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农业土壤中全氮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农业土壤中全氮,并与凯氏法进行对比。通过检测结果说明杜马斯燃烧法能代替传统的开氏法,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原理及步骤进行对比,分析杜马斯燃烧法和开氏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吉尔吉斯斯坦与新疆土壤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研究不同区域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的差异性,加强区域土壤养分管理的合作与交流,采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样品分成2份,分别用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本地常规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析不同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不同测试方法下土壤有机质、全氮表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测定方法虽然不相同,但是测定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凯氏定氮法是国际经典的测定样品中总氮含量的方法,选取了一种国产催化剂和两种进口催化剂进行催化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催化剂催化效率优于其它两种进口催化剂,且成本较低,是样品中总氮含量快速定量测定的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三聚氰胺废渣氮素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17-321
以山东海化魁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三聚氰胺的废渣为原料,在对其养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其养分释放特征及温度、水分、pH对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渣全氮含量为50.01%,养分释放缓慢,可以作为生产控释氮肥和缓释氮肥的原料进行资源化再利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氮、有效氮和铵态氮均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水平之间有效氮和铵态氮变化不显著;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三聚氰胺废渣的水解,使得全氮含量差异显著, pH为 5.0时全氮含量分别比pH 7.8、pH 8.5低2.49%和5.17%,铵态氮变化极其微小。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典型土壤养分不同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河北省土壤养分快速测定的方法,本研究对河北省典型土壤类型土壤样品进行了改进的测定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硝态氮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与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效P,K,Cu,Fe,Mn,Zn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测定的硝态氮、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P,K,Cu,Fe,Mn,Zn与我国常规化学方法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为棉田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生物学指标。以南疆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有机质、全氮、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是反映土壤肥力和质量的主要组分。用过氧化氢酶、酸性转化酶、碱性磷酸酶作为评价棉田土壤肥力水平的敏感生物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增氧处理对杂交水稻吸收利用氮、磷、钾的影响,以杂交水稻‘深优9586’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微区试验,对植株中的氮磷钾含量、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增氧处理所收割每兜籽粒总重较常规对照组能实现增产23.27%~88.34%,收割时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常规对照组提高了9.09%~51.60%,说明增氧处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杂交水稻对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利用,促进干物质的积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在常规对照处理组的碱解氮含量低于移栽前土壤背景值情况下,所有增氧处理组收割后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均大于移栽前土壤背景值。该试验更准确地反映了真实生长环境下不同增氧处理对杂交水稻吸收利用氮磷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仪器的迅速发展,诸多研究认为采用自动凯氏定氮仪可以代替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碱解氮,对此笔者有一些疑问。为了解开这些疑惑,也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动凯氏定氮仪用于测定土壤碱解氮的可行性,笔者进行了验证实验。用自动凯氏定氮仪和传统方法测定自制土壤样品碱解氮含量,并分析2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以及硝态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无论加与不加还原剂,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75%以上的土壤样品测定值具有显著差异性;与碱解扩散法相比,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得的结果与硝态氮含量相关程度更高。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的“土壤碱解氮”不能等同于碱解扩散法测定的“土壤碱解氮”,但其测定结果仍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测定指标,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两种仪器测定国产大豆粗蛋白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与凯氏定氮仪分别对20份国产大豆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再用两种方法多次重复测定同一份大豆样品粗蛋白含量,计算各自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结果发现,在所测定样品的含量范围内,相同样品用两种分析方法偏差均小于1 g/100 g,相对相差均小于2%,结果基本吻合。从精密度上对比,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法稳定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快速,近红外分析仪测定优于凯氏定氮测定法。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掌握西藏地区县域尺度地土壤地力水平,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对西藏昌都市洛隆县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和土壤肥力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洛隆县耕地质量进行分等定级,在洛隆县的11个乡(镇)共采集187份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磷、钾及碱解氮、磷、钾含量,共8项肥力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洛隆县土壤pH呈中性至碱性变化,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为丰富。全氮含量高但有效氮含量一般,全钾含量一般但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较低。总体来看,洛隆县土壤的肥力等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但有1/4的土壤为低肥力水平。后期的农业生产中要注重低肥力水平土壤的地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化学氮肥(N)、有机肥(M)、有机肥和氮肥配施(NM)4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和春小麦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有一定差异。NM处理下SOC、TN含量及碳磷比(C:P)、氮磷比(N:P)均为最高,显著高于N和M处理;土壤碳氮比(C:N)和TP含量在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春小麦产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下有一定差异。NM处理下春小麦产量最高,显著高于N和M处理。春小麦产量与土壤SOC、TN、C:P、N:P和C:N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T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在黄土高原丘陵区,有机肥和氮肥配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春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沉水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沉水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单独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和二者混种,笔者比较研究了苦草、苦草+黑藻、黑藻组合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叶绿素a、总悬浮质(TSS)及总有机氮(TOC)浓度的区别。结果表明: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同,单独种植苦草时,上覆水中总氮和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但总磷、叶绿素、TSS和TOC含量都低于轮叶黑藻单种和混种处理。研究结果说明,苦草对于降低上覆水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作用优于轮叶黑藻,对维持水体水质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果实多酚的提取率和评价目前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可比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果实多酚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甲醇-水、乙醇-水提取体系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1375~12500 mg/kg,福林酚试剂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7500~15000 mg/kg。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都显著低于福林酚法测定法。通过测定回收率,发现这2种测定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冬枣多酚适宜提取体系为60%~80%(v/v)甲醇-水或乙醇-水的复合体系,且前者的提取率显著(P<0.001)高于后者。利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的冬枣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两者的关系为Y(福林酚试剂法)=1.538x+1221(紫外分光光度法),r=0.956。研究结果为果实多酚的提取、测定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g/kg、0.75 g/kg、87.27 mg/kg、50.55 mg/kg和103.20 mg/kg,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稍缺水平,变异系数依次按大小排序为AP>AN>AK>TN>SOM,全部为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表明,5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来绘制了养分含量等级空间分布图,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都较低,其他有效组分在含量等级及分布范围相对于有机质和全氮的状况要稍好。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打顶方式对雪茄烟烟叶生长过程中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德雪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现蕾期打顶(T1)、初花期打顶(T2)和盛花期打顶(T3)3种打顶方式对雪茄烟烟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氨基酸、烟碱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在打顶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T2处理能显著提高前期烟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不大。打顶后随打顶时间的延长烟叶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烟碱含量逐渐增加,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打顶时间推迟,调制后的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含量降低,T2处理烟叶蛋白质含量最低,钾氯比最高,糖碱比和氮碱比较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感官评价较好。因此初花期打顶可以提高四川什邡地区雪茄烟烟叶氮代谢能力,改善烟叶化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款基于土壤介电理论中的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的土壤氮含量传感器,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中氮含量的快速测定的新方法。试验装置以2个金属平行板为敏感元件、含氮土壤为电介质,设计试验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下,探索土壤含氮量对土壤介电特性的影响,用平行板电极借助磁场来检测土壤中氮含量,建立传感器的输出频率和土壤质量含水率和氮含量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一致的情况下,传感器的输出频率随着氮素含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模型调整R2达到0.9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已经成熟的驻波比法(Standing Wave Ratio,SWR)土壤水分传感器间接测量含氮土壤的介电常数,使用烘干法得到土壤的容重,即可得到含氮土壤较为精确的含水量,通过建立的模型根据传感器输出频率与含水量得到土壤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17.
苏伟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211-214
笔者对2种纳氏试剂比色方法检测土壤铵态氮进行了对比性试验,一种是常规的纳氏试剂比色法(常规法),一种是改进后的纳氏比色法(速测法),试验证明了速测法具有检测线性范围宽0~168mg/kg的优点,整个过程检测时间为25min,比常规法缩短一半;显色灵敏,显色稳定时间长,可稳定几小时以上;检测结果直接显示土壤中养分含量;操作方便快捷;成品试剂,不需要操作人员自配;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便携式速测仪及配套的检测方法满足基层测土配方施肥使用。  相似文献   

18.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19.
桃树叶片氮素含量的高光谱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设计试验分析用桃叶片反射率光谱预测其氮素含量,以及用光谱特征值与氮素含量建立相关模型的可能性。探讨采用光谱分析手段预测果树氮元素含量的精度及应用潜力。对桃树鲜叶的光谱反射率(Rλ)以及叶片全氮(TN)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氮素含量与Rλ及其多种变式数据(1/Rλ、log Rλ、d R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与氮素含量相关性最强的光谱数据形式;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氮素和与其相关性最强的光谱数据形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入选波长;利用入选的波长,进行基于最小误差平方和的回归建模。结果表明,可以由叶片的精细光谱特征,特别是利用d Rλ作为因子,较好地反映出氮素含量,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高光谱遥感探测叶片化学组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