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乳的特点是干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目前,牦牛产区多采取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牦牛乳制品———酸奶、奶油、干酪素、其他乳制品(酥油及酥油糌粑、奶饼和奶皮子)。但开发特殊功能的奶产品和新型商业奶制品,提高牦牛的产奶性能,是我国青藏高原奶业生产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省是全国第四大牧区、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牛奶的主要来源是牦牛、黄牛、良种奶牛及改良牛~([1])。凭借天然无污染、牦牛奶等特色优势,在青海高原开发奶乳资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面对省外先进管理技术和相对低廉的成本,加上国外低价奶粉的大量涌入,地处青藏高原,规模化程度低、基础落后、奶源基地缺乏的青海乳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1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省奶牛改良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奶  相似文献   

3.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牦牛1300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牦牛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1]。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为人们提供乳、毛、  相似文献   

5.
1 四川奶业的模式和问题1.1 四川省奶业现状 四川省奶业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分为三种奶业模式:1.1.1 牧区模式 三州牧区牛的总存栏达560万头,其中牦牛418万头,母牦牛(犏牛)挤奶约70~80万头。三州农牧民历来有自己生产、加工、消费牛奶的习惯。牦牛是高原牧区古老的综合性品种,奶的来源主要是养牦牛挤奶,农牧民电动或手工加工奶,制成酥油、奶酪或干奶渣,这与高原放牧生活喝酥油茶习惯有关。牦牛的奶产量牧民多以生产酥油计算,一般头年产酥油15~25千克,折鲜奶产量200~300千克,乳脂率7.5%左右。牧区奶的产量约占全省的2/3…  相似文献   

6.
牦牛乳蛋白质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乳是营养价值极其丰富且珍稀的乳制品.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蛋白质含量更高.本文主要介绍了牦牛乳蛋白质的组成及其营养与功能特性,也介绍了牦牛乳中的微量活性蛋白及其功能,以期为牦牛乳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种家畜,适应性强。由于牦牛适应漫长的冷季、严寒及饲草短缺的高原生态环境,能充分利用其它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它供役用和驮乘,生产奶、肉、皮、毛、绒、骨、血、内脏、粪(高原牧区主要燃料)等产品,因而是一个综合生产性能极强的高原畜种,是藏民族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虽具有很强的抗逆性,但生产性能低,许多产品尚未被开发利用,因而经济效益低。因此,积极综合开发牦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是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抓好配套技术措施的应用1.调整畜群结构据统计,牦牛群中的成年母牛仅占1/3左右,这种不合理结构严重影响草原  相似文献   

8.
牦牛为地方原始品种,有适应高寒环境粗放管理的优点,但也有成熟晚生产性能低的缺点,为了提高牦牛的肉乳生产性能,我厂自一九七一年引进西门塔尔牛和北京黑白花奶用牛与当地牦牛进行种间杂交改良试验,几年来,经过反复的试验,现已育成一、二代杂种牛三百余头,兹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青海天峻、甘肃甘南、天祝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试验选取三个牧区共150头牦牛进行乳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活性检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高原牦牛乳ACP、AKP活性显著高于天祝白牦牛乳和甘南牦牛乳(P0.05),三个品种牦牛乳的AMS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品种、不同牧区的天祝白牦牛乳水解酶活性变化无规律;随着胎次的增加,ACP、AKP、AMS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ACP、AKP活性与地区海拔有关,海拔越高,牦牛乳ACP活性越高,但AKP活性越低;AMS活性与地区海拔、品种变化关系不显著(P0.05);胎次对牦牛乳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牦牛奶是一种青藏高原牦牛产出的稀缺畜产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牧区逐渐重视对牦牛奶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主产区已经形成了牦牛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尽管牦牛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牦牛奶产业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牦牛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产奶性能,并为今后牦牛品种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择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各8只健康、经产母牦牛测定其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的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在6月的产奶量相当,而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8,9,10月的产奶量上,亚丁牦牛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昌台牦牛(P<0.01)。在奶成分测定中,昌台牦牛在测定期间,牛奶中乳脂含量都较同期亚丁牦牛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非脂固体乳、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中,2个牦牛品种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值测定中,亚丁牦牛在8月的pH值含量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在10月的pH值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  相似文献   

12.
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了解目前西藏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牦牛畜群结构、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产肉性能、产乳性能、产毛性能、繁殖性能)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测试和分析,弄清各类群的品种特征,资源优势,产品质量,分析我区牦牛生产性能退化幅度及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退化措施,为西藏牦牛和草地等可更新资源有效利用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寒牧区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牦牛业及草地畜牧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牧区畜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畜种.作为当前遗传育种的热点,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牦牛分子育种研究中.为此,本文以影响牦牛生长发育、肉品质、繁殖和泌乳相关的基因为切入点,结合现代DNA标记与起源进化分析,就牦牛分子标记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当前高原散养牦牛因缺乏电源、处理技术和装备,无法实现生鲜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而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对牦牛乳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后,采用加热到60 ℃以上、保持30 min的巴氏高温杀菌工艺,研究了供电系统、杀菌保鲜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结果]最终集成设计出加工鲜牦牛乳量达40 L/d的移动式太阳能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设备。[结论]该设备能够延长牦牛乳保鲜时间,减少因不能及时产地保鲜牦牛乳造成变质损失,同时可提高牦牛乳商品转化率,促进藏区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特色乳是人类饮用乳的重要补充,具有营养性、功能性、稀缺性、地域性、不平衡性等特点,且特色突出,综合效益高,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我国特色乳中的水牛乳、羊乳、马乳、驴乳、驼乳、牦牛乳的营养保健功能和常见产品,以及特色乳的集中产区,并针对发展现状提出特色乳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2野血初产牦母牛产奶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哺乳情况下,对3头1/2野血初产牦母牛进行了185天泌乳性能测定。结果;1/2野血初产牦母牛产奶227.53kg,乳脂率6.60%,比当地实初产家牦母牛奶量增加23.61kg,乳脂率提高0.30%,折合4%标准乳量32.82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牦牛生产仍然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管理仍是按照传统的低投入、低消耗、低产出、长周期、周转慢的粗放生产系统,牦牛业的生产效率仍然很低,由于牧民难以科学地和有规模地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早期由于人犊争奶、过度挤母乳,造成犊牛摄取营养不足,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长期延用下来的生产模式,笔者就对牦牛犊进行全哺乳后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头初生犊牛分成2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6月龄时其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了79.74 cm、86.84 cm、100.10 cm、11.68 cm、64.87 kg。经数据统计分析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全哺乳组牦牛犊牛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是值得推广的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1和基因型A1B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1A1和A1B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1B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