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茶林低产成因及技术改造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在南方各省栽培有悠久的历史.霍山油茶林约14.7万亩,多为自然落籽成林和萌芽成林的林分,主要分布在318省道沿线地带,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或零星分布,但油茶林相不齐,残林老化,品种混杂,落花落果,单产不高,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2.
油茶丰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阐述油茶林的管理技术,分幼林与成林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集约经营方式,必将获得油茶高产、稳产、丰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幼林低产改造、成林低产改造及老残林低产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油茶低产的问题,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花期喷施油茶保果素、树型培育、叶果比调控、种草养园、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叙述了油茶成林保花保果综合技术。该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油茶落花落果,提高油茶座果率,年平均产茶油可达709.5kg/hm2,提高了油茶林经济效益,可实现油茶林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修剪是保证油茶丰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在阐述油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油茶幼林、成林以及低产林的修剪技术,为油茶的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油茶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耒阳、常宁、浏阳)的不同类型油茶林的油茶病害进行了逐月调查。调查显示,危害湖南省油茶种植的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根腐病等7种主要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对苗圃地、新造林、幼林、成林、采穗圃、老林和低改林等不同类型油茶林的对比调查,总结了不同类型油茶林的病害发生特点,为及时准确防治油茶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价值高。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加强现有油茶成林的抚育管理是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根据油茶生物学特性和成林经营现状,就其抚育管理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油茶林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茶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不施肥、盲目施肥等问题,分析筛选出适合油茶专用的有机肥、复合肥种类,并归纳总结出油茶新造林、幼林、成林等三种不同林龄的高效施肥技术,为油茶林的丰产、稳产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9.
油茶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油茶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从油茶的良种选育、育苗技术、种植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成林管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油茶林培育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油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我国油荼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油茶林低产和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而探讨了油茶的栽培方法,包括种植地的选择、育苗方法、整地施肥与造林、幼林管理、成林修剪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金寨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气候和水肥等各项条件都较适宜油茶的发育和生长.境内有大面积油茶林分布,主要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集体时发展起来的.全县现有油茶成林约6万亩,近几年新发展油茶幼林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12.
金寨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气候和水肥等各项条件都较适宜油茶的发育和生长。境内有大面积油茶林分布,主要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集体时发展起来的。全县现有油茶成林约6万亩,近几年新发展油茶幼林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13.
郴州是油茶老产区,由于经营历史悠久,现有成林一般树龄衰老,林相残缺不全,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因此,目前我区在油茶经营上,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速更新改造老残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邵东县黄草坪林场油茶优树混系林的遗传增益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无性系间的优劣,同时分析了4个最优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二十三株初选油茶优树的广义遗传力为O.46,利用初选优树枝条嫁接而建的混系林,第9年的产量为现有油茶成林一般产量的5——7倍。  相似文献   

15.
油茶成林通过采用树形改造,减少主枝、回缩修剪、控制竞争、以及改造徒长枝增加结果枝等措施,拉开角度,改善了光照条件,增强了树势,扩大了结果之和,使低产油茶林获得了高产,高产油茶林更加高产的良好增产效果、三年平均低产林产量增长了167.4%,高产林产量增长了62.8%,通过修剪油茶树的高度降低,树冠缩小,冠幅紧凑,茶林整洁,病虫害减轻,给管理带来了方便,同时,生产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我省油茶成林分布广,面积大,为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林荒、株稀、树老、种劣及病虫害严重,大面积产量低而不稳,常年平均亩产仅3—5斤。在华主席关于“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号召鼓舞下,根据1978年全国油茶生产会议对现有油茶林提出的“一年垦复荒芜山,逐年改造老残林,加速营造高产林,力争产量翻一番,八年增三倍”和“植物油料木本化”的要求,经全省油茶科技协作会议讨论,拟订了江西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省现有油茶成林7000余亩,除云台,宝华油茶发展较早以外,大部分是在1952年至1954年由外省调进种子直播造林而成。由于油茶种子来源不一,加上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个体之间互相影响,产生变异,因而我省油茶品种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其中优株很少,劣株较多,目前虽已进入盛果期,但每年产量很低。因此,进行油茶良种选育,应用优良品种,改造现有油茶低产林,营造油茶新林,就成为我省油茶生产上的一项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自1978年起开展了油茶优树选择工作。现将两年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一、方法与步骤 我省油茶林分布面比较广。为做到在广泛的基础上选择好优树,我们组织了油  相似文献   

18.
江西是油茶重点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3左右,为我国茶油商品油基地省之一。全省现有油茶成林1350万亩,以1981年丰收年计算,平均亩产茶油亦只有6.3斤。低产林面积大,生产潜力也大。为了实现我省油茶产量翻番,省林学会于四月间在宜春县召开了全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油茶生产、科研、教学等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在51名代表中,有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21名。省科协学会部和省林业厅经济林  相似文献   

19.
油茶大分舌蜂观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分舌蜂(Colleles gigas Ckll)是油茶花期的主要授粉昆虫之一,对促进油茶异花授粉,提高着果率,增加产量有一定作用.我省麻城县五脑山林场有油茶林一万亩,其中成林三千五百亩.林场内有大分舌蜂成块集中分布.我们于1977-1979年进行了初步观察.观察表明,大分舌蜂对提高油茶产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茶成林修剪生理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适应性强,栽培范围广.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油茶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油茶成林修剪仍是薄弱环节.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油茶成林修剪生理效应试验研究,现初步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