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是东北重要的农作物,当前雨养农业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就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就该实验的方案设计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从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两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年降雨量900-100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滇东北高原红壤土上,降水分布不均是阻碍该区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伏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严重。玉米生产对降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还有较大的生产力潜力可挖。选育和推广高产抗旱的玉米良种是提高玉米降水利用率的基本保护,在最佳节令播种是提高玉米降水利用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豫南雨养区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和配套播量,选用该区主推品种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设计,对不同播种方式(机械沟播、机械宽幅匀播、机械等行距条播)和播种量(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下土壤水分、小麦群体个体发育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沟播、宽...  相似文献   

4.
川西平原雨养条件下地膜覆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川西平原雨养条件下地膜覆盖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增加水稻的穗长、一次技梗数、单穴穗数、穗着粒数和穗实粒数,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在雨养条件下,所有覆膜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单茎干物重均比对照高,覆膜处理对经济系数影响较小;除移栽密度较低的半覆膜处理6外,所有覆膜处理的综合经济效益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半干旱雨养区双垄沟玉米+谷子一膜三年用种植模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方法]2015—2016年以陇谷12号为试验材料,设双垄沟一膜三年用穴播(A1)、双垄沟一膜一年用穴播(A2)、露地条播(CK)3种种植方式,比较研究双垄沟一膜三年用对土壤水温环境及谷子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形成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谷子全生育期内,(1)5~25cm土层地积温A1较A2低12.1~20.5℃,但较CK高145.2~149.6℃;(2)土壤耗水量A1较A2、CK分别低19.2~32.7mm、38.2~49.6mm,A1在2015丰水年份对60~100cm深层土壤水分的调用能力弱于A2强于CK,在2016严重干旱年份,均弱于A2、CK,且在两季间均能平衡谷子各生育期内的耗水需求;(3)2年间考察10个谷子主要农艺性状中,A1处理下除千粒重与CK处理下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丰水年份仅茎粗显著的低于A2,而严重干旱年份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显著的低于A2。[结论]基于双垄沟一膜三年用(A1)下的土壤水温特征及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较A2显著的降低1.2~3.3kg·hm~(-2)·mm~(-1)、16.2%~31.4%,但较CK显著提高2.5~3.5kg·hm~(-2)·mm~(-1)、11.2~18.7%,结合投入产出效益,双垄沟一膜三年用是一种操作简单、节能高效、适合于半干旱区推广应用的谷子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昌邑市中部黄壤土区,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的产量有很大影响,以密度为8.00万株/hm^2、施入掺混肥(养分总含量45%)225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可达41132.81kg/hm^2,且马铃薯结薯率高,薯型整齐,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雨养农业区,探讨了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在不同耕作深度(15cm和25cm)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耕作深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典型天气时土壤水分沿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两种不同耕作深度条件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波动趋势相似,但在较大降雨后(15mm以上),深耕区土壤水分增加值比浅耕区多,连续干旱时深耕区比浅耕区土壤水分消耗更快.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深耕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值比浅耕区大,在0~40cm深处相差3.04%,40~80cm 深处相差最高达到4.75%.这说明深耕更有利于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调蓄.生长状况指标差异不大,浅耕区略好于深耕区,产量为浅耕区略高于深耕区.  相似文献   

8.
北方雨养区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的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物处理不当,造成了2001年地膜覆盖玉米瘤黑粉病的大发生。据农技人员在宁夏南部山区和甘肃东部各市县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在20%~60%,病株率为30%~50%,严重的地块高达70%~80%,造成了玉米的大量减产,因而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将对其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轻病菌为害,保护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宁夏雨养区不同播量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L.) Sweet)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Forssk.) Snowden)混播对草地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为宁夏雨养区甜高粱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海牛"甜高粱和"海沃"拉巴豆为研究材料,将甜高粱(22.5 kg/hm~2)分别与不同播量(22.5(T1),45.0(T2),67.5(T3)和90.0(T4) kg/hm~2)的拉巴豆进行混播,并设置单播对照,测定适宜收获期甜高粱农艺性状、混播后豆禾之间地上部分竞争率、混播草地产量和牧草营养成分。【结果】混播会限制甜高粱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对单株叶片数无显著影响,T3和T4处理1~4节、5~7节茎节强度显著降低,但是混播后饲草干鲜比要高于单播甜高粱。随着拉巴豆混播量的增加,甜高粱对光照和养分的竞争在T2处理下种间竞争力最大,T3处理下种间竞争力最弱,从而导致饲草产量低于甜高粱单播。混播后饲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升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认为,T3处理的牧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其牧草营养品质最佳。【结论】在宁夏雨养区,甜高粱种植以产量为目的时,单播效果最佳;以牧草品质为目的时,22.5 kg/hm~2甜高粱+67.5 kg/hm~2拉巴豆混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张文英  张洋  张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97-15198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春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春油菜不同施肥模式下N、P、K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结果]高产高效模式3 N、P、K肥农学效率相对于其他模式明显提高;农户常规施肥模式偏生产力最高;高产高效模式3 P、K肥偏生产力较高。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高产高效模式3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在20~40 cm达到最大值,在80~100 cm处于最小值。[结论]这可为雨养区春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垄种、沟播、宽窄行平作和等行距平作等4个处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和夏玉米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垄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等行距平作和宽窄行平作.垄种、沟播处理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等行距平作分别提高了6%和8%,光合速率比等行距种植分别提高了2%和3%,产量比等行距平作分别增加了11.0%和11.1%,而宽窄行平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光合速率、产量分别比等行距平作降低了9%,5%和7%.相比之下,沟播种植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控释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控释肥施用条件下作物产量与土壤氨挥发特征不明晰的问题,以东北春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格氨管法(DTM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施氮量为180 kg N·hm~(-2),FP)、控释肥施氮量180 kg N·hm~(-2)处理(CRF180)和控释肥施氮量144 kg N·hm~(-2)处理(CRF144)]下土壤氨挥发动态变化特征、土壤氨挥发总量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受施肥和降雨因素的影响,每个处理氨挥发峰值均出现在施肥后(基肥和追肥)第1~2 d、第11~12 d左右;FP处理在12~14 d后氨挥发速率降低至零,但CRF180、CRF144处理仍有少量挥发。全生育期FP、CRF180、CRF144处理来自氮肥的氨挥发量依次为19.9、23.8、19.6 kg·hm~(-2),差异不显著(P0.05),损失率分别为11.06%、13.22%、13.61%。CRF144处理和FP处理产量都保持在12 t·hm~(-2)以上,其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但CRF144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P0.05)。综合考虑氨挥发量与产量,在现有施氮量基础上减少20%,并且施用控释肥是该地区春玉米农田减肥增效适宜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M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提高1.8 ℃,全沙覆盖平作提高1.4 ℃,拔节后PM和SM的增温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在成熟期又呈现较弱的增温效果。PM和SM能提高小麦出苗后耗水速度并加大耗水量,其中,小麦拔节到扬花期耗水量增加最多,分别较CK平均增加54.93%和31.54%,且此阶段越是干旱,促进耗水作用越明显,PM促进作用大于SM。PM和SM能显著提高小麦阶段性水分利用效率(WUEb),其中PM以苗期提高最多,2a平均较CK提高365.17%,SM拔节期提高最多,2年平均较CK提高119.00%。PM和SM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小麦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432.28%和375.82%, 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平均增加351.51%和338.29%,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效应愈加明显。可见,PM和SM在越为干旱的年份促进耗水、增产和提高WUE的作用越显著,PM效果强于SM。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土壤盐渍化水平对杂草群落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松嫩平原西部选取3个不同盐渍化水平的采样点,T1(低盐渍化),T2(中盐渍化)和 T3(高盐渍化)。采用“样方法”分析玉米灌浆期不同土壤盐渍化条件下杂草群落组成,并调查蜡熟期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总密度、总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其中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最高,总密度为41.51株/m2,总盖度为35.11%及总地上生物量为227.07g/m2。不同盐渍化水平的土壤杂草群落中共有的杂草物种数越多,其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越高。其中,中盐渍化(T2)和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杂草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2。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盐渍化水平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这3个指数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然而,群落 Margal...  相似文献   

15.
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寒地稻田土壤养分基本状况,对黑龙江省364个农户的稻田土壤进行了养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稻田土壤有机质为14.9~100 g·kg-1,平均值是41.8 g·kg-1;碱解氮含量变化为61.6~441 mg·kg-1,平均值是166 mg·kg-1;速效磷为5.0~74.0 mg.kg-1,平均值是24.5 mg·kg-1;速效钾为13.6~477 mg·kg-1,平均值是127 mg·kg-1;pH为4.50~7.78,平均值是5.84。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寒地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并表现出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南校969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校969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纯N321.2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A2(纯N 225.00 kg/ha、P2O5 75.00 kg/ha、K2O 187.50 kg/ha)、A3(纯N 160.65 kg/ha、P2O5 53.55 kg/ha、K2O 133.95 kg/ha)、A4不施肥.设副处理密度因子为B共4个水平,B1:45000株/ha、B2:52500株/ha、B3:60000株/ha、B4:67500株/ha,随机排列,3次重复.测定叶面积指数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校96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A1 ~A4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逐渐下降,以A2施肥水平的产量最高,为6239.40 kg/ha.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5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6484.50 kg/ha.[结论]南校969玉米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施纯N 321.3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甜玉米桂星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金正大控释肥(20-10-11)用量(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种植密度(B)为副处理、设4个水平,探讨不同缓控释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秋稻田免耕鲜食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到12 000 kg以上的处理有6个,分别为A4B3、A4B4、A3B3、A3B4、A4B2、A3B2,结合产量、农艺性状及肥料投入多方面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以A3B3处理(肥料600 kg/hm2,密度57 000株/hm2)为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桂中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0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不同追肥方式和不同播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次追肥处理的平均株高、穗位高、产量均比3次追肥处理高;在相同的追肥方式下,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采用2次追肥的方式,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不但能获得高产,而且节省了劳力,是桂中地区玉米较理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是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拦蓄降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本研究针对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自然灾害特点,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生物性状指标,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津鲜糯102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糯玉米品种津鲜糯102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收获鲜穗出售,合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此时产量与优质协调一致,效益最高;以收获籽粒为目的,适宜密度为60000株/hm2,此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