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保无人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施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对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植株基部病虫害的防效低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防效相仿;对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等水稻植株上部病虫害的防效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的防效相近。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但对技术要求较高,且易受风力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植保飞行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3种不同植保机械施药的作业效果及水稻病虫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植保飞行器工效远高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是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6.7~10.0倍。且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用工成本较低,每公顷24元,植保飞行器用工成本每公顷36元,是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1/5~1/3。多旋翼植保机飞行器喷药速度比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快,但电池充电耗时较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幅宽,喷雾均匀、用水量足,与多旋翼植保飞行器均适用于大面积推广,值得应用。多旋翼植保飞行器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差,其用水量与病害控制效果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加大用水量或添加沉降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航空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病虫草害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WSZ-0805型多旋翼、CD-10X型农用植保无人机、植保动力伞等三种航空施药器械与人工3WB-15X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实际工作效率、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航空施药器械在作业效率上比人工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高4~74倍,在对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效和保产上与人工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施药没有差别,完全能够满足对病虫草害防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器3种不同施药机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示范,比较了不同施药器械的施药效率和作业成本,以期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规整的大面积田块中推广作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其它施药器械处理的防治效果相近,平均作业效率为2.0 hm~2/h,作业效率较高,是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的1.67倍,是背负式喷雾机的20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单次平均作业成本为38.6元/hm~2,比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分别减少110.8元/hm~2和148.9元/hm~2,成本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机动喷雾喷粉机具有轻便灵活、易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性能稳定、用途广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省农村拥有各类机动喷雾机数量已达4万~5万台。我们以目前使用最多的泰山-18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为代表,就用户经常来电来信咨询的机动喷雾机的正确使用作以系统介绍,希望能对使用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机动喷雾喷粉机具有轻便灵活、易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性能稳定、用途广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省农村拥有各类机动喷雾机数量已达4万~5万台。我们以目前使用最多的泰山—18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为代表,就用户经常来电来信咨询的机动喷雾机的正确使用作以系统介绍,希望能对使用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WX-280H型自走式旱田喷杆喷雾机、3WZ-34担架式人力牵引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机动(电动)喷雾机实际工作效率、防治效果、增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WX-280H型自走式旱田喷杆喷雾机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公布的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喷雾机 (器 )的抽查合格率只有 67.2% . 此次抽查了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广西等 11个省、市、区的 61家生产和经销企业的 61种喷雾机 (器 ), 仅有 41种合格 . 其中机动喷雾器抽样合格率为 84.8%,手动喷雾器的合格率仅为 57.1% . 尤为严重的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市场抽样合格率为零 .  相似文献   

9.
四种植保药械的机械性能测试和药效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机动喷雾机以选用华盛泰山—AC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为好,手动喷雾器应推广使用卫士牌W S—16P手动喷雾器为佳,以达到经济、高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WX-280H型自走式旱田喷杆喷雾机、3WZ-34担架式人力牵引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机动(电动)喷雾机实际工作效率、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对比,WX-280H型自走式旱田喷杆喷雾机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1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等农户常规使用的传统机型,以及单旋翼无人施药机、多旋翼无人施药机等近年来各地快速应用植保机具田间作业条件下,对稻株损伤程度、倒伏与恢复情况以及用药分布均匀性、药液沉积量、防治效果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利、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喷雾质量好、雾滴分布均匀,减少了用药用水量,适应江苏省大面积机械化插秧条件下的水田植保作业.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1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等农户常规使用的传统机型,以及单旋翼无人施药机、多旋翼无人施药机等近年来各地快速应用植保机具田间作业条件下,对稻株损伤程度、倒伏与恢复情况以及用药分布均匀性、药液沉积量、防治效果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利、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喷雾质量好、雾滴分布均匀,减少了用药用水量,适应江苏省大面积机械化插秧条件下的水田植保作业。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机械化植保作为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起身拔节期和抽穗期两个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对其病虫害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有效防治,对确保小麦增产增收十分重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现简述如下:一、注意选择适宜的机具目前小麦机械化植保主要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电动喷雾机、机载(机引)式喷杆喷雾机等机具,只有少量采用农业航空机械植保。因而对于机具的选择应做到: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1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等农户常规使用的传统机型,以及单旋翼无人施药机、多旋翼无人施药机等近年来各地快速应用植保机具田间作业条件下,对稻株损伤程度、倒伏与恢复情况以及用药分布均匀性、药液沉积量、防治效果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利、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喷雾质量好、雾滴分布均匀,减少了用药用水量,适应江苏省大面积机械化插秧条件下的水田植保作业。  相似文献   

15.
选用优质小麦济南17,设置珠海羽人植保无人机(处理1)、华盛WSZ-1805型遥控式电动多旋翼植保机(处理2)、北京丰茂3W-400型喷杆喷雾机(处理3)、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处理4)及空白(处理5)5个处理,研究4种不同的施药机械对麦田主要杂草(麦蒿、荠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旋翼无人施药技术相对于常规地面施药技术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建议种粮大户或合作组织可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华盛多旋翼植保机和珠海羽人植保无人机三种机械进行杂草防治;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如果在各家各户小面积种植地块,可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进行杂草防治,同样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新型高效植保器械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技术,探索高效安全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于2017年比较了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施药器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采用大疆MG-1S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略低于前者,采用衡创植保无人机和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7.
施药器械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对陕西省常用的主要施药器械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电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植保无人机,R-44直升机防效最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效率较高,可在大田中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应向智能化自主飞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孝树 《吉林农业》2002,(11):38-38
背负式机动弥雾喷粉机在使用中,汽油机常因油路或电路出现故障而不能启动。 电路出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展了3WP-500CN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新型植保机械与HT-30B型推车式四轮高压远程喷雾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传统植保机械的工能及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WP-500CN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成本低、效率高,明显优于HT-30B型推车式四轮高压远程喷雾机及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相似文献   

20.
喷雾机(器)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农药喷洒机具,同时,也广泛用于卫生防疫、消毒灭菌工作。背负式手动喷雾机(器)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携带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很受用户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喷雾机(器)的社会拥有量在6000万台左右,年产销量在1000万台左右。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