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原始农业产生以来,种植业就是山东省聊城地区的主导产业。明代后,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间,为了提高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麦类作物种植明显扩大,并超过粟谷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由此在聊城形成和确立了以麦作为中心的两年三熟制。通过对明清时期聊城地区麦类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考察,探求出聊城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以期为当今聊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们国家为全球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提升我国人均经济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农业经济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也具有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我们国家自然灾害频发这对于农业发展极为不利,由于这种情况迫切要求对我国农业体系进行完善从而综合确保农业产业链稳步和谐发展,农业体系改革从始至终都是全球关注重点内容,但是,我国农业体系改革发展现状却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当前虽然农业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不错进展,但同农业国这个身份比起来,还是不能匹配的,仍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基于此,本文对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一番深入探索,对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启示,为未来我国农业体系事业发展可以描绘出一番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3.
李晓方 《农业考古》2007,(4):199-202
明清时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伴随着闽粤移民推广到了赣南地区。对这一历史现象,学界有所关注,但多集中在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上,而普遍忽视了其消极影响。有基于此,本文拟就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及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关系试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郭伟平 《农业考古》2012,(3):348-351
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的社会经济结构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迁,先是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开始经济繁荣,乡村中的传统稻作农业逐渐被商品化更高的棉、桑种植取代。乡村中与稻作农业相关的信仰发生转变,市镇乡村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使其取得了当地祭祀中心的位置。清末直至民国时期乡村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受到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种植结构历史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结构,又称作物布局,是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作物区域分布。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自古以来,东北先民开辟耕地,种植作物,生产粮食,自给自足。近代以来,关内移民的不断涌入,农业开发的逐渐深入,使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资  相似文献   

6.
Gannan area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eveloped rapidly.For the factors of the ent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refuge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ffic conditions,many kinds of economic crops had been planted in Gannan area.The plant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economic crops in Gannan area promoted the forms of the local specialization agricultural,the primary processing industry also arised at the historic moment,the specialized market emerged and the specialized labor force presented.The...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15年遥感影像反演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江平原大豆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显著增加。2)从时序看,15 a间三江平原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与玉米等单一化类型演变,且以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为主导的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和玉米组合型转变。3)从空间看,玉米与水稻的单一化类型与组合型主要扩张于东北部河流沿岸及中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县域,而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则萎缩至西北和南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县域。4)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类型时空变化。在国家/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江平原需要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适当调增大豆种植规模,稳定水稻种植规模,形成合理种植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8.
9.
薏仁米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以种仁供药,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糖类,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师宗县五龙壮族乡薏仁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其栽培技术,包括栽种地要求、种子选择、轮作、规范化种植、科学合理施肥、及时补苗、水分管理、适时收割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种植结构也一直处于不断改革和调整的状态.如果所选择的农业种植结构缺乏合理性,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有可能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土壤、水资源及肥料因素等都会对农业种植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让农业种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对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因素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此,从土壤、肥料及水资源等方面论述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就如何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确保农业种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张秋镇虽然繁荣,但是作为一个中转贸易城镇,它的商业发展受到自身手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运河的兴废是影响张秋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1-4832
从农业生产工具、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粤北南雄山区的农业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建新 《古今农业》2006,5(4):59-69
分析了明清南雄山区的人口模式,耕地减少的长期趋势和农耕技术的演变,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珠玑巷的移民传说和明代以来耕地减少的趋势都与受农耕水平影响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即使清代南雄山区的农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恶劣的生态环境条件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制约了人们应对环境的能力,使南雄山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徽州土地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秦汉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促成了徽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在数量众多的徽州文书中,土地买卖契约文书所占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产生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该文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相关的梳理、比较,以进一步了解徽州土地关系问题,关注徽州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安徽植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836-12837
对明清时期安徽种植与推广棉花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江西地区是华南虎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自然环境的变迁,人虎关系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异常紧张,“虎患”问题成为地方政府头疼的灾害之一。以往学者在研究江西虎惠时,只是单方面强调人类无休止的开发活动压迫了虎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虎患的发生。事实上,一些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虎患高发地。究其原因,乃为战乱、灾荒导致人口锐减、社会残破和田地荒芜,次生林在战乱、灾荒之后得到恢复并成为战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植被,为虎提供了广阔的栖身之所,从而诱发了群虎入城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周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502-14504
概述了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并结合史料对该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蝗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破坏程度来看,蝗灾是仅次于水旱灾害的一种高危害的灾种。本文以灾害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蝗灾的几个阶段以及时空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iZhou,both the cultivation of food crops and economic crops a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flects the new trend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motes strongl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eastern Guizhou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相似文献   

20.
明清广东主要外来作物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明清时期番薯、玉米、花生、烟草在广东的引进和传播情况。并初步论述了这些作物对广东作物栽培制度、肥料应用、药物防虫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