投入产出比率相对较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国际形势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亟需转型升级。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带动下,精准农业孕育而生,成为了全球农业实现绿色、高产的有效途径。该文瞄准世界精准农业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凝练出政府引导、信息化建设、科技支撑、新型农民培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中国大田种植,分析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基础,从农田配套设施及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获取、自动变量作业系统及装备等方面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薄弱环节。该文旨在厘清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建议,如强化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分区域试点示范。  相似文献   

20.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段跃芳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224-228,234
水库消落带的研究传统上主要集中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和常规经济利用方面.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形成的消落带的重要的利用方式就是旅游业的开发,但是关于水库消落带对旅游业可能产生的潜在与长期的影响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以中国面积与涨落幅度最大的消落带--三峡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对三峡旅游的景观、环境、旅游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说明其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用机遇,强调三峡库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积极规避消落带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合理对消落带土地进行旅游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