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利用2015-2018年气象和环境数据, 分析影响北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发现, 北仑区PM2.5、NO2、SO2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环境状况日益改善, 且污染物浓度具有较明显时间特征。气温、风速的日变化趋势与SO2的日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与NO2和PM2.5相反;相对湿度与NO2和PM2.5比较一致、与SO2相反。根据大气环境承载力, 需要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 提高作物生长质量, 保证农业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济南市大气污染物在春节期间的变化特点,利用2014—2016年济南市16个国控监测站数据,以济南市天桥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历城区5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春节期间的PM_(2.5)、PM_(10)等6项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气象因素及相关政策影响,不同年份、不同污染物在春节期间的平均浓度逐日变化特征并不相同。且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PM_(10)、SO_2逐时变化特征影响较大,对NO_2、CO影响较小。与其他污染物相比,O_3变化较独特。在空间分布规律方面,PM2.5、PM_(10)及SO_2表现较为一致,NO_2分布具有一定对称性。CO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点。O_3则呈现西北及东南高,东北及西南处低的特征。综合考虑6项污染物日均浓度,可将16个监测站总体分为4类。  相似文献   

3.
空气质量问题是近些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尤其对国际性盛会冬奥会而言,举办地的空气质量也是其能否举办成功的重要评估标准。为评估冬奥会举办地近6 a空气质量状况及动态变化环境相应机理,该研究收集了2014年以来3个冬奥会场馆所在地(北京延庆、奥体中心和河北张家口)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别分析了3个监测点的6个空气质量指标(CO、NO2、O3、SO2、PM2.5、PM10)的浓度动态,并结合2016年奥体中心的气象数据分析了6个指标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张家口空气质量相对最佳,PM2.5达标率均在80%以上,但春季大颗粒物污染仍需治理;2)2014-2019年3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尤其张家口SO2从37.50 μg/m3(2014)降至11.06 μg/m3(2019),但截至2019年奥体中心NO2仍高于国际标准,气体污染物仍是其治理的重点;3)CO和NO2日变化呈“U型”,O3和SO2为“单峰型”,CO、O3、SO2季节变化明显。各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CO-太阳净辐射(Rn)、NO2-太阳净辐射(Rn)、O3-空气温度(Ta)、SO2-空气温度(Ta),其中风速(Ws)与各空气质量指标呈负相关关系;6个指标年最大值(7.6 mg/m3、155.5、186.9、68.4、373.2 μg/m3和465.5 μg/m3)均出现在Ws<1 m/s时;然而,由于各空气质量指标的来源及彼此转换,各空气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强于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完成中国燕麦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对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燕麦施氮、磷、钾无机肥施肥量和配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对燕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氮素,在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力相似的生态区,推荐施纯N 150 kg/hm2、P2O5 160 kg/hm2、K2O 30 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紫云自治县2016—2020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但污染物浓度呈增长趋势,总体上紫云的空气质量有变差的趋势。一年中,冬、春季空气质量最差,造成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分别为PM2.5和臭氧(O3)。PM2.5和O3污染均出现在降雨量少、气压日较差较小、风速较小的条件下,但日照长、相对干燥的热低压天气更容易出现O3污染,而日照短、相对湿润的冷高压天气更容易出现PM2.5污染。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呈现负相关关系,风速对污染天气的形成和消散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安市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颗粒物浓度数据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探索大气污染的时空差异及其与土地利用指数的深层量化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大气污染浓度呈现冬、春、秋、夏递减的季节特征;大气污染站点浓度表现出高值、低值相聚、北高南低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站点的PM10、PM2.5浓度在城市平均水平6.7%~9.7%、6.4%~6.8%浮动。2)PM10、PM2.5浓度与G-PLAND、R-PLAND相关性显著,与B-PLAND不相关,与G-LPI、G-DIVISION、G-ED、G-AI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负相关。表明绿地斑块越大、优势度越高、分离程度越低、边缘密度越高、聚集度越高、道路斑块越小越有利于颗粒物的减少。与B-AI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建设用地的聚集度越大,PM10、PM2.5浓度越高。3)当G-PLAND每增加10%,PM10 、PM2.5分别消减11.29%、8.6%;当R-PLAND每增加10%,PM10、PM2.5分别增加5.39%、6.03%,表明绿地对PM10的沉积作用强于PM2.5,道路与PM2.5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PM2.5、PM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2.5、PM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以点测定方式量化空间结构及植被类型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对固定外源污染下PM2.5、PM10在城市绿地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方法】研究结合DSM与地统计学,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探索城市公园阻隔外源污染的空间梯度效应及空间结构类型差异。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模拟;利用Arcgis和R语言等软件分析不同空间结构PM2.5、PM10的浓度差异。【结果】人民公园PM2.5、PM10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约距外源点150~220 m处)消减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廊坊市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公布的PM2.5质量浓度的实时观测数据,对廊坊市区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根据污染特征选择出行和开展户外活动。结果表明,全年PM2.5质量浓度日内逐时平均变化呈现双峰特征,白天6:00—9:00污染较重,夜间21:00至次日3:00污染最严重。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秋季与冬季PM2.5质量浓度日内变化趋势大致相似,但是峰值和谷值出现时刻有区别,夜间PM2.5质量浓度高于白天;夏季PM2.5质量浓度在白天与夜间的变化幅度都偏小。一周内的PM2.5质量浓度周末总体上高于工作日。周末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且星期日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播种量是牧草高产优质经济的前提。为探明藏北那曲区域气候条件下燕麦青海444的最适播种量,该研究设置6个播种量水平:225kg/hm2、262.5kg/hm2、300kg/hm2、337.5kg/hm2、375kg/hm2和412.5kg/hm2。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增加,生育期提前;在播种量300kg/hm2鲜草4488.91kg/亩,效果最佳。该研究以期为藏北那曲高寒牧区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污染物,探索PM2.5污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对空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陕西省县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PM2.5污染的时空演化态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陕西省PM2.5浓度年均值经历了前期小幅波动下降、中期急剧上升、后期大幅波动下降的倒“N型”波动变化过程,2011年是PM2.5浓度年均值波动变化的重要“拐点”;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一级浓度限值(15μg/m3)的低污染县(区)占比较少且变化不稳定,15~35μg/m3(二级浓度限值)比例有所增加,35~70μg/m3的比例持续减少,反映大多数县(区)未来的PM2.5污染将逐步控制在二级浓度限值以下,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在空间分布上,PM2.5浓度年均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PM2.5浓...  相似文献   

11.
冯万富    申明海    单燕祥    沈新志  张建设    李月凤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37-44
利用鸡公山林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2019年监测数据,对PM2.5污染及与气象因子在全年时尺度上的变化和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 林区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34.48 μg·m-3。2)降水对PM2.5污染具有显著的去除作用。3)全年PM2.5时均质量浓度与对应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风速4个气象因子间存在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且单气象因子对PM2.5时均质量浓度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 在时尺度上,各单气象因子与PM2.5质量浓度间的回归模型精度较低。为此,采取各单气象因子的等值点、小梯度递增与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值域一并平均后再回归,显著提高了两者间的回归精度,更适于通过单气象因子估算PM2.5质量浓度。研究结果揭示了林区PM2.5污染特征,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和景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严重污染过程大气温度与污染物的特征,选取杭州临安近3 a中一次严重大气污染过程,利用MTP5温度廓线仪数据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气温和污染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逆温现象主要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全天温差超过7.0℃未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底高和顶高通常为400和700 m。②逆温厚度最大值为700.0 m,平均逆温厚度为359.9 m。逆温温差最大值为3.7℃,平均逆温为0.7℃。逆温温差与逆温厚度极显著相关(R2=0.914,P<0.01)。③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料物(PM10)是主要污染物。该次严重污染期间,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超过115和250 μg·m-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等4种气体在这次污染过程中始终处在优良状态。④PM2.5和PM10与逆温底高具有极显著正相关,逆温顶高与2种颗粒物质量浓度不存在显著相关。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是逆温底高度下降,垂直方向上颗粒物扩散受阻而产生大量聚集。  相似文献   

13.
将武汉市洪山区巡司河风情公园作为典型道旁绿化带,通过在其中4种结构绿地(草坪、疏林、密林、广场)内设置监测点,监测分析不同结构绿地内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以揭示不同结构道旁绿地对空气细微颗粒物的消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单峰单谷”型,其质量浓度在9:00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至15:00达到最低值,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4种绿地对粉尘颗粒物的消减作用存在明显差异,PM2.5和PM10的消减率大小排序一致,表现为密林>疏林>草坪>广场,表明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模式对空气颗粒污染物的消减作用明显优于单层结构;3)在空间变化上,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消减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绿化带宽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宽度在15~25 m时,能较好地消减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浓度;4)4种结构绿地内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风速和车流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选取广州市光大花园二期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居住区内5个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及气象因子对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居住区内空气PM2.5浓度都在优良范围内,且一天中出现3个峰值。以乔灌草为主的复层结构,且郁闭度在75%~85%的植物群落对PM2.5浓度影响明显。PM2.5浓度与温度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关系。随相对湿度增加,PM2.5浓度先增加,但当相对湿度在65%以上时,PM2.5浓度又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2018年镇江市4个站点常规大气污染物数据,研究镇江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大气颗粒物时空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8年,镇江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多年均达标,达标率为64%;大气颗粒物(PM2.5、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总体波动下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7—9月大气颗粒污染较轻,12月、1月污染较重。首要污染物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为主,其中PM2.5占比高于PM10;AQI指数和大气颗粒污染的空间聚类表明,新区办事处站有别于其他3站。  相似文献   

16.
对杭州市解放军117医院、浙江医院、邵逸夫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4所综合医院PM2.5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其PM2.5污染水平、日变化规律、与植物群落、温度、湿度及其和PM10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测定和分析医院室内和室外PM2.5的污染水平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所综合医院PM2.5污染水平较低;日变化呈“双峰单谷”型;PM2.5与植物群落层次无直接关系,但绿地中的PM2.5颗粒物含量明显低于空地;PM2.5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PM2.5/PM10为0.44~0.59之间;医院病房内PM2.5浓度较之室外要低,能达到美国PM2.5控制标准,且室内外PM2.5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小麦上开展由浙江大学研发、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麦用叶面肥“真打粮”的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小麦喷施“真打粮”比喷施等量清水667 m2增产65 kg、增产率16.3%,达到极显著水平,投入产出比为1∶5.11,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朔州市2016—2020年PM10浓度小时数据和日数据,研究PM10污染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建立了PM10浓度的分季节预报模型。结果表明:PM10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上午浓度逐渐升高,午后开始下降,日落后再次上升,夜间保持浓度高值;2016—2020年PM10浓度季节特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变化特征为2016—2018年升高,2019—2020年下降。不同季节,PM10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PM10浓度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夏、秋季的预报效果较春、冬季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对大气中PM2.5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武汉市4块城市园林绿地为监测点,通过对3块(蛇山绿地、科普公园、青山公园)绿地内外PM2.5瞬时浓度的监测,分析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不同距离园林绿地消减PM2.5的效果。对2块城市园林绿地(蛇山绿地、湖北大学)进行群落结构调查、PM2.5累积浓度测定及成分解析,分析园林绿地群落结构特征与调控PM2.5之间的关系、绿地内外PM2.5累积浓度特征、武汉城区PM2.5的主要成分。[结果]在白天不同时刻,园林绿地对PM2.5都具有消减作用,除蛇山绿地,科普公园和青山公园在11:00消减调控最强。园林绿地在不同季节对消减PM2.5具有显著效果,蛇山绿地和科普公园秋季优于春夏季,青山公园无季节性差异。在不同距离上,园林绿地在35~45 m对PM2.5调控效果显著。园林绿地面积和群落特征对调控P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中PM2.5的贡献量, 分析不同火环境下地表可燃物排放PM2.5的变化特征, 以期为森林火灾排放颗粒物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地表针叶可燃物为研究对象, 铺设不同可燃物载量和可燃物含水率组合方式的可燃物床层, 基于燃烧风洞实验室进行点烧实验192次, 并利用崂应2050型智能空气/TSP综合采样器定量测量不同风速条件下可燃物燃烧释放烟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浓度。结果在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和风速的共同作用下, PM2.5质量浓度值有很大的变化区间, 最小值为166.7μg/m3, 最大值为7516μg/m3。各因子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差异较明显,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可燃物载量>风速>可燃物含水率。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可燃物含水率与PM2.5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关系显著(P<0.05), 且可燃物载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双因素模型拟合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 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共同解释77%的PM2.5质量浓度变差。结论红松针叶燃烧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有明显的贡献作用。PM2.5质量浓度对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和风速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与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与可燃物含水率关系不明显。本研究以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为预报因子构建的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可以为估算森林火灾排放PM2.5质量浓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