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俗称青蟹,隶属于梭子蟹科,青蟹属。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甲面及附肢呈青绿色。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螯足大,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桨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雌性腹呈宽圆形。青蟹是优质高档的海珍品之一,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丰富,食用药用价值高。目前,青蟹养殖方式多为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6,(2):75-75
一、扣蟹质量的选择和鉴别1.种质(1)长江水系蟹苗生长快、个体大、性成熟晚,为最佳选择。(2)甲壳外形略呈椭圆形,背面稍平,额齿和侧齿尖锐,步足较长,第五步足趾节细长且较窄,步足刚毛短而稀,第二步足长节齿超过或接近第一前侧齿。(3)第三步足长最好超过背甲宽度的1.8倍以上。2.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7,(7):83-83
一、虾类黑斑病 虾类黑斑病病因主要是水质和底质败坏,一些可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大量繁殖所致。其症状表现为病虾的甲壳上出现黑色溃疡斑点,通常在鳃部和腹部,包括步足和游泳足,严重时病虾活力大减,或卧于池边处于濒死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解放眉足蟹形态学特征(包括雌雄外部形态差异),补充国内解放眉足蟹相关资料的空缺,通过对采集到的野生活体进行解剖及显微观察,对成体口前板、组成口器的各个部分、第四步足、肛门及雌雄差异等进行了研究。口前板位于头胸部腹面第一、二触角的后方,口器的前方。口器由大、小颚及3对颚足共同组成,大颚单枝型,大颚须3节;第一小颚单枝型;第二小颚双枝型,内肢即小颚须棒状,外肢很发达,形成颚舟叶;第一颚足双枝型,内肢1节,外肢2节,具有上肢;第二颚足双枝型,内肢5节,外肢3节;第三颚足双枝型,内肢5节,外肢3节。胸足4对,均为单枝型,第1对为螯足,后3对为步足。腹部共7节(包括尾节),尾节无附肢,腹面有一肛门。腹部共6对腹肢,第6腹节的1对附肢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司游泳功能,是解放眉足蟹唯一的游泳器官。雌雄差异明显,生殖孔1对,雌体位于第二步足基节腹面,雄体则位于第四步足基节上;第2–5对腹肢,雌性双枝型,雄性单枝型。与虾蟹比较,其没有腹甲,头胸部腹面更近似于虾类,但背部形态又更接近蟹类。其腹部没有蟹类的腹甲沟及用于锁住腹部的搭扣,故腹部常常处于半伸展状态。第四步足则位于腹部第一腹节上,与虾蟹类明显不同。另外,观察发现其腮部及身体外表各部位均附着有双壳类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5.
解放眉足蟹(Blepharipoda liberate Shen)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解放眉足蟹形态学特征(包括雌雄外部形态差异),补充国内解放眉足蟹相关资料的空缺,通过对采集到的野生活体进行解剖及显微观察,对成体口前板、组成口器的各个部分、第四步足、肛门及雌雄差异等进行了研究。口前板位于头胸部腹面第一、二触角的后方,口器的前方。口器由大、小颚及3对颚足共同组成,大颚单枝型,大颚须3节;第一小颚单枝型;第二小颚双枝型,内肢即小颚须棒状,外肢很发达,形成颚舟叶;第一颚足双枝型,内肢1节,外肢2节,具有上肢;第二颚足双枝型,内肢5节,外肢3节;第三颚足双枝型,内肢5节,外肢3节。胸足4对,均为单枝型,第1对为螯足,后3对为步足。腹部共7节(包括尾节),尾节无附肢,腹面有一肛门。腹部共6对腹肢,第6腹节的1对附肢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司游泳功能,是解放眉足蟹唯一的游泳器官。雌雄差异明显,生殖孔1对,雌体位于第二步足基节腹面,雄体则位于第四步足基节上;第2–5对腹肢,雌性双枝型,雄性单枝型。与虾蟹比较,其没有腹甲,头胸部腹面更近似于虾类,但背部形态又更接近蟹类。其腹部没有蟹类的腹甲沟及用于锁住腹部的搭扣,故腹部常常处于半伸展状态。第四步足则位于腹部第一腹节上,与虾蟹类明显不同。另外,观察发现其腮部及身体外表各部位均附着有双壳类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虾雌雄鉴别与比例雄虾个体较大,螯足粗壮,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腹部狭小,生殖孔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雌虾螯足较小,无软疣或软疣颜色较浅,腹部膨大,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雌雄比例为(2~3)∶1或5∶2。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崇梅 《河南水产》2000,(4):17-17,22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lii(Girard)]是淡水螯虾的一个种。占整个螯虾产量的70—80%。在我国北方俗称喇咕,南方称淡水龙虾、螯虾等。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 克氏原螯虾头部大,第1对步足粗壮,呈蟹螯状。体外被坚韧几丁质厚壳,体色血红,头上方有黑色条纹相间,头呈三角形,占全体长的1/2。额剑两侧有触角2对。有5对步足,前3对足末端钳状,后2对足末端爪状。体末端有腹节附肢及尾节共同形成尾扇。  相似文献   

8.
正5.甲壳溃疡病又名褐斑病、甲壳病、腐壳病、锈病。(1)病症:该病的病原是一群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因机械损伤、其他一些细菌感染以及营养不良和环境中存在某些重金属的化学物质,造成蟹上表皮破损,使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外表和内表皮而导致该病发生。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中、胸板出现  相似文献   

9.
一、亲虾雌雄鉴别与比例 雄虾个体较大,螯足粗壮,螫足附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腹部狭小,生殖孔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雌虾螫足较小,无软疣或软疵颜色较战,腹部膨大,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雌雄比例为(2~3):1或5:2。  相似文献   

10.
锯缘青蟹属青蟹属、梭子蟹科,俗名为青蟹、水蟹或膏蟹,拉丁文名为Scylla serrata (Forsskal),锯缘青蟹头胸甲长约9cm~10cm,宽13cm~14cm.外形近似梭子蟹.头胸甲隆起而光滑,呈青绿色,胃区与心区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前两侧的最后1刺不向左右特别伸出.鳌足强大,不对称.前3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刷状短毛.锯缘青蟹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沿海产量较多.产期多在9月~11月.  相似文献   

11.
1对虾的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对虾身体长而侧偏,略呈梭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由ZO个体节组成。腹部一般较头胸部长,十分发达,适于游泳生活。除尾节外,每个体节皆具附肢1对,形态各有不同,其中额角的上下线均有锯齿;腹部第二节侧甲被第一节侧甲覆盖;前三对步足呈钳状是对虾区别于真虾的特征。对虾体内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感觉器官,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头脑部,腹部以肌肉为主。2对虾的种类与分布对虾oen。on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目前我…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市江夏区是"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的核心产区之一,与其他河蟹相比有四大特点:一是青背,河蟹壳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腹部晶莹洁白;三是黄毛,一对螯足呈钳状及四对步足的前后缘有金黄色绒毛;四是金爪,四对步足前端呈金色,强壮有力。好水养好蟹,良好的水源及底质环境对大河蟹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养殖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水质要求大河蟹池塘生态养殖一般为  相似文献   

13.
克氏螯虾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亲虾的选择 一般3~4月份选择亲虾,具体要求是:9~12月龄,体重30~50 g,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为2:1。雌雄鉴别:雄虾个体较大,螯足粗壮,螯足2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腹部狭小,生殖孔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雌虾螯足较小,无软疣或软疣颜色较浅,腹部膨大,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亲蟹培育过程中“掉腿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梭子蟹主要的育苗地一河北沧州黄骅沿海200多个育苗场中,在2008年三疣梭子蟹亲蟹培育过程中,大范围出现了亲蟹的附肢(螯足和步足)脱落,俗称“掉腿病”,平均每只患病亲蟹要脱落2个以上附肢,有的甚至全部脱落,这种蟹被戏称为“和尚”蟹。在整个亲蟹培养过程中,成活率一般低十30%,有很多育苗场培育的亲蟹全部死亡,危害极为严重,抱卵亲蟹和未抱卵亲蟹都会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文革 《内陆水产》2008,33(3):28-29
1红体病 (又称桃拉综合症)症状: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急性期感染的南美自对虾全身暗红,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相似文献   

16.
正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一般呈淡青蓝色,体间有棕黄色斑纹,外被几丁质甲壳,全身分头胸部和腹部,雄性成虾个体大于雌虾,一般第二步足特别发达,且多成蔚蓝色~([1])。  相似文献   

17.
在三疣梭子蟹的一生中要经过胚胎、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及成蟹等各个发育阶段,其中幼蟹与成蟹阶段在形态上已基本相同。溞状幼体是孵化后的第一个阶段,蟹体略呈三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且头胸部具额棘、背棘各1根,侧棘1对,腹部细长,分节;有1对复眼;游泳活泼,在水体上中层,  相似文献   

18.
一、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相似文献   

19.
王复振  李志诚 《海洋渔业》1983,5(3):117-119
<正> 东海水产研究所在1980~1982年对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场进行调查时,采得不少石蟹类,这是比较大犁的甲壳动物,属于寄居蟹总科 Paguridea 石蟹科 Litho-didae。特征是头胸甲蟹形,腹部向下折,螯足很发达,第1~3对步足亚圆柱形,第4对步足细小,折向鳃间。雄性无腹肢,雌性渐减少,无尾肢。日本及苏联已大量采捕石  相似文献   

20.
软壳梭子蟹养殖法使梭子蟹的甲壳处于薄膜阶段,阻止其生长,鲜活出售,这项养殖技术已获得成功。软壳活蟹的养殖要点是调节水温和水流。长期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梭子蟹在水温16~17℃时蜕皮,蜕皮后的甲壳很快就硬化,大致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