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淡水和盐水对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子代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在淡水和9‰盐度条件下通过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正反交试验,测定F1代成活率、日均增重量、特定生长率、体色比和雌雄比,并探讨淡水和9‰盐水对正反不同杂交组子代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正反交淡水组F1代日均增重量、特定生长率均低于9‰盐水组,9‰盐水更能促进罗非鱼的生长。正交淡水组子代花斑色个体占82%,全红色与全黑色比例接近1∶1;9‰盐水组F1代以全红色和花斑色为主,分别占39%和48%,全黑色占13%;反交组无黑色子代出现,淡水组全红色个体占58%,花斑色占42%,而9‰盐度组以全红色个体为主,为84%。9‰盐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子代红色和花斑色个体的出现。正反交淡水组雌雄比例接近1∶2,9‰盐水组后代雌雄比例接近2∶3。9‰盐水促进子代雌性个体的出现。[结论]9‰盐水对罗非鱼种内正反杂交后代性别决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Z1)
选择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幼鱼(平均体重为1.95 g±0.60 g)为试验对象,用3种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对其进行辐射刺激,共设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经过60 d的超声波辐射养殖,结果表明:各组间体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每天受频率为23 kHz、声源声强为200 mW/cm2的连续超声波辐射刺激5 min的试验组鱼,其体重最高,比对照组鱼体重增长约7.58%;但每天受频率为23 kHz、声源声强为600 mW/cm2的连续超声波辐射刺激5 min的鱼体,其体重反而比对照组体重减少约5.80%。各试验组尼罗罗非鱼体重与胃蛋白酶活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当环境声强为1.581.60 mW/cm2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幼鱼(平均体重为1.95 g±0.60 g)为试验对象,用3种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对其进行辐射刺激,共设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经过60 d的超声波辐射养殖,结果表明:各组间体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每天受频率为23 kHz、声源声强为200 mW/cm2的连续超声波辐射刺激5 min的试验组鱼,其体重最高,比对照组鱼体重增长约7.58%;但每天受频率为23 kHz、声源声强为600 mW/cm2的连续超声波辐射刺激5 min的鱼体,其体重反而比对照组体重减少约5.80%。各试验组尼罗罗非鱼体重与胃蛋白酶活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当环境声强为1.58~1.60 mW/cm2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计的颗粒饲料中鱼粉含量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为21.6%,试验组矿物质添加量为千分之一.供试的尼罗罗非鱼种(Oreochromisniloticus)平均重量为14.8g.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尼罗罗非鱼种增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饲料系数为2.04;此外,鱼体肌肉组织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及其蓄积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亦以试验组的较高,而试验组鱼体肌肉和肝脏的Cu、Zn、Pb、Cd等重金属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证实,配制的矿物质添加剂对尼罗罗非鱼种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台湾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99.98±2.79) g的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其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4%,0.6%,0.8%,1.0%的壳聚糖,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尼罗罗非鱼30d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60d后测量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酸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用添加量为0.6%壳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罗非鱼,不仅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受免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蛋白质效率和存活率均有提高的趋势,饲料系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黄霉素显著提高了白细胞吞噬百分率(P<0.05),对白细胞吞噬指数、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百分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黄霉素提高了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饲料中黄藤素含量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组)、0.01%(B组)、0.02%(C组)、0.04%(D组)和0.08%(E组)的黄藤素,饲喂平均体质量为0.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12周。结果表明:(1)饲料中黄藤素的含量对罗非鱼摄食率、末重、日增重系数、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E组体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2)随着黄藤素添加量的提高,血清中AKP、T-AOC活性呈上升趋势,其中以E组最高,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 0.05),各试验组MDA活性均低于对照组。(3)随着黄藤素添加量的提高,肝脏中SOD、AKP、T-AOC、CAT活性随黄藤素添加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E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各处理组MDA活性均低于对照组。(4)C组和D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D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基因IL-1β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C组基因TNF-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清补体C4活性呈上升趋势,以E组最高。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4%~0.08%黄藤素在维持良好生长性能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马波沙星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罗非鱼随机分成2组,水温维持在30℃,以10 mg·kg-1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和口服给药,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马波沙星的质量浓度,用Win Nonlin 6.1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肌内注射马波沙星后,药物吸收和消除均较口服快,体内分布广泛。达峰时间(tmax)为0.25 h,峰质量浓度(ρmax)为4.31μg·mL~(-1),消除半衰期(t1/2λz)为19.21 h,表观分布容积为3.94L·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0.36μg·mL~(-1)·h-1。口服马波沙星后,药物吸收和消除均较慢,体内分布广泛。tmax为4.00 h,ρmax为2.45μg·mL~(-1),t1/2λz为22.67 h,表观分布容积为4.27 L·kg-1,AUC为76.66μg·mL~(-1)·h-1。【结论】10 mg·kg-1马波沙星能够有效治疗大多数敏感菌引起的罗非鱼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幼鱼游泳行为在不喂食时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和光照周期的调节作用,设计了光周期为光照(L)∶黑暗(D)=12 h∶12 h,持续的黑暗(DD),持续的光照(LL),光周期为L∶D=6 h∶6 h和光周期为L∶D=2 h∶2 h。结果表明:(1)光周期为L∶D=12 h∶12 h时,尼罗罗非鱼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周期为(24. 3±0. 2) h;(2)尼罗罗非鱼的昼夜节律在持续的黑暗和光照下仍然存在,分别为(25. 1±1. 1) h和(25. 6±1. 0) h;(3)光周期为L∶D=6 h∶6 h时,尼罗罗非鱼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12. 6±0. 5) h;(4)在光周期为L∶D=2 h∶2 h时,尼罗罗非鱼的昼夜游泳行为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节律周期为(4. 0±2. 0) h。这些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具有以24 h为周期的内源性生物钟,但相比与外源性光照调控,内源性的生物钟对罗非鱼的调控较弱,外源性的光照周期才是调节尼罗罗非鱼幼鱼昼夜行为节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点及其变化.【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温(18、23、28和33℃)饲养条件下以复方磺胺嘧啶[m(磺胺嘧啶)∶m(甲氧苄啶)=5∶1]按120 mg/kg的剂量单次饲喂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6、8、10、24、48、72 h采集血液样品,使用HPLC方法检测罗非鱼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研究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血液中的吸收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18、23、28和33℃时,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19.60、22.48和30.78μg/mL,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2、2.06、2.44和2.70μg/mL,2个药物的峰质量浓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 ke)分别为18.22、17.89、16.90和12.99 h,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t1/2 ke分别为16.39、7.08、5.99和4.04 h,药物的消除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温度下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药动学均为1级动力学过程.给药后10 h内血浆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比例分别为9.57∶1~11.01∶1、6.30∶1~9.36∶1、5.40∶1~10.39∶1和4.20∶1~20.64∶1,均维持在1∶1~40∶1的理想抑菌配比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药物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及消除影响显著,可提高药物的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与消除速率,但对复方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比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为其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吉富罗非鱼按1mg/kg的给药剂量肌肉注射IV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织进行采样检测,通过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分析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肌肉注射给药方式下,吉富罗非鱼血液中IVM质量浓度C随时间t的药物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血液=0.215e-0.016(t-0.22)+0.198e0-0.413e-1.294(t-0.22)。肌肉注射给药后,IVM在血液及肌肉、肾脏、精巢和肝脏的峰含量(Cmax)分别为0.424mg/L及0.757,0.618,0.571,1.514mg/k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24,8,16和24h;AUC(0-∞)分别为506.134,89.445,143.794,99.824和507.977mg/(L·h);MRT(0-∞)分别为1 810.979,176.789,194.868,312.487和259.84h;t1/2z分别为1 208.304,155.129,67.049,231.330和165.918h;各组织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肌肉=4.219e-0.037t+0.217e-0.004t-4.436e-0.049t;C肾脏=0.001e-0.005t+0.713e-0.004t-0.714e-0.031t;C精巢=3.479e-0.096t+0.25e-0.003t-3.729e-0.119t;C肝脏=1.764(e-0.004t-e-0.132t)。【结论】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吸收快、分布广、消除缓慢。因此初步确定在水温(26±1)℃下肌肉注射1mg/kg IVM,其休药期为25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植物源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ADC),为吉富罗非鱼饲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种植物源蛋白原料(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2种能量原料(小麦麸、面粉),分别与基础饲料按照3∶7的质量比配制成试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290.6±5.8)g/尾的吉富罗非鱼成鱼,1周后,采用网捞法收集成型完整的粪便,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ADC。【结果】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粗脂肪的ADC差异不显著(P0.05),均高于89.42%;对8种原料粗蛋白、总能的ADC和氨基酸的平均ADC均以面粉最高,小麦麸最低;各原料氨基酸的平均ADC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的ADC趋势一致。在6种蛋白质原料中,吉富罗非鱼成鱼对其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总能和总磷的ADC分别为85.70%~94.41%,89.07%~95.87%,62.92%~94.64%和32.96%~83.39%;其中,对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粗蛋白的ADC均高于89%,且这5种原料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全脂膨化大豆总能的ADC显著高于菜粕和棉粕(P0.05),而与豆粕无显著差异(P0.05);对玉米蛋白粉总磷的ADC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结论】玉米蛋白粉、花生粕、全脂膨化大豆、豆粕可作为吉富罗非鱼成鱼饲料中优质的蛋白源,面粉则是吉富罗非鱼成鱼饲料中优质的能量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低盐水域环境修复的生态治理手段,筛选出适合本地低盐水体环境的沉水植物,利用15L透明塑料桶,在室外比较研究了盐度0、5、10、15条件下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3种本土习见沉水植物的生长、成活、叶绿素及水体TN、TP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轮叶黑藻不能适应所有盐度水体,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在盐度5、10、15的水体均能成活,且2种沉水植物在盐度5的水体相对生长率比盐度0的水体中高,穗花狐尾藻在盐度10和15水体中相对生长率为负,叶绿素含量下降,篦齿眼子菜成只在盐度15的水体相对生长率为负、叶绿素下降。3种沉水植物都能减少水体中TN、TP浓度,并在不同盐度产生差异。研究表明: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可以适应低盐度的水体环境,穗花狐尾藻低盐环境下容易种植成活,而篦齿眼子菜种植成活后对盐度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处理棉粕组肝脏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硫酸亚铁或高温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未处理棉粕组肌肉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脱毒处理替代2/3豆粕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较未处理棉粕替代2/3组分别降低了70.27%,82.43%(P<0.05)。未处理棉粕组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脱毒处理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周期内,饲料中棉粕替代豆粕量不超过2/3时,并不影响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替代量为2/3时,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棉酚对鱼体肝脏和肌肉游离棉酚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利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处理棉粕后,可以有效降低游离棉酚在饲料和体内的含量,提高棉粕的利用率,降低游离棉酚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生化功能的影响,探究谷胱甘肽的促生长作用机制。【方法】用添加φ为10%胎牛血清和未添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48 h,随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GSH至0、30、100、300、900 mg·L~(-1),每个水平设6个重复,培养24、48和72 h后测定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情况及培养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结果】谷胱甘肽显著促进了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提高了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的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降低了培养液上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在无血清培养试验组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添加血清培养试验组效果明显。【结论】谷胱甘肽能促进奥尼罗非鱼肝细胞增殖,且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环磷酰胺(CTX)为诱导物,建立罗非鱼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体外,0、5、10、15、20和25 mmol·L-1 CTX 分别作用于离体培养的罗非鱼精密肝切片(PCLS)6 h 后,测定切片培养上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同时收集肝切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肝切片增殖活性,测定切片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体内,采用胸腔注射法造模,每千克鱼体重分别注射0、10、25、75和100 mg环磷酰胺(下文以mg·kg-1表示),每隔3 d给药1次,连续3次。末次给药后第4天取血,测定罗非鱼血清中GPT、 GOT 和LDH及肝组织匀浆中T-AOC 、MDA、SOD和GSH水平。结果显示: 20~25 mmol·L-1 CTX作用体外培养精密肝切片6 h及75~100 mg·kg-1 CTX胸腔注射罗非鱼后,均可以导致GPT、GOT和 LDH 活力显著升高;T-AOC、SOD活力及GSH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提高。同时,20 和25 mmol·L-1 CTX能导致肝切片增殖活性显著下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7.29%和55.4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CTX可引起罗非鱼肝损伤;分别采用20 mmol·L-1 CTX 作用体外培养PCLS 6 h或者采用75~100 mg·kg-1 CTX胸腔注射罗非鱼,每隔3 d给药1次,连续3次,均可以构建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