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测算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潜力,对农业行政及技术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国际间和地区间进行比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到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2.
张杨  崔海洋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153-158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为了测度贵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贵州省9个地区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并分解了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内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机械的投入、播种面积的增加仍对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的投入与化肥施用量的提升却没有起到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进步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农业推广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好的方法、形式和组织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益不仅受到技术、方法的制约,还受到社会条件、经济水平、生产生活习惯、技术配套和风险预防的影响。要做好推广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推广的目的,充分了解技术的优势,评估技术风险;其次了解技术需求状况、社会人文环境以确定相应的组织形式、优选方法,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最后落实责任和资金财力保证。文章概述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4,(2):34
<正>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表示,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了重要支撑。2014年将强化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重大前沿技术研究。记者从当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增产  相似文献   

5.
张海明 《种子科技》2010,28(12):14-15
<正>在农业科技应用中,优良品种是具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增产增收的内因,是其他各项农业技术的载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近几年来,在全球农作物单产提高中,良种的贡献率达25%,而发达国家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高达50%~60%。目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农业水土资源严重短缺等4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强化农业基础与应用研究,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就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展开深入探究,并总结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基本概念、其产生的相关影响与提高基本应用效果的实际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作为农业推广部门,农业技术进步就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就要在管理体制、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上求发展、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对我国油菜籽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慧  沈琼  王强 《作物杂志》2006,22(1):28-30
通过定量模型对我国油菜籽生产中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技术进步对油菜籽产量的贡献率低于种植业的平均水平,油菜籽增产中科技含量不足。从资源配置情况看,目前我国油菜籽生产仍是面积扩张型,土地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化肥投入处在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施化肥有益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2,(1):34-34
农业部近日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构建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55%。“十一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It has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of V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otassium nutrition on mechanism 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athogen stres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Method] Three cotton cultivars Jimian 11 (JM-11 as susceptible cultivar), Zhongzhimian 2 (ZZM-2 as control cultivar), Nongda 601 (ND-601 as resistant cultivar) were adopted, and each cultivar had 0, 75, 150, 225, 300 kg· hm-2 potassium levels represented by K0, K75, K150, K225, K300. Two factors split plot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under artificial nursery inoculated Verticillium dahlia, to observe disease index of Verticillium wilt, and researched resistance associated substances content and enzyme activity. [Result] (1) The lignin, total phenol contents and POD, PAL activity in leaves or roots of JM-11 were mo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Verticillium wilt compared with ZZM-2, ND-601; the crucial disease resistance substances and enzymes were lignin, total phenol and PAL for JM-11, total phenol for ZZM-2 and ND-601. (2) The lignin, total phenol contents and POD, PAL activities of JM-11 were more sensitive to root potassium than ND-601, but weaker than that of ZZM-2. The sensitivity of POD, PAL activities in functional leaves of JM-11 to potassium were more sensitive than ND-601 and ZZM-2. (3) The best effect of potash fertilizer for relieving disease index for JM-11, ZZM-2, ND-601 were 32.5%, 26.4%, 16.5%, and corresponding potassium application amounts were 290.5 kg·hm-2, 253.5 kg·hm-2 and 229.5 kg·hm-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could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非监督分类结果的类别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基于遥感影像作物的自动分类,发挥遥感技术宏观、迅速的大范围监测特点,本文在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SODATA非监督分类结果的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分为ISODATA非监督分类过程和自动分类过程,自动分类过程又可分为冬小麦样本点占比排序和类冬小麦类别确定两个方面。当非监督分类类别设置为40或50类、每类样本数量为4或5类时,冬小麦遥感分类精度较高且分类精度稳定。在200个样本点组合(40个分类类别,每个类别中5个样本点)中,基于ISODATA非监督自动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相较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高了2.5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19.4%。在500个样本点组合(100个分类类别,每个类别中5个样本点)下,基于ISODATA非监督自动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相近。基于ISODATA非监督分类结果的自动分类方法可以在样本量较少时保持较高的分类精度,人机交互少,分类效率高,适用于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0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结合气候、植被、地形和土壤4个自然因子,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延安地区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09年研究区NPP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延安地区NPP的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3)降水、植被类型、高程和气温为延安地区NPP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任意2种自然因子交互作用的贡献率均高于单因子。研究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和气候波动变化是导致NPP年际增加的主要原因,NPP空间分异受多种自然因子的交互影响。开展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炭疽病菌侵染苹果属植物后相关miRNA的响应情况,以抗病品种‘八棱脆’海棠、感病品种‘嘎啦’苹果2个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胶胞炭疽孢子悬浮液侵染组培苗,4天后发病,提取植物总RNA并反转miRNA,用qRT-PCR分析2种植物中抗病相关mi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在抗性品种中miR390a和miR396b/c/f表达量下调,而在感病品种中表达量上调,且其靶基因均有LRR受体样丝氨酸/苏氨酸蛋白,miR482b靶基因为抗性蛋白。miR390a、miR482b和miR396b/c/f可能在苹果炭疽病的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任何十字花科植物的感病品种都会被该病菌侵染,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时可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为防御和减轻重庆地区高山甘蓝根肿病的发生,选择武隆高山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该区2010-2014年气象资料和高山甘蓝田间试验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根肿病发病率的关系。筛选出对根肿病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为定植-成活期的累积雨量、定植后第12-14日的平均气温,采用回归方法建立甘蓝根肿病气象预测模型。利用2015-2016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试用,确定系数R2为0.68,说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可应用于重庆高山地区甘蓝根肿病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气象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将为高山甘蓝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化学除草剂砜嘧磺隆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在旺长初期,采取烟株茎叶定向喷雾的方法,研究砜嘧磺隆施用后烤烟的药害,评价其安全性,筛选奈安、芸苔素内脂2种保护剂与砜嘧磺隆混施,开展保护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碸嘧磺隆会对烤烟快速产生最高7级程度的药害,但药害症状表现期较短,施药10天后基本消失,15天后全部消失,烟株恢复正常生长,成熟期的烟叶无药剂残留。2种保护剂可对砜嘧磺隆产生的药害起到一定缓解修复作用;奈安保护剂使用效果优于芸苔素内酯,但两者对直接接触到药液的叶片影响效果修复不显著;2种保护剂降低了砜嘧磺隆对杂草的防效和持效期。在烟叶生产活动中砜嘧磺隆施用的有效浓度以50~58.3 mg/kg为宜,一旦发现烟株有明显的药害症状表现,即可喷施奈安或芸苔素内酯进行保护性修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运输方式对生菜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橡生2号’生菜为研究对象,选择3种常见的运输方式:保温箱包装常温运输(A)、保温箱加制冷剂包装在常温下运输(B)、PE包装袋加纸箱包装在0℃下运输(C)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方式在0℃冷藏条件下运输的生菜,其失重率和呼吸强度均低于另外2组,VC含量和感官评价高于另外2组。因此在运输时间在12 h内可以采用A方式运输,在24 h内可以采用B方式运输,如超过24 h则最好使用C方式运输来保证生菜的货架期及品质。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液态地膜的发展历程,简述了国内五代液态地膜各自的生产材料,总结了液态地膜的应用对象、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效果,充分表明了液态地膜可适用于大多数作物,适用地域之广,并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白色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动了国内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指出了液态地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需科技工作者对液态地膜的喷施环境、喷施浓度、持久性和完整性等继续研究,不断升级换代,获得更佳效果。最后提出了废弃资源再生液态地膜的发展设想,液态地膜覆盖集成技术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InDel markers that were developed by comparing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data were used to map the AS98 gene of a dwarf mutant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Method] An F2 segregation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from an upland-cotton dwarf mutant (AS98) and its wild type (LHF10), and InDel marker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genome re-sequencing data from the two parents. The InDel markers and the F2 generation were then used to map the AS98 gene of the dwarf mutant. [Result] A total of 114 InDel markers located in a previous mapping region were screened and used to genotype 223 F2 individuals. Ultimately, phenotypic data and 20 polymorphic primer pair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genetic linkage map.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mapped AS98 within a 6.9 cM distance of the marker InDel-50 on chromosome D12.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InDel markers developed from re-sequencing data for gene localization in isolated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upland cotton dwarf materials. The resulting gene map provides a basis for future fine mapping and molecular-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ng.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产品数据,构建Ts-NDVI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析评价云南曲靖市2010—2012年的干旱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曲靖市遭遇了非常严重的干旱灾害,受灾面积高达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基于TVDI指数的旱情动态监测方法适合云南省曲靖干旱监测。本研究建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提高了干旱监测的实用性,在曲靖市干旱监测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广泛应用到该地区干旱监测研究中,为曲靖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