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间小黑蛛对朱砂叶螨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洪俊  柯道秀 《昆虫天敌》1991,13(3):107-112
本文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和选食反应。结果表明,幼蛛和成蛛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2型。在朱砂叶螨和棉蚜共存时,幼蛛和成蛛对螨的偏食作用较小。此外,用李超(1982)对Holling方程的修改型描述了草间小黑蛛在上述两种猎物共存时的捕食反应。  相似文献   

2.
草间小黑蛛对亚洲玉米螟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Sundeval)〕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二、三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寻找效应。其功能反应属Holing-Ⅱ型,相应模型为Na=1.1463N/(1+0.02205N)。草间小黑蛛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用Hassel&Varley(1969)模型E=0.3989P-0.6343和Beddington(1975)模型E=0.3579/〔1+0.3125(P-1)〕进行模拟。寻找效应与草间小黑蛛自身密度和玉米螟幼虫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Beddington(1975)模型E=0.3579/(0.6875+0.006886N+0.3125P)进行描述,表明寻找效应(E)随草间小黑蛛密度(P)和玉米螟幼虫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亚致死浓度农药对草间钻头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两种方法饲喂草间钻头蛛,研究了乐果、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3种农药对其发育历期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乐果和氰戊菊酯环境染毒法饲喂草间钻头蛛,其雌蛛体重较对照显著下降。以溴氰菊酯毒饵法饲喂草间钻头蛛,其雄蛛体重较对照显著下降。环境染毒法饲喂草间钻头蛛,3种农药对雄蛛体重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种农药饲喂的若蛛在三龄历期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四龄和五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总效应是农药延长草间钻头蛛若蛛的发育历期,阻滞个体发育,导致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4.
斯氏钝绥螨对朱砂叶螨若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若螨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斯氏钝绥螨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Ⅱ型.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斯氏钝绥螨的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16~28℃之间,随着温度升高斯氏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增加、搜寻效应增强.斯氏钝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330P-0.572.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在19~31℃温度下,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的捕食作用属于Holling Ⅱ型,28℃时捕食能力最强,a/Th为51.9750;对卵、幼螨和若螨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87、0.90、1.22;对各螨态的控制能力大小依次是幼螨 >卵 >若螨。同一密度下,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若螨的寻找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8℃时最大,为0.9074;同一温度下,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猎物密度为16头时最小,为0.3367。加州新小绥螨对猕猴桃卢氏叶螨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伪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搜寻效率a′与处理时间Th值分别为0.5902、1.0025、0.9697、0.3146和0.0150、0.0240、0.0520、0.1681。伪钝绥螨的雌成螨喜食二斑叶螨的卵、幼螨和若螨,而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较弱。伪钝绥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者密度低时,捕食率下降较快;随着捕食者密度进一步增加,捕食率下降缓慢,干扰反应方程拟合为E=0.3101P~(-0.412)。  相似文献   

7.
深点食螨瓢虫对二斑叶螨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5年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um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深点食螨瓢虫捕食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属于HolingⅡ型反应,当N→∞时,在24小时内,成虫的捕食上限是167头,幼虫是171头。在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的混合种群中,经对深点食螨瓢虫选择系数的研究后表明,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均喜食二斑叶螨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生境的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种群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并对其体内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草间钻头蛛种群对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水平不同:草丛种群最为敏感;棉田种群的抗药性最强,其中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最高,相对抗性指数为14.61,达到中抗水平;其他种群对3种杀虫剂较敏感或抗性较低。5种生境草间钻头蛛体内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以草丛种群最低,棉田种群最高。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的增强可能是棉田草间钻头蛛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敏感或产生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控害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斜纹猫蛛亚成蛛和雌、雄成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斜纹猫蛛自身密度对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达到某一阈值后趋于稳定,其对2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显著高于对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个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既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又符合Holling Ⅲ功能反应模型。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均大于对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雌成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分别为0.664和0.558;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处理时间总体上短于对3龄幼虫的处理时间,亚成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011 d和0.009 d;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均高于对3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随着猎物密度的增长,斜纹猫蛛的搜寻效应呈下降趋势。斜纹猫蛛的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呈负相关,随着自身密度的增...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的饮水和人工饲料中添加四环素的方法研究了蜘蛛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去除.同时,通过设置草间钻头蛛Wolbachia感染种群与未感染种群之间不同的交配方式,研究Wolbachia感染对草间钻头蛛生殖和适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间钻头蛛的饮水和人工饲料中添加四环素均能部分去除草间钻头蛛体内的Wolbachia,在供试最高浓度下,去除率分别为40%和50%.4种不同的交配组合下,草间钻头蛛雌蛛均能产卵,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Wolbachia感染对草间钻头蛛的生殖无影响.感染Wolbachia的草间钻头蛛所产第1卵袋的卵历期为6.65d,极显著高于未感染Wolbachia的卵历期(P =0.008).感染与未感染Wolbachia的草间钻头蛛种群世代存活率、性比以及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益蝽Picromerus lewisi(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研究了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捕食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及益蝽的生防作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室内(27±1)℃、光周期16L:8D条件下,采用圆盘法测定了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与搜寻效应,利用HollingⅡ方程对捕食测定数据进行模拟,建立了益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均具有捕食作用,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II型,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益蝽5龄若虫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52.900,瞬时攻击率为1.0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26.40头/d;益蝽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02.900,瞬时攻击率为0.8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14.60头/d。益蝽雄成虫与益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之间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以上结果,益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测定迭球螋(Forficula vicaria Semenov)成虫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 迭球螋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1959)型模型, 拟合的圆盘方程为 Na=0.993 6 Nt/(1+0.004 1 Nt); 根据汪世泽等(1988)提出的 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 Na=a ?exp(- bNt -1 )拟合, 求得日均最大捕食量176.9头, 最佳寻找密度92头; 利用Holling(1959)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关系公式 E=a/(1+aThNt ), 结果表明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利用Hassell (1969)模型 E=QP-m 和 Beddington(1975)模型 E=aT/[1+btw(P-1)]对寻找效应与迭球螋成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 拟合方程分别为: E=0.631 8 P -1.369 3 和E =0.738 4/(2.266 8 P -1.266 8), Beddington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寻找效应与迭球螋密度之间的关系; 寻找效应与迭球螋密度和棉蚜密度之间的关系用Beddington(1975)模型 E=a/[1+aThNa+btW(P-1)]进行描述, 拟合方程: E=0.738 4/(2.266 8 P+0.004 04 Na -1.266 8), 寻找效应随迭球螋密度和猎物棉蚜密度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足肥螋Eurellia pallipe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能力,在室内于(28±1)℃,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与搜寻效应。结果表明: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捕食时,黄足肥螋先用尾铗夹伤草地贪夜蛾幼虫或造成其死亡后再取食,持续取食时间最长达22 min,最短6 min,平均取食时间为(10.3±3.3) min。通过HollingⅡ模型对捕食作用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为62.5头,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951和0.016 d。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表现出一定的搜寻效应,但在一定的空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其搜寻效应逐渐降低。由此表明,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光照培养箱中,于(25±1)℃、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异色瓢虫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1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5.6粒、1.035和0.039 d;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33.3头、0.736和0.03 d。异色瓢虫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异色瓢虫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对豆大蓟马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淡翅小花蝽各虫态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能力、寻找效应、捕食选择性及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淡翅小花蝽各虫态对豆大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淡翅小花蝽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下降。淡翅小花蝽若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5龄若虫的日捕食能力最强,为42.9头。淡翅小花蝽5龄若虫对2龄若虫捕食率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经拟合获得的干扰模型为E=0.412P-0.822,分摊竞争模型为I=1.042lgP+0.071。猎物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均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偏好性明显高于成虫。研究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豆大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 并用Holling 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蠋蝽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 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0.933、0.892、0.961和0.872; 处理时间分别为0.242、0.100、0.084、0.063 d和0.074 d; 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32、10.000、11.905、15.873头和13.514头。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干扰作用随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321、0.408、0.413、0.767和0.600。表明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 且控害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转Bt+CpTI基因抗虫棉花SGK321与其亲本石远321为研究对象,研究普通草蛉幼虫捕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旨在评价转Bt+Cp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功能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对非靶标昆虫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普通草蛉幼虫随龄期的增长对棉蚜的瞬时攻击率加快,普通草蛉1龄幼虫取食SGK321和石远321棉花上棉蚜的瞬时攻击率为0.045和0.044,至3龄时瞬时攻击率可达0.107和0.093,但处理和对照间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草蛉幼虫对SGK321和石远321棉花上棉蚜的取食时间分别从1龄的0.984和0.992 h减少到3龄的0.130和0.125 h,但普通草蛉对2种棉花上棉蚜的处理时间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当N0→∞时,取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幼虫日最大捕食量之间亦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棉蚜密度的增加,普通草蛉各龄幼虫对2种棉花上棉蚜的搜寻效应均呈下降趋势,即1龄幼虫由0.0239和0.0235降为0.015和0.0148;2龄幼虫由0.0479和0.0464降为0.0245和0.0242;3龄幼虫由0.0631和0.0588降为0.0207和0.0207。研究表明转Bt+Cp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