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的田间纯度,关系到杂种优势的发挥和种子质量。制种田里的杂株对杂交种子纯度影响极大,制种田的杂株率为1%时,则杂交水稻大田杂株率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早稻)作物上实施江门市杰士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大田示范试验,校验其在大田中的应用肥效和经济效益,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江门市杰士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株高、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提高。每公顷增产稻谷495kg,增产率8.7%。每公顷纯收入增加747元,产投比达2.4:1。该肥料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薄露灌溉对稻田节水和氮素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型原状土柱渗漏池进行水稻薄露灌溉与常规浅层灌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薄露灌溉可节水11.7%;每公顷单季晚稻减少N(硝态N)渗漏损失0.6kg,减少N渗漏损失率达12%;反映到单季晚稻产量上,薄露灌溉每池(4m^2)收稻谷2.90kg,常规浅层灌溉每池收稻谷2.75kg,薄露灌溉增产5.45%。  相似文献   

4.
水稻使用抗寒增效剂,能有效提高每穗颖花数6.22个,降低空粒率3.82个百分点,公顷产量比对照增加667kg稻谷,增产6.6%,纯增效益1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吉林地区谷子单产水平,2011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14.77%。张杂谷5号在公顷保苗37.5万株时相比其他品种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公顷产量达7 022.40 kg。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良,在吉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谷子杂交种单株优势强,适宜的留苗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水稻应用仟禾福高效叶面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应用仟禾福高效叶面肥能够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4.25%。有利于培育水稻壮秧,给水稻奠定了高产的基础。本田喷施仟禾福高效叶面肥,能够改善水稻植株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每公顷增加稻谷产量300~801kg,增产率为3.23%~8.61%,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进行了"黑老虎"复合微生物生态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黑老虎"复合微生物生态肥料处理区,每667m~2实收稻谷688.3kg,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99%,化肥纯量减少31.66%,每667m~2节约成本9.9元,每667m~2施肥用工减少1次,且减轻了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展示水稻大田施用锌肥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示范,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1.83mg/kg,施锌能提高最高茎蘖苗、成穗率、株高、每穗实粒和产量。每公顷施锌15kg水稻增产极显著,产值增加1764元,产投比达23.5:1。但施锌量增加到30kg/hm2时,经济效益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通过康植稻多宝喷施后各个小区水稻长势及叶部性状的改善跟踪调查,对水稻分蘖、产量、米质等记录,为康植稻多宝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及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喷施康植稻多宝后水稻分蘖、株高、亩穗数、结实率及产量效果显著提高,处理1比处理3(对照)每公顷增产643.5 kg,增产率为7.2%;处理2比处理3(对照)每公顷增产1139.8 kg,增产率为12.75%;处理2的结实率比处理1高1.7%,说明喷施两次要比喷施一次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研究畦式好气栽培对水稻根系、群体消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式好气栽培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水稻根系的生物量,与传统栽培相比,增幅达5.46%-11.18%;显著增加了抽穗后10cm以下土层的根系比例和根系活力,提高了根冠比,促进了水稻分蘖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每公顷可比传统栽培增产稻谷637.5kg,增产9.48%。  相似文献   

11.
卢一科 《广西农学报》2009,24(6):14-15,34
测土配方+稻草还田技术措施,既能提高稻草利用率、杜绝焚烧稻草引发生活环境污染,又能提高水稻产量,是一项较好的沃土技术。通过小区重复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沃土技术措施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稻草还田比常规对照平均每667m^2增产稻谷69.4kg,增长15.0%。  相似文献   

12.
高双五 《农技服务》2009,26(1):57-57
水稻施用响水微量元素水溶叶面肥料,能明显改善水稻经济性状。每公顷增产稻谷315 kg,增产率为5.2%,扣除微量元素肥料成本,增收纯收入603元/hm~2。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在涛源进行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2005年至2006年试验扩大到永胜县低海拔稻区、中海拔稻区和高海拔稻区,并获得成功,增产效果明显。在低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25kg,增7.8%;中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46kg,增9.8%;高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718.5kg,增1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考量栽培技术改进对机插水稻的增产作用,分析增产原因,挖掘增产潜力,对现阶段奉化市推行的栽培技术与机插秧发展初期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现行栽培技术实收产量为513.16kg/667m2,而原栽培技术实收产量为446.39kg/667m2,现行技术比原技术增产15%。  相似文献   

15.
滇型杂交粳稻可育株混杂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可育株在杂交粳稻种子中不同混杂比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育株混杂量的多少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可育株混杂比例的增加,产量逐渐降低,即可育株含量增加1%,每公顷将减产50~450 kg;杂交粳稻种子中可育株的量只能控制在8%以内,超过8%就将抵消增产优势。提高种子纯度是确保种性和杂种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仁和镇进行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技术示范22hm2,设置对比试验两组,结果表现每hm2增产稻谷643.5-678kg,主栽种发病率下降8.7%-13.2%,病指下降1.2-3.6,成为增产防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地区的适宜密度与施肥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区的种植密度一般在1.8万株/hm^2以下,为探索其在长江下游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于2005年在扬州进行了不同密度与不同施氮水平对产量构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水平下,每公顷2.4万株的比1.8万株的增产11.88%,增产极显著;在三种施氮量水平下,以每公顷465kg的产量最高,345kg的产量次之,分别比225kg的增产21.22%和18.3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每公顷465kg和34.5kg两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每公顷密度2.4万株、施氮量34.5kg.其籽棉产量为4203.2kg,说明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种植应适当增加密度和施氮量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新品种的垦稻23号生产表现,充分挖掘品种的生产潜力,探索研究新品种的相应种植措施,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超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垦稻23号穗数型品种特性和种植地生态特性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其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加产量,通过实收测产垦稻23号采用高产技术公顷可增产1911.3kg。  相似文献   

19.
水稻“3414”配方施肥法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414"配方施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均有所提高。在14个处理中,N2P2K2处理的水稻综合性状表现最优,稻谷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为9 000 kg。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每公顷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10kg、磷肥81 kg、钾肥131 kg。根据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水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肥210~222 kg、磷肥81~106 kg、钾肥131~213 kg。  相似文献   

20.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高粱杂交种种子纯度对其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在规定的种子等级范围内,杂株率每增加1%,玉米减产32.3斤/亩。高粱减产24.3斤/亩。杂株类型的不同是杂株率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一般杂株的单株生产力均明显低于杂交种典型株。两年的平均结果指出,玉米杂株比典型株单穗重低62.7%。高粱杂株比典型株单株低60.9%。但是,按杂交株率折算减产的数量显著低于实际减产的数量。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外形上无法识别的“潜在杂株”造成的。杂交种典型株的单株生产力也随着纯度的下降而减产。因此,在杂交种种子生产中要减少亲本的繁殖世代,搞好防杂保纯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种子分级标准基本上是合理的,种子价格的级差应该适当增加,以促进更高纯度杂交种种子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