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灌灌水定额与灌水周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技术是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 :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 ,可以实现局部灌溉。以断续滴出的形式供水时称为滴灌 ,以喷洒的方式出流时称为微喷灌。此外 ,还有涌泉灌、小管出流等方式。但在实践中形成完整理论并广泛使用的主要是滴灌和微喷灌技术 ,本文所指的微灌即指这两种。1 确定灌溉时机水分以液态形式在植物组织间运动 ,以蒸汽形式蒸发到空气中。只要根系能够提供作物全部的水分需要 ,就无需灌溉。当作物叶片外部大气对水分的需要多于根系所能提供的水量时 ,作物体内出现亏缺 ,导致作物因失水引起部… 相似文献
2.
试验初步探讨了井灌水稻晒水池及灌水渠道的增温作用 :晒水池的增温作用与其面积密切相关 ,面积越大增温效果越明显 ,晒水池中约 1/ 3的面积对于增温作用较大 ;灌水渠道也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渠道越长增温作用越强 ,但断面流量大影响增温效果 ;晒水池、渠道的增温动态与气温变化规律相一致 ,白天的增温作用明显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3.
井灌水稻池内水温分布规律与灌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灌水稻池内温度分布特征是靠近进水口处形成一低温区 ;灌水过程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降温过程 ,停止灌水后水温迅速上升 ;采用单排单灌、间歇灌水、并且更换进水口的灌水方法 ,有利于降低因灌水造成池口附近低温区的不利影响 ;护胎水的管理以日间补水为宜 相似文献
4.
5.
元氏冬小麦适宜灌水定额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灌水定额能减少深层渗漏量,可以有效避免灌溉水的浪费,在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利用HYDRUS-1D模型对元氏冬小麦3个生育时期的土壤水分动态、深层渗漏规律进行模拟研究,探讨适宜的灌水定额。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3个生育时期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达到了a=0.05水平上的显著,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利用验证后的模拟模型模拟研究了冬小麦3个生育时期、不同灌水定额、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和深层渗漏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渗漏量与灌水定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层深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元氏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开花期的适宜灌水定额分别为<90、90和90 mm,以减少深层渗漏量、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渗灌条件下保护地黄瓜不同生育期适宜灌水定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将黄瓜全生育期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按生育阶段控制上、下限对黄瓜进行组合灌溉,通过比较黄瓜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探讨了用节点式渗灌灌溉温室栽培黄瓜灌水定额(灌溉湿润比)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砂质粘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 cm、计划湿润层深15~40 cm(厚度25 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 kPa(田间持水量)和30 kPa时,将计划湿润层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 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 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适宜土壤水及灌水下限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山东省13处灌溉试验站,1981~1986年冬小麦灌溉试验及土水势测试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不同生育阶段土水势与产量关系,提出了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土水势及灌水下限指标,为冬小麦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北方设施番茄灌溉施肥模式,为区域设施番茄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设3个灌水额水平(低水W1单次灌水额80 m3·hm-2,中水W2单次灌水额160 m3·hm-2,高水W3单次灌水额240 m3·hm-2),以田间持水量θ为基准,从番茄苗期到膨大期采用60%θ为灌溉下限,番茄着色成熟期采用50%θ为灌溉下限,设3个施肥水平(低肥F1总肥量N120-P2O560-K2O 75 kg·hm-2,中肥F2总肥量N180-P2O590-K2O 112.5 kg·hm-2,高肥F3总肥量N240-P2...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社交网络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土地细碎化、不利于规模经济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及其规模问题受到
关注。根据经济主体社交网络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知、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是人为主观设计就能够设定的、而是
取决于家庭农场交往过程中、以市场为平台、通过社交网络获得的物质、信息等资源的状况;以及取决于社交网络形
成的多边信任结构激发出的期权价值。家庭农场社交网络及其规模经营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于通过社交网络的构建
和加固、可以做到;改变农业主体的属性从而形成家庭农场规模弹性的主观条件;实现生产、需求与交易环境的协
调、从而形成合理规模;畅通资源和要素流转渠道、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物质条件;稳定规模边际收益的预期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测算其适度规模,为广西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直观评估法测算其适度规模,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物质投入不足、经营者整体素质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适度经营规模为6.6~9.5 ha,广西现有家庭农场的规模远小于此适度规模.[建议]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广西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地规模经营绩效的实现与生产者的经营能力息息相关,而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将技术培训纳入到经营规模与收入关系的探讨中统一考察,有助于更好把握规模经营主体的收入增长规律。利用江苏省36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从单位面积纯收益的维度分析了经营规模、农业技术培训对农场收入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培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6.67~13.33 hm~2区间内纯收益最高,并计算得出样本农场最优规模为8.5 hm~2,在未达到最优规模之前,经营规模每增加1 hm~2将使得收益增加1.7%,超过该规模后收益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技术培训对农场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31。另外,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改善农场生产者经营能力与规模的匹配度,对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发挥适度规模效应;培育家庭农场等规模主体要与主体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预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带动量项学习规则的改进 BP算法 ,对三江平原创业农场井灌水稻区逐月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模似仿真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ANN)与广大井灌水稻区生产实际相结合 ,通过网络检验与预测 ,模型精度与预测精度均达到满意效果。该网络模型对于节约地下水开采量 ,恢复该地区的地下水动态平衡、制定农作物优化灌溉制度、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了我国渠灌区灌溉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模式,阐述了灌区进行灌溉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构想了灌区灌溉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网模式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井灌区井水灌溉水温低的特点 ,为防止井灌水稻冷水害的发生 ,通过太阳辐射 -水体 -土壤这一连续体模型 ,利用数学知识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建立了静水情况下晒水池平衡水温的数学模型 ,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各参数的数值算法 ;建立了晒水池内任意时刻各点水温的预测模型 ,并利用实测水温加以验证 ,其最大相对误差在9.6 %以内 ,预测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制度试验,得出了适合当地的常规滴灌制度。为进一步研究浅层地下水对灌溉的补偿效应,利用Hydrus软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耗水量进行了模拟。通过引入关键点土壤含水率的概念,提出了膜下滴灌棉花受水分胁迫的标准。结果表明:地下水对棉花的耗水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地下水埋深越浅,则所需的灌溉定额越小。当地下水埋深小于1.5 m时,滴灌定额为3 3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为2.0 m时,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很大而对作物根区没有补给时,棉花完全依赖于灌溉所需的滴灌定额则为5 550 m3·hm-2。考虑到干旱区内具有较高的潜在蒸发势,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从而危及作物的生长,1.5~3.0 m的地下水埋深是灌区内较理想的水位区间。 相似文献
19.
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灌水定额下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树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山地梨枣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8年生梨枣树为对象,采用涌泉根灌方式,设33,132,264 m3/hm2 3个灌水定额处理,同时在相同灌水定额下,以滴灌、管灌为对照,比较各灌水定额下不同灌水方式对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和管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维持甚至促进枣吊的生长,同时可以维持或者减少枣树的新梢生长量和落果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新梢生长量、枣吊和梨枣落果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因灌水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供试3个灌水定额条件下,枣树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表现为涌泉根灌和滴灌较管灌显著提高。不论采用何种灌水方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枣树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均不再持续增加,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涌泉根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