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淮海夏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黄淮海南一组5年夏大豆区域试验测定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蛋白质和脂肪所要求的气象条件是相异的;影响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气候关键期为8月中,下旬(鼓粒中前期),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影响脂肪含量的综合气候关键期为9月上,中旬(鼓粒中后期),主导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对二者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惠贞  唐红艳  牛冬  吕淼 《大豆科学》2021,40(1):112-121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期,并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成分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而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荚期~鼓粒期)是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共同关键期,也是影响大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大豆进入开花期后,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较低、成熟期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在分析生物学意义基础上优选因子,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关键影响因子定量关系模型,拟合率均较高.通过对2019年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模拟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大豆开花至成熟期间分为九个生育时段,建立脂肪、蛋白质与气象因子的积分回归方程,并对每个生育时段中温度、降水、日照的时间分布所导致籽实脂肪、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的相关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每一单位温度(℃)、降水(mm)、日照(小时)在大豆脂肪、蛋白质累积的不同生育时段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效应或负效应),同样的作用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别。这是一个品种在当地多年种植所产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大豆脂肪与蛋白质的形成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象因子的不同要求,是达成两者含量呈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脂肪、蛋白质累积的不同效应情况,将脂肪、蛋白质累积的全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以温度、光照、水分、湿度为代表的气象因子和氮肥运筹方式作主导的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对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蛋白质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生产中降低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李楠,赵爱莉,高敏,王雪飞大豆以其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脂肪、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受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以温度、光照、水分、湿度为代表的气象因子和氮肥运筹方式作主导的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对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 ,蛋白质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生产中降低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7,16(4):319-327
在中国黑龙江省6个不同生态区设置固定轮作场圃,连续3年研究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重茬3年以上,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化学调节剂以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氮肥、播种期和播种量、收获期)和气象因素(降雨量和温度),同时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海拔、纬度、气象等因素对向日葵脂肪及脂肪酸、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密切相关。高海拔和高纬度有利于脂肪及脂肪酸积累;但不利于蛋白质及氨基酸积累。低海拔、温差小,向日葵种子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Camelina sativa (L.) Crantz is a flexible oil-seed crop that can be grown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and soil conditio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quality of camelina seed, samples originating from 11 remote locations in Europe and in Scandinavia (6° W–25°E, 48–61°N) were analysed for content of oil,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re. The evaluation was restricted to three promising summer cultivars chosen from seven tested varieties/cultivars. Among the cultivar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content of oil and crude protein was fou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oil in seed ranged from 39.6 to 44.1%/DM.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ranged from 39.2 to 47.4%/f.f. DM, 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rude fibre was 12.5–16.8%/f.f. DM. The general mean content of oil was 42.0%/DM, crude protein 43.6%/f.f. DM, and the content of crude fibre was 14.5%/f.f. DM. The variation in the quality of seed was ascribed partly to the cultivars and mainly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climatic and soi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crop was grown.  相似文献   

12.
以3个不同油葵品种为试材,对4个地区、5个气候因素与籽实含油率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籽实含油率的最重要气候因素,对籽实含油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最大。5个气候因素对籽实含油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最低温度→目较差→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和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受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选用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5个不同生态点分期播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点与不同播期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在6个小麦品种中,淀粉含量与面粉筋力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南京与姜堰两地在提高小麦品质时产量水平相应降低,而徐州、泰安与保定三地可以同步增加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但面粉筋力与烘烤品质不能保证相应的提高。晚播与早播、适播相比,蛋白质含量虽有所增加,但产量与其它品质性状都有所下降。随着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以及日较差的增大,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的相关系数减小;灌浆期间日较差越大,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以及淀粉含量与沉淀值间的相关性均由负相关逐渐趋向于正相关;随灌浆期间的总日照时数增加,淀粉含量与沉淀值间的相关系数增大,由负相关逐渐变为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不同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及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德  余建章 《大豆科学》1994,13(3):237-244
利用7个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不同亲本的12个组合,研究了脂肪、蛋白质及总量含量的遗传特点及其配合力和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①三性状均是数量性状,F2呈常态分布,F2与中亲值几乎机等,且用中亲值预测F2更可靠。②脂肪、蛋白质含量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总量含量则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存在,且后者略占优势。③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估值较高,从F2代起可对其直接选择,而总量含量则不宜在F2代进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5.
Dates of initiation of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and of ear emergence were determined for four cultivars of perennial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representing a range in maturity from early to late in a single trial in 1977.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factors upon th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was investiga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while day-length largely influenced the dates of initiation, subsequ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wards ear emergence was influenced mainly by temperature.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cultivars may have similar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physiological growth stage of initiation and the agronomically significant growth stage of ear emergence.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greater accuracy in forecasting ear emergence dates by relating meteorological data to the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cultivars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个不育系和11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水稻12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结果表明:(1)大部分性状特殊配合力方差极显著,即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作用;少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且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糙米率、粒长和垩白面积等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整精米率和糊化温度受恢复系影响较大,精米率、长/宽和垩白粒率等受父母本影响相当。(3)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糙米率、垩白面积、粒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4)亲本以星城A和明恢77较为理想,组合以星城A/TO974和金23A/R207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7个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除一个组合外,其余组合F_2油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市,加性效应明显.F_2油分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44,预期遗传进度平均为0.67.大多数组合的F_2油分含量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大豆浸出制油过程中,通过增加脱皮工艺,可得到高蛋白去皮豆粕。其目的是,提高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浸出设备的处理量,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改善油品质量。工大集团中大植物蛋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热脱皮工艺生产高温豆粕,并根据不同的需要生产不同蛋白含量的等级豆粕,此种工艺可明显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高油大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大豆的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播期的影响;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17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外,其它14种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均受播期因素影响较大,而各种脂肪酸含量主要是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