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普自祥 《南方农业》2021,(11):94-9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林业进行规划建设,能够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以及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治理,从而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从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提出了林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梁高云 《南方农业》2021,(12):126-127
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造林护林和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基于此,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意义,探讨了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果的措施和将林业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对所处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关注.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林业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有效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好森林保护.基于此,详细分析和探讨林业生态环境建...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带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多样性原理在森林生态环境优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了生态多样性原理和森林生态,认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是建设良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点,强调保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利用生态多样性建立良好森林生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宋治平 《南方农业》2021,(17):13-14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直是我国林业部门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以便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河南省固始县生态林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对策。在固始县生态林业建设中提高科技含量、改变种植模式、采取多方投资等是逐步恢复和扩大生态林、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可持续利用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盐渍土可持续利用的限制性因素为:淡水资源不足、土壤肥力低、土壤盐分含量偏高和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是: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物措施,综合治理盐渍土;加强盐渍土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研究;根据生态农业理论,统筹规划,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合理配置盐渍土的农、林、牧比例;完善盐渍土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黄河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河口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沙变化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指出目前该地区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探讨了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2年在黄河三角洲进行海水灌溉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中盐分含量有所上升,并在0~100cm土层中有盐分积累现象;土壤中存在的盐分主要以NaCI为主,Na^ 和Cl^-与土壤全盐含量呈直线线性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海水灌溉后土壤的钠吸附比(SAR)在0~60crn土层内有所升高;土壤的pH值在海水灌溉前后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残余碳酸钠(RSC)都为负值。因此,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运用海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的碱化,并使土壤性质变差,但在海水灌溉过程中必须防治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Cu、Zn、Cr、Cd、Pb、Ni、As和Hg的平均含量为27.87,79.19,69.01,0.383,21.98,33.42,13.76,0.025 mg/kg。除Cd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小于国家二级标准值;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均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且实验区含量最高,核心区含量最小;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Cd为中等-较强生态危害,其余重金属单项均为轻微生态危害,潜在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Ni>Cu>Pb>Cr>Zn;保护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中等生态危害,呈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的规律。重金属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距离人类活动较近区域含量高,较远区域含量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的黄河河口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黄河河口地区1996年5月和2004年9月两期的遥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得到了该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ARINFO软件中计算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分析两期土地流向及变化度。同时求得能表示景观离散程度、破碎状况、景观形状和多样性的景观结构指数。通过分析指出了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有所减少,盐碱地改良后用于了鱼虾养殖,但仍有部分未利用地和水域盐碱化,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类型丰富且均匀,但居民地和工矿业的发展引起局部破碎度加剧。虽然黄河三角洲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部分生态环境指标的恶化需引起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影响陕西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沙变化特点及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该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探讨了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光热资源优越,天然降水不足;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原始林荡然无存,次生林以滩涂柽柳林为主,人工林以刺槐林为主,且分布不均。这些植被形成时间较短,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骨架不稳固,生态系统脆弱。应当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木本植物植被,增加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渍土农业生态的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重点经济开发区,分布着大量的盐碱荒地。根据黄河三角洲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总结提出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当地特点的四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应用效益和实施技术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适用条件和区域布局,该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植被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汪子岛、大口河两地区进行了植被调查分析。详查结果表明,两地区共有植物32种,隶属于13科29属,且以旱生中旱生以及耐盐碱植物分布为主。沿靠海,滩脊,向陆断面方向,物种数不断增加,群落的均匀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也逐渐增加。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不同,大口河地区物种数远低于汪子岛地区,同时,沿从西往东方向,两地区群落物种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减少。而在时间尺度上,8月份降水充沛,温度适宜,表现为不同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渍土农业生态的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重点经济开发区,分布着大量的盐碱荒地。根据黄河三角洲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总结提出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当地特点的四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应用效益和实施技术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适用条件和区域布局,该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57  
针对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层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绘制了各土层盐分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半方差图以及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受内在因子和外在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土层含盐量均具有中等的变异强度和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距差异不大。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土层含盐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条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微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影响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性质是影响深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分区、改良、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