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1998,(6)
黄鳝自然产量高峰季节与销售旺季有较大的时间差,销售差价较大。因而,有人在大捕捞时收购暂养催肥,待淡季销售。但贮养黄鳝死亡率较高,尽管季节性差价大,贮养往往仍然亏本。导致贮养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1.鳝体受伤黄鳝受伤的原因主要是捕捞时受伤,特别是钩捕,用破损的篾篓或其它粗糙锋利的容器  相似文献   

2.
一、感冒病1.病因鳝与其他鱼类一样,属于冷血动物,其体温随水温而改变。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相差不大,一般只有0.1℃左右。当水温急剧改变时,会刺激黄鳝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失调,鳝体皮层渗透压平衡和体液代谢受抑,体温调节通路闭塞而发生感冒。2.症状及危害病鳝表现为焦躁不安,皮肤失去光泽,粘液增多,颜色变暗淡。严重时,鳝呈休克状态,直致发生死亡。因感冒而引起较大损失在初次养鳝的经营者中较为多见。3.防治方法当黄鳝从一水体移至另一水体时,温差不大于3℃,在放养时尤为重要。其次,养殖池换水时,每  相似文献   

3.
杭东 《新农村》2011,(12):27-28
1.感冒(1)发病原因水温突然变化,刺激鳝鱼神经末梢,引起混乱,器官机能失调,行动失常等感冒症状。(2)防治方法鳝苗下塘或转塘时,注意池水温差不宜过大,鳝苗温差一般不宜超过2℃,鳝种不超过5℃。若用地下井水作水源,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太阳曝晒,如果直接引入鳝池,即可引起患病感冒。2.赤皮病  相似文献   

4.
<正>利用房前屋后进行庭院养鳝,既可调节市场,提高上市规格,又可获取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我镇养殖黄鳝生产实践,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1.鳝池建造 鳝池应选择在房前屋后靠近水源的地方,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0~20平方米即可。鳝池形状可结合美化庭院环境,但不要将池建在紧靠墙后或庭院角落处。鳝池四周用砖砌,水泥抹平,并有5~7厘米的倒挂墙,池底用三合土夯实,池深1.2~1.5米,设有进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垫上15厘米的硬泥和30厘米的肥沃淤泥。黄鳝是变温动物,适宜温度20~30℃,水温过高,要加深水位。夏季在池上方用毛竹、石棉瓦或芦席搭建荫蓬。我镇有几户在池旁用毛竹搭架,栽种丝瓜、葡萄、扁豆等高杆植物作为荫蓬,既起到遮荫、降温作用,又对鳝池有增氧功能,充分利用空  相似文献   

5.
黄鳝的贮运     
捕获起水的黄鳝.先放在水缸、水桶或水泥池里进行贮养.用于贮养的容器必须先洗净、消毒,(切勿放在盛过油类物质的容器内)。贮养开始.每隔半小时换水1次,换3-4次待泥沙污物基本排净后,每隔4-6小时再换1次水。所换新水的水温、水质应与鳝池水温基本一致。井水、泉水、  相似文献   

6.
答养鳝农友     
(续上期)八、黄鳝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黄鳝在天然水域中具有很强抵抗力 ,一般很少生病 ,但在高密度养殖后 ,会导致病害发生 ,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在捕捞运输时 ,鳝体发生伤害 ,使致病细菌侵袭 ;二是在运输和注水时 ,不注意水温调节 ,或天气骤变 ,温差骤然达到5℃以上 ,引起鳝鱼感冒致病 ;三是寄生虫所致 ;四是投饵管理不当 ,饥一餐饱一餐引起。因此 ,在黄鳝人工养殖的全过程中 ,必须采取“无病先防 ,有病早治 ,防重于治”的方针。针对鳝鱼发病原因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尽量减少损失。现…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鳝新技术刘淑新稻田养鳝是一种对稻田充分利用的种养结合的生产新方式,一般以选择单季晚稻田为佳。稻田中黄鳝的天然饲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良好的遮荫物,水深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生活的需要。同时黄鳝在稻田中钻洞栖息,疏通土壤,捕食水生昆虫,有利于水...  相似文献   

8.
罗华卿 《饲料博览》1999,11(8):36-3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黄鳝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被现代科学所证实。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鳝,但由于技术问题,成功者少,失败的多。这里向正在养殖和准备养鳝的养殖户介绍一种实用养鳝技术。1 鳝池的建造黄鳝喜栖于有机质较多微酸的泥穴中,喜温,但怕高温,最适宜的温度为15~30℃,同时又属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水温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建造鳝池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鳝池面积在10~20m2为宜,长方形,池深在1米左右,有进、出水口。低部及墙壁应坚固,池壁墙头砌一块向内的探头砖或砌成“T”型…  相似文献   

9.
庭院养黄鳝     
庭院养黄鳝河南省潢川县水利局张德珠全国闻名“鳖鳝致富”的潢川,除有3万养鳖户,年创产值2亿元,并有2万农户利用庭院养黄鳝,占地少、养殖快、投资小、效益大。如100平方米鳝池,年可收入高达4万元,远销海外效益更高。其方法简易:一、选址建池。利用庭院闲地...  相似文献   

10.
丰硕 《农家顾问》2001,(7):33-33
黄鳝天然产量高峰季节与销售旺季有较大的时间差,季节性差价较大.有不少农户靠贮养黄鳝催肥后在淡季销售而致富,但也有一些农户在贮养中因死亡率过高而亏本.黄鳝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鳝绝大部分来自野生,这是因为黄鳝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当水温适宜时,黄鳝活动频繁,易捕捉,市场上黄鳝的货源充足。然而到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黄鳝就入洞冬眠,很难将其捕捉,此时黄鳝价格直线上升,是旺季价格的几倍。若在黄鳝活动旺季,低价收购黄鳝,暂养到黄鳝淡季上市,其利润非常可观。一、野生黄鳝的选购6月~7月野生商品鳝数量多、价格便宜,是选购野生鳝的最佳时期。实践证明,体重50克以上的黄鳝成活率高、增重快,养到年底绝大部分可以达到100克以上,其价格高,能取得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近年的名特优鱼类养殖中,黄鳝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人工养鳝成功率较低,许多养鳝者均告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常规的池塘养殖水温变化大,黄鳝极易发生多种疾病,且黄鳝冬眠影响常年养殖。 黄鳝的生活适温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利用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鳝,不需专设采暖设备,在春、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8,(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有的农户开始养殖黄鳝,但有一部分养殖户却失败了。综合部分养殖户的经验教训,造成养殖黄鳝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鳝池建造不符合要求黄鳝是喜打洞的水生动物,鳝池稍有缝隙,便能钻出逃跑。有些农户虽用  相似文献   

14.
张鲁 《当代农业》2009,(2):45-45
黄鳝在自然环境中抗病力很强.是因为没有人为造成的损伤。而黄鳝的体表一旦受伤后.就为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打开了大门。人工养殖高密度的黄鳝.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一时很难适应.必然产生应激反应。黄鳝自然繁殖率较低.而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因此人工养鳝只能从市场上收购鳝苗。  相似文献   

15.
黄鳝在自然环境中抗病力很强.是因为没有人为造成的损伤。而黄鳝的体表一旦受伤后.就为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打开了大门。人工养殖高密度的黄鳝.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一时很难适应.必然产生应激反应。黄鳝自然繁殖率较低.而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因此人工养鳝只能从市场上收购鳝苗。  相似文献   

16.
<正> 稻田养蚓育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即通过在稻田建池制作培养基,接种水蚯蚓,让蚓不断繁殖,供黄鳝自行取食;加上水稻又是很好的遮荫物,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疏通田泥又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一、症状黄鳝“疯狂病”也称“痉挛症”、“神经紊乱症”等,有人认为是较轻度的“发烧”后遗症,也有人认为是体内寄生线虫所致。该病症状为:病鳝一般不开口吃料,常有病鳝在池内或网箱中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口张开,全身发抖;水清时可见病鳝呈“S”状或“O”状旋转挣扎:捉起病鳝,在手中可明显感到其身体僵硬,体表黏液少或没有黏液,无明显外伤或溃烂:发病初期,敲打网箱或鳝池水草可见黄鳝在水草中惊窜。该病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多年的养鳝实践中,对黄鳝的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8.
黄鳝在贮养、运输过程中,因不同原因会发生大批死亡。要有效控制其死亡,减小损失,必须掌握其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一、升温缺氧造成死亡黄鳝体表富含黏液,如果容器中黄鳝装载密度过大,没有及时换水,黏液就会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19.
<正>秋天是贮养和贩运黄鳝的最佳季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贮养技术和简单的运输方法,就可赚取丰厚的地区和季节差价,是一项"短、平、快"致富新项目。1.贮养技巧。先将用于贮养的缸、桶等容器洗净,消毒。60千克容量的容器,在气温20℃~30℃时,可  相似文献   

20.
答养鳝农友     
黄鳝在天然水域中具有很强抵抗力,一般很少生病,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会导致病害发生,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在捕捞运输时,鳝体发生伤害,使致病细菌侵袭;二是在运输和注水时,不注意水温调节,或天气骤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