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用植物油标准是衡量食用植物油品质优劣的依据,由于对食用植物油品质要求不同,使得国内现存的食用植物油标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对现行有效的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之间的品质指标及其限量,以及安全卫生指标及其限量进行系统比较,寻找不同标准的差异,并以此来对不同标准的严格程度加以比较,从而为我国食用植物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用植物油标准是衡量食用植物油品质优劣的依据,由于对食用植物油品质要求不同,使得国内现存的食用植物油标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对现行有效的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之间的品质指标及其限量,以及安全卫生指标及其限量进行系统比较,寻找不同标准的差异,并以此来对不同标准的严格程度加以比较,从而为我国食用植物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风干燥温度对脱水白萝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春大根"白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50、60、70、80、90、100℃的热风干燥处理1 cm×1 cm×10 cm的白萝卜条,研究热风干燥温度对脱水白萝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70℃时,脱水速率较快,脱水白萝卜色泽较白,感官品质、食用品质和复水性均较好,VC保留率较高。其次,干燥温度60℃时,脱水速率较慢,形态轻微变形、皱缩,食用品质略差。干燥温度低至50℃时,VC的保留率有所提高,但干燥时间延长,感官及食用品质均有所下降。干燥温度超过80℃后,干燥时间未显著缩短,脱水白萝卜褐变加重,感官品质、食用品质和复水性均变差,VC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4.
郭刚  李远新 《粮食储藏》1991,20(6):10-18
本文对中国主要省、自治区的小麦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品质分析,得到了小麦及其制粉的各项品质指标与食用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和全麦粉SDS沉降值两项指标,能很好地快速预测中国商品小麦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食用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及其改良策略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简述了食用稻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品质评价标准,综述了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 环境生态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品质遗传及品质 成的动态生理基础等研究进展;提出了品质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大米陈化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大米陈人过程中的胚乳细胞变化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指出了大米陈化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是导致大米食用品质下降的直接原因,运用酶处理是改变陈米组织结构,提高米饭食用品质的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荞麦收获经贮藏后,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褐变是最明显的品质劣变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加工和食用的品质及商品价值。围绕荞麦色泽变化、品质劣变、控制措施展开讨论,分析了国内外荞麦褐变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荞麦贮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外源硒施用水平下食用木薯的营养品质、抗氧化性及采后生理变质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外源硒对食用木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用范围内,外源硒能促进淀粉、蛋白质、总糖、黄酮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其中在0.9kg/hm 2处理下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外源硒处理下食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变质的速度均小于对照,但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外源硒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氢氰酸的积累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对支链淀粉含量和干物质率的作用不明显。综上,施用适量的外源硒能改善食用木薯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水苏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脂肪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总贡献率为67.8%;其中蔗糖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蛋白质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0.439*)。鲜食期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中蜜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仅有成熟期的7.4%和12.4%,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影响有限。菜用大豆的鲜食期一般在开花后42 d,可维持一周左右。此期蔗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比成熟期低3%左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期,而蜜三糖、水苏糖含量最低,果糖+葡萄糖居中,食用品质最佳;鲜食期过后,籽粒中蔗糖和单糖含量降低,脂肪与蛋白质积累增加,蜜三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增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0.
绿豆的品质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豆是中国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其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直接影响着绿豆加工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绿豆加工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归纳了绿豆品质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品质、营养品质、药用价值及加工品质,总结了绿豆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抗性淀粉、黄酮类化合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利用现状。认为应该加强绿豆品质特性、功能成分研究,注重保健产品的开发,加强加工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豆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绿豆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可食性涂膜的保鲜原理及主要成膜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综述了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在果蔬、肉制品、蛋、虾、食用菌等不同种类食品贮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肉类嫩化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嫩度是肉的主要食用品质,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肉类嫩化酶——内源性嫩化酶与外源性嫩化酶的特性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冷却肉保鲜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冷却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冷却肉的冷冻低温保藏技术、高压保鲜技术、辐射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包装技术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冷却肉的生产及保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兼具营养及药用价值,被公认为"现代保健食品",已成为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引起褐变、变质或腐烂等,严重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食用菌保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影响食用菌采后保鲜效果的因素,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鲜食枣营养丰富,口感俱佳,深受人们喜爱,但其贮藏期短,严重影响了鲜食枣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制约了鲜食枣产业发展,研究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是近年来果品保鲜领域的热点。对近年来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鲜食枣采后理论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为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鲜食枣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浆果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丰富,但由于其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腐败变质,极大地缩短了浆果的货架期,因此延长采后浆果的保鲜时间尤为重要。概述了多糖类涂膜、蛋白类涂膜、多糖-蛋白复合涂膜这3类天然可食性涂膜的优缺点以及在采后浆果保鲜中的应用,并对其保鲜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采后浆果保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和改良食品品质至关重要。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肉味香精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优劣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概述了肉味香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如酶解技术、热反应技术、干燥浓缩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微胶囊技术等,旨在为肉味香精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食品保鲜领域,可食用天然抗菌保鲜膜是一种重要的可生物降解膜,具有易降解、成本低、来源广等特点。介绍了多糖膜、蛋白膜和脂质膜3种可食性涂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复合成膜技术、纳米颗粒制备技术及添加植物精油在制备可食性涂膜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可食性包装材料在保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鲜鸭肉产品的安全质量现状,研究肉鸭生鲜制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关键技术,建立肉鸭规模化屠宰冷却、多栅栏减菌、冷链不间断的标准化保鲜技术,使生鲜鸭肉产品成为肉类加工企业的主打产品和主流方向,可以满足人们追求肉食美味、安全和合理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可食性复合保鲜膜的种类、材料特性(如机械性能、透气性、隔水性能等)和保鲜效果进行阐述,并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复合保鲜膜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