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豆灰斑病作为主要大豆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起源于我国黑龙江省地区,对我国的大豆产量和大豆质量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东北平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豆灰斑病的病原的萌发和发展,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和适度。大豆灰斑病有明确的发病的规律和明显的病状,因此大豆灰斑病的病原体作用大豆作物的一系列原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得到一些有效的大豆灰斑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一、大豆灰斑病1、危害及症状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1963年统计,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是我省大豆生产中常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4.
一、危害及症状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早在70年代,黑龙江省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就达10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5.
一、大豆灰斑病 (1)危害及症状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1963年统计,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是我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灰斑病是一种对大豆影响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质量,影响大豆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大豆灰斑病的病因、性质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大豆灰斑病是一种间歇性的流行性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大豆大量减产。大豆灰斑病在东北地区广泛发病,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等大豆产区,其中黑龙江地区发病最为严重,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1大豆灰斑病病因及性质大豆灰斑病的主要病因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病原是大豆  相似文献   

7.
大豆灰斑病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随着北方大豆重茬、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籽粒,严重降低了光合作用,同时会导致大豆提前落叶,最终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营养含量。文章分析并研究了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灰斑病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随着北方大豆重茬、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籽粒,严重降低了光合作用,同时会导致大豆提前落叶,最终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营养含量。文章分析并研究了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分布与危害 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大豆栽培区。我国各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在东北以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发生程度较重。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的品质。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分析,灰斑子粒中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含量降低1.2%,百粒重降低2克左右,而且大豆灰斑病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粒,严重影响出口,所以大豆灰斑病己对大豆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已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一直都十分重视,大豆其本身包含较高的蛋白质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的部分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大豆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使得大豆产量严重受到了影响,研究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技术十分重要,而在我国北方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经常性发生的疾病为大豆灰斑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的产量。。本文分析了大豆灰斑病发生的状况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从而从根本上的消除大豆灰斑病对于大豆产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大豆种植业能够得到更高的产量与更高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根腐病是农场中常见的大豆病种,在东北部地区的农场发生较为普遍,大豆抱囊线虫病以及大豆灰斑病等都是大豆常见的疾病,本文就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作出分析,提出对大豆核菌病以及灰斑病等的防御措施,并针对大豆病虫害的特点作出具体的分析,对大豆病虫的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展望。1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分析在我国,对大豆病虫害的发现已达到30余种,其中包括真菌以及病毒和线虫等。按照大豆病虫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根部,叶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一、大豆灰斑病发病症状1、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  相似文献   

13.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因此,要想达到大豆稳产高产,现将大豆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豆灰斑病而言,其属于世界性病害。以1915年为开端,在世界多个国家均发现其病害的身影。我国大豆灰斑病在1921年被发现,发病地点以黑龙江最甚,目前,已经成为黑龙江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围绕大豆灰斑病展开,通过对灾变规律加以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大豆灰斑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等大豆产区,以黑龙江发生最普遍而严重。危害叶片和豆粒,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可使百粒重降低4%~21%,豆粒品质变劣,含油量降低约0.5%~7%。发芽率也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是世界性病害.从1915年至今已在日本、美国、英国、中国、澳大利亚、前苏联、巴西、德国、朝鲜和印度等国发现此病,在我国有关灰斑病的危害于1921年发现.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最为严重,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病害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一个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曾发生三次大流行.一般发生年大豆可减产10%~30%,严重发生年可减产50%以上,并严重降低大豆品质.以最低损失估算,仅黑龙江省年损失大豆达40亿公斤以上.因此,降低大豆灰斑病的危害是发展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随着全球变暖,黑龙江省气候条件也与前些年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大豆灰斑病在目前物候条件下的灾变规律,并根据灾变规律进行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将大豆灰斑病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大豆灰斑病菌抗药性,降低大豆灰斑病菌变异的频率,实现大豆灰斑病的可持续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大豆主要病害为害现状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1年对吉林省不同生态我进行了大豆主要病害普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大豆病害分布与为害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山区以灰斑病、红菌性斑点病、霜霉病发生为主;中部地区以病毒症、褐斑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发生为主;西部地区以孢囊线虫、菌核病发生为主。依据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灰斑病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大豆灰斑病的大发生年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测病害发生情况,避免严重的损失,于2005~2013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定点、定期调查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情况,并采集大豆灰斑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大豆灰斑病的流行进行了短期预测,得方程:Y=-62.22-0.54 X2+0.16 X4+0.19 X5+0.12 X6+0.12 X7-0.07 X8+0.13 X9。利用该方程对2011~2013年进行回归拟合,可以看出其拟合效果非常好,因此,可利用该方程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症状、原因、规律、条件、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一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旨在为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监测2005~2010年6年中7月、8月(大豆灰斑病易感期)日降水量,同时在气象站周围种植易感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45号,定点定株逐日调查和记录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初步确定三江平原大豆灰斑病易感期降水量对大豆灰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与7月上旬、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大豆灰斑病,严重时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